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近代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认识与反思

时间:2024-08-31

胡 江

(湛江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中国是个有着数千年璀璨文明的国度,也是个多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国家。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绘画的主题日益见多,涉及少数民族题材这一块的人显著增多,从多元化的绘画材料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画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内容、技法、材料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可以看到,画家创作热情高涨,形形色色的作品都展现在人们面前,中国工笔人物画和写意人物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创作观念的转变,审美取向的变化,表现手法的多样,抽象表现的观念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画家,对少数民族题材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加深, 在我国少数民族绘画的创作主题中,有些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的丰富性和表现样式上的单一性

我国是56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虽然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以藏族、苗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几个少数民族为主, 其中以藏族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就更为常见。一味以少数民族为主题,甚至一些画家从没有去过任何少数民族地区写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造就了一大批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可想而知,这样的作品显然是没有任何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具体来说,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背景比较单一,只要画草原的,就有蒙古包;只要画西藏的,就有雪山高原。转经筒等道具被概念化等。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艺术作品可以其他细节方面去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丰富性,在内容上、在形式上都可以寻求新的变化,更大的去夸大一个少数民族的特征,找出每个少数民族在形象上的典型性。在选择上,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面貌,在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的言行,服装配饰和接人待物的方式,画家们必须深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圈,去寻求和挖掘其他更多少数民族的精神美,全方位的表现少数民族。

(二)缺乏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相结合

我国具有悠久的绘画传统,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和绘画作品。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学习绘画的理论不够,在热衷于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同时,往往只专注于捕捉的视觉图像,而忽略了其理论研究。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少,在重视艺术创作的技法和形式时,更多的是在创作的同时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缺少对中国画中“美”的深层表现

由于绘画题材的限制,必须把握多元化的尺度,如果过度的追求多样性,它将影响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有一些画家的作品,则过多的照搬了西画的方法,而对民族绘画的传统注重不够。有些画,过于强调变形,实际上并不美。绘画应该给人以美感,美的形象,美的意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而且中国画历来重视“以形写神”,强调“不似之似”,或“似与不似之间”。现在有的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完全趋于“不似”,令人兴味索然。在构图上,许多画都画得太满,太着力,显得琐碎。粗看之下,似觉得热闹,但仔细一看,却别无长处。在颜色方面,一些绘画过于强调追求表面的色彩或者夹杂着各种抽象颜色,目的是激发观众的感官,取得“哗众取宠”的效果。

另外,中国画注重意境的创设,要求画中有诗,要有韵味。而我们不少画家未能精于构思,画的太多,太满,什么都摊在外面,不注意蕴藏,因此显得平板,浅薄,令人一览无余,缺少艺术的回味。在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当中,深入少数民族反映现实生活,刻画人物个性感人至深的作品较少,这也是缺乏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创作体验,我们应该不断地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 对创新少数民族中国画创作的思考

孙家正先生在《关于文化创新问题》中提到的“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作为民族的灵魂表征和血脉标识,它经由民族古老的祖先传承下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更新,又始终保持着祖先的基因和特质,由此而形成民族共有文化的,艺术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文化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不断继承、批判和创新的过程。传统文化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在少数民族中国画创作中,按照地域性、时代性和多样性原则,带着优秀的传统审美观念和情趣,创造出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的反应少数民族特色的作品。

(一)坚持地域性原则

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是其外在的景象,民风淳朴和民族的文化特点,则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深层内涵。不同的自然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和风俗,成为艺术家的关注焦点。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艺术的创新和创作必须要与其所处的社会条件和文化环境相适应。因此,现实中的创作与反思,是当代的审美需求相应的艺术家创作的出发点。把传统和创新融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把艺术家的视角和少数民族的特色结合起来,完成艺术家展现历史和反映现实的艺术使命。以敏锐目光和巧妙的技法,来表现少数民族的风貌,来表达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感悟。在坚持地域性原则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从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中感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探索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关注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努力为新时期少数民族中国画创新性创作开拓局面。

