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仁保
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陈仁保
(湖南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传授模式仍然是当代高校教学的基本形式,高校教学改革关键是传授模式本身的改革,在改造旧的传授模式的基础上,高校教学还需要正确实施对话、自学、创新三种新模式,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四种;正确运用
高校教育创新的落脚点应该是教学模式的变更和创新。高校教学模式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问题,应该从传授、一种模式到传授、对话、自学、创新四种模式;二是教学模式运用的正确性问题。
许多教育研究者把传授模式视为灌输式、填鸭式、注入式,认为传授模式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否定传授模式。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专家钟启泉在《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中认为传递中心教学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当代教学改革说到底就是实现从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转型。如何正确看待传授模式?我们认为传授模式仍然是当代高校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其他模式的基础。因为高校教学具有超越生活的专门化的特殊功能,永远承担传承人类世世代代的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丰富复杂经验的使命,高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将人类探索得出的认识成果、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迅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由于学生内部条件的有限性、不成熟性,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传授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实施该模式,那么能使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成功地掌握人类已经获得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能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它还具有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并且能保障社会文化持续发展。
传授模式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现实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模式。部分教师在运用传授模式时,存在简单机械化的问题,高校教学改革关键是传授模式本身的改革。
陈旧落后的传授模式背离主体教育理念和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是片面的知识教育,过于偏重人的理性、逻辑思维,把理性、逻辑思维看成人唯一的本质规定,否定人的直觉、灵感、想象、情感等非理性和非逻辑性方面的人格因素。学生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和教师的主观意愿确定,而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来确定。教师没有调查和研究学生的生活需要,内容与现实生活或者学生当前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毫无联系。所教知识陈旧,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不能随着现实发展而及时更新,致使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指导学生认识现实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丧失学习的现实价值和新鲜感,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理论性过强,操作知识太少,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严重脱节。内容从理论到理论,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典型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的事例,成为抽象僵死的符号世界,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感到空洞、枯燥,不能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想象,难于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窒息人的生命。
师生关系是主客关系,教师把学生视为盲目接受知识的存在,视学生为纯粹客体,把学生心灵当作一个容器,里面可以任意装载东西,没有看到学生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运用外部奖惩来调动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不顾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思维规律、现有思维水平,绕过人的生活、生命,静态地直接传授和灌输大量的知识,学生无需观察、思维想象,记下背下就行,滋长了学生惰性和依赖性,严重压抑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探索欲望和潜能发展,教学脱变为“驯兽式”活动。学生机械接受的知识过多,时间过长,负担沉重和压力大,活动单调,极易产生心理疲劳和厌烦情绪,丧失学习兴趣,致使学生视学习为苦差,视教师为仇人,视学校为牢房。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只是借助于他的头脑而储存,并没有与他的生活、生命融合,只呆在人之外,是僵死的非人的知识,这些知识无助于人解决实际问题。一味地强调接受,“极有可能的是:受教育越多,受束缚也越多,人们从教育中所得到的一切既定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束缚人的框架。”[1]总之,陈旧的落后的传授模式对学生只有负面影响,培养的人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生存发展。
新的传授模式的教学目的价值是传授和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有益于人的生命发展,传授和学习知识的意义在于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迁移运用。在参加真实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把普遍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与不同情境相契合的新的多样而有效的具体行为过程、方法,完成实践任务,获得与社会工作相适应的经验和能力。要处理好学习知识与锻炼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关系,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以学习知识为主,以锻炼能力为从。
为了实现新的传授模式的教学目的价值,对教师传授的内容提出要求。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内容的确定要从教材、教师主观意图向学生的生活需要回归,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生活需要与面临的问题,根据人生活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内容,构建符合人的生活需要的内容,内容与人的生活需要具有统一性。内容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相对真理,应随现实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与现实发展相统一,有效解释和解决现实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和新问题,所以要按照现实发展来改造传统内容,同时吸收国内外最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真实的世界具有整体性,不同学科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需要综合运用各门学科才能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内容必须实现综合化。内容能满足主体的生活需要,具有实用性、功利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学生心理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内容本身具有新颖性、前沿性和情景性的特点,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寻根究底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与人的生活需要无关的内容只能是非重要的内容。内容必须是基础性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更深邃的真理。
内容的数量要适当,如果过分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在最短的时间里传授和学习大量的知识,必然导致教学采取结果本位,简化甚至取消知识生成的动态过程,学生成了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损害人的生命发展。人的生命发展只能通过人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能,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而实现。内容的组织必须循序渐进,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新知、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由易到难的顺序,将内容与人的生命发展内在过程统一起来,内容隐含在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于主体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主体现实的本质力量对外部世界的有效掌握达到什么程度,外部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就能够在这个有效的范围内和程度上成为对主体有意义的现实客体。”[2]内容的难度要适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在现实水平上发展,又富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其既有实现的可能,而又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其难度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内容富有生命色彩,对人的生命发展已构成价值。具有内在生命的内容能激发主体学习的强烈欲望、兴趣、信心和毅力,同时焕发出人的生命活力。内容太难或者太容易,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兴趣、信心、毅力和智慧能力发展。