(二)体现时代性原则

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说明了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展变化。所有的艺术形式在本质上都有着血脉联系,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也是如此。正是这样,石涛提出了著名的“笔墨当随时代”论断,跟刘勰的观点殊途同归。这个论断一直以来被美术界奉为圭臬。在绘画史上,很多时候,“笔墨”其实就是专指中国画。当我们回头去审视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就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画始终就是走着一条“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之路。中国历朝的各个时期绘画都存在着继承、演变和发展,都无不说明时代主题的转换时刻要求画家们在创作中去努力抓住时代主题的艺术语言。对于中国画发展的时代性,陈丹青也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绘画是在动态中适应并寻求新的‘语境’,而当代视觉艺术的‘语境’正是图像文化——此亦不过常识”。

需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用丹青之笔描绘少数民族的生活画卷,自然应遵循体现时代性的原则。强调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要体现时代性,需要与“时髦性”、“时尚性”区分开来。当下,少数民族题材大量出现在中国画中,异常“繁荣”,这既说明了中国画家们对于少数民族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应看到这一题材已成为部分画家玩弄时尚的途径。许多民族题材中国画,在应用形式和工具,材料是非常现代的,他们只追求所谓的创新,是一种迎合市场、谄媚庸俗。体现时代性应该体现的是少数民族的时代精神内涵,而不是仅仅表层的生活改变。这就要求中国画家们必须深入少数民族生活,深入进去,去感受自己所有表现的民族人民的真实生活,他们的心灵世界,以人文情怀感悟民风民情,真正的从文化的视角来观察对象的思维,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不是凭借经验自以为是走马观花,或者是浮光掠影地间接得来的一鳞半爪的肤浅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独特而敏锐的观察力、深沉而广博的语境,结合现代艺术手法和理念,创作出充盈着生命力的时代作品。在这一方面,著名中国画家李伯安为我们树立很好的榜样。其少数民族题材作品《走出巴颜喀拉山》画面沉雄顿郁、厚重淳朴,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有机把握,很好地传达出来藏民族的时代精神内核。

(三)富有多样性原则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必须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原则强调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应该在创作选题、创作风格、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材料等等方面实现多样化和多元化,而不是固守一隅,坚持某种。多样性是少数民族中国绘画本身的规律性主题,也是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发展进步。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坚持多样化原则才能完整和全面地表现和反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现实生活,揭示和展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内涵的价值,才能满足不同受众艺术需求,以及他们不断提高的艺术审美品味,达到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结合。只有坚持多样性,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坚持多样化原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把笔触伸向更多的少数民族,而不是部分甚至个别民族。所有表现和反应的应是少数民族全面地生活,而不是部分领域的生活。其次,由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要有所发展,应结合考古,民俗,语言,历史和其他相关学科,把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挖掘出来,给予画家们创作深厚的背景文化支持,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真正丰富多彩。再次,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在继续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借鉴其他画种,不断以现代的造型观念、情感意识和审美情趣予以充实,充分运用风格各异的材料语言及技法,使古老的中国画艺术与时俱进,注入时代气息,在传承中力求创新,在发展中力求突破,使其朝着形式更多元、风格更饱满、技法更娴熟、气息更现代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域特殊性和人文环境为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创作平台,而在创作中所需要表达出来的民族文化底蕴是艺术家们更应该去挖掘的宝藏。在我们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是艺术家们必须去面对和认识,把这些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得到解决。这些则是在创作实践中要树立起高的艺术标准和审美品位,那么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创作将朝着更“美”的方向发展。

[1]李勇.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特征及价值发现[J].美术,2009,(11).

[2]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台中:中央书局,1966.

[4]买新民.少数民族题材美术需要时代性[J].中国改革报,2009,(12).

[5]刘建新.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几点思考[J].美术,2007,(4).

[6]陈履生.少数民族题材与新中国美术创作[J].中国民族报,200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