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应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在于学生必须承担学习的责任,发挥学生的功能,即自觉能动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3]教师可以通过描述解释使学生明白传授模式的目的价值,提出很有意义又能够为学生所学习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知识运用的现实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生活经验是人思考的对象和知识的来源,学生在生活中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或提供案例,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能动领悟现实生活中隐含的知识方法,理解其背后的理念、目的意义、关系。由此可见,新的传授模式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能动性,利用学生的生命情感智慧力量去有效掌握知识,使知识充满活力,而不是使其僵化,同时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特别是求同思维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已从近代工业社会进入到新阶段,即后工业、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当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迅猛发展,新的学科不断涌现,传统学科的知识成倍增长。社会分工一方面越来越细,另一方面职业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不断出现不确定的新问题,而且职业性质和工作内容不断变化。当代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指人既要有社会文化的发展,又要有生命的发展,既要有知识的发展,又要有各种能力的发展(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了多种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价值与生命力,高校教学对其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授模式固有的缺陷是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自由,所以它需要其他新模式来补充和完善。当代高校还需要教师自觉地采用对话型、自学型、创新型教学模式。
实施对话教学,有利于促进人的生命潜能优势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促进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生成人的独立认识。有利于发展人的主体间性和社会性,在交往中,人们的智慧认识相互补充、超越和完善,获得共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宽容和帮助,形成情感人格、和谐人格,使学生智与德协同发展。对话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各方的交流,共同致力于教育意义的生成,形成对复杂事物完整和深刻的新认识,使学生获得具有广泛迁移性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下,导致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适应自主学习,而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是人的学习能力真正获得发展的前提和人成熟的标志。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建构学生全面的主观条件,把学生从主观限制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将来独立学习、继续学习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能够保证个体跟上现代科技发展。
教师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时,必须自觉贯彻主体教育理念、遵循教学规律,并且深刻认识它们的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模式。自学模式强调发挥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与独立性。师生关系是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学生是自主独立学习的唯一主体,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开展自主学习。目前教学中一些自主学习过于侧重学生的主体性,片面夸大学生中心论,让学生放任自流,没有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教师作用在自主学习中具有客观必要性和不可取代性,学生在外部要求及指导帮助下自主学习。教师是外在于学生个人的客体因素或外部条件,教师作用应该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教师作用的本质在于增强学生自主的需要、意识和能力,教师作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产生、发展和完成,其标志在于保障学生实现学习的主体性。传授学习以教师设计为特征,自主学习则以自我设计为特征。首先,学生个体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根据自己的社会生活需要、能力条件,自主地判断、选择相符合的学习任务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
创新模式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对现有知识有意识地分析、批判性反思,透视现有知识的局限性所在,超越现有知识,做出应然性地判断,创造出新的知识技能,指导人解释说明新现象和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师生关系也是客体与主体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自我生命潜能优势,找到与自身禀赋相匹配的兴趣爱好,分析自己能力现有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水平,认识课题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潜能和现有创造力,自主地考察、选择相适应的具体问题,实现学生内部自主选择的正确性,要协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方案,以锻炼学生自我认识、自主选择、计划的能力。学生的天赋潜能优势充分发展需要足够的自由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学生应该主动把握有效利用这些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去从事自主创造的活动。围绕一个课题,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积累有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思想观点、最新信息,学生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学生的探索充满了智慧挑战,人的创造力量深藏于人的内心,只有依靠人的持续不断艰苦卓越的努力才能挖掘。但学生的意志力和智慧力具有未成熟性,他们不能按计划达到预定目标,总是半途而废,所以需要教师的作用。学生遇到力所不及的困难,在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孕育成熟的基础上,可以主动寻访到适合自己的教师辅导,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解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是一种学生自己将知识孕育成熟之后教师引导生产的教法。
总之,当代社会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发展是教育高质量的特征。传授、对话、自学、创新四种模式对学生发展的不同方面各有作用和不足,它们相对独立、相互促进和补充,不可偏废,共同构成完整的当代高校教学模式体系。现代教育在强调教育的创新、重视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不能否定或代替传授模式,高校教学改革关键是传授模式本身的改革,在改造旧的传授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地正确地实施其他三种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1]鲁洁.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39.
[2]夏甄陶.实践唯物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48.
[3]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A].张唤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75-98.
[4]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2.
[5]丰捷.西南联大永存的精神力量[N].光明日报.2007-70-29.
(责任编校:张京华)
G420
A
1673-2219(2017)12-0120-03
2017-08-30
陈仁保(1966-),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