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意国际视频会议”——“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外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杨国民



“中意国际视频会议”——“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外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杨国民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10)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已在国内高校教师中普受关注。那么,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翻转课堂”在高职外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就成为笔者关注的焦点。论文通过对“翻转课堂”概念和特点的认识和研究,探讨了“中意国际视频会议”在笔者近年来的外语课程中的实践和运用,以期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外语课程教学之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翻转课堂”;“中意国际视频会议”;高职外语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一 引 言

近来,“翻转课堂”研究和实践在我国高职外语教育界迅猛发展。如何充分吸收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历经4年多实践,笔者所在院校以“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以及“英美文学欣赏”等课程为依托,进行了一些实践性探索,并收获了“中意国际视频会议”这一教学成果。我们认为,“中意国际视频会议”充分体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诸多特点,也特别符合高职外语课程教学的实际特点和和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形成和完善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高职外语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二 概念阐述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里,学生能够更关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课后完成自主学习而获得或掌握(百度搜索)。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

1.课堂内外时间重新分配。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是“翻转课堂”的一个核心特点(马秀麟等,2013:80-84)。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将原来课堂讲授的内容课前通过网络技术完成,学生也通过微信、QQ群等提前获得学习任务,并通过预习等方式实现技能的操练和运用。课堂上的核心便由教师的讲转变成为学生的做,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一个项目,一个任务。课后要求学生做出项目总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实际上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几个有机组成部分。

2.师生角色发生变化。教师由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张金磊等,2012:46-51),具体体现为教师负责项目任务的策划和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技能展示和实战性操练。换言之,教师由教学内容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者。课前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比如相关的教学视频、课件、网站链接等网络资源,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在网络资源丰富的情境下,教师尤其要注意在需要的时候,为学生及时提供合理、有效、必要的支持。因此,教师成了学生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同上:46-51)。

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也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和学习量。同时,学生可通过小组学习等协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对所学知识和专业的理解和吸收。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不再是传统课堂上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由之前完全的知识消费者转变成为了知识生产者(Milman,2012:85-87),掌握比较快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进度稍慢的学生进行学习,承担教师“教”的角色。

3.基于项目的自主学习。高职学生能够更关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这种学习目标更明确,需要更多的动手性。学生共同研究解决自身身边或共通性的问题,从而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理解、掌握技能。因此,除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要学会寻找项目的呈现形式,具备项目管理的思维,掌握学习活动的策划和管理,比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及项目导入、活动协调等。

4.“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作为项目成果的展示过程,“翻转课堂”提升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卢海燕,2014:4)。经过先期项目筹备,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学生项目成果宣介、师生问答或互动性讨论交流等情境。因而,学生的主角意识得到充分增强,学生也能够更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教师评价反馈让课堂中的交互性变得更为有效。在教师的评价反馈下,学生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更好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增强学习自信心。

(2)“翻转课堂”的教育科学性

通常情况下,学习过程分为两步:“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传统教育注重“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上,但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仅仅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后环节中(Brunsell & Horejsi,2013:8)。结果课堂常被教师独占,作为知识的传递,而失去了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事实证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得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卢海燕,2014:33)网络科技极大方便了知识的传递。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Berret,2012:36-41)。换言之,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时间。“翻转课堂”也正具备了这一特点。

“翻转课堂”因其自身具有的教育科学性,符合学习有效发生的原理,因而受到广泛的青睐。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知识传递的过程发生在课内,而最需要同伴和教师协助的知识内化过程却发生在课外的这一积习(金陵,2012:18)。

三 实践探讨

(一)“翻转课堂”与高职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特性的关系

“翻转课堂”上述所具有的特征与高职外语课程教学的特性相当吻合。对于高职外语课程教学而言,学生经过初高中(甚至包括小学部分时间)的多年英语学习,英语语言基础应该已经具备。但由于不适应现行的应试教育、考试不理想,未能考取到本科院校,自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又加之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偏弱,一般怯于或无法开口说英语,弱点倍显突出。如此相反,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更强,对他们而言,基于项目的学习更为合适,因为这种学习目标更明确,需要更多的动手性。

高职院校的外语类课程,更多的是关注现实跨文化交往中的外语交际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外语运用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充分的训练和实操,这些能力可以得到更多的“吸收内化”,得到尽快掌握。如此看来,高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课堂上教师应更多关注“吸收内化”,即英语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和实际巩固。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形式而实现英语知识的运用和训练,达到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目前网络环境下,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网络工具为载体,以专题探究的项目实践为平台,通过视频手段与国外学生群体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中意国际视频会议”

由Sino-Italian Video Conference直译而来。所谓“中意国际视频会议”,即与意大利同类院校开展基于视频交流的课程合作,学生在双方老师的倡导下同步学习,围绕一个相互设定的共同主题开展电邮、微信、Skype或Face book等网络工具的交流和互动,并最终召开视频会议,借助Skype视频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展现研究成果(以作业为主要形式),项目工作语言为英语,包括材料的翻译、成果的形成、会议的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翻转课堂”的特征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它可以结合任一涉及外语学习的课程。此外,为何选择意大利,我们的考虑是:一,这个国家大家还不太熟悉,还具有相当的神秘感;二,相较于英、美等国家的学生,意大利学生的英语水平与我们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接近,合作课程学习中,我们学生的自信心更强、积极性更高。我们在“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以及“英美文学欣赏”等课程教学中引入中意交流项目。

1.项目导入。对于什么是“中意国际视频会议”,学生十分好奇,充满期待。在导入项目时,模式参照这一方式最为有效。教师引入前期课程的作业、照片、视频、活动报道和感言等,让学生能够尽快认识项目,明白学习内容、面临的任务,熟悉活动流程。

2.选题。确定本期交流学习的主题,如“中意文化展示”、“中意读书会”、“中意诗歌朗诵”等。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应该再细化主题,将主题进一步细化到各个更详细的专题。

3.学习的展开。学生组成项目小组,选择某一专题,开展各自专题的研究和学习。这一阶段,活动方案的制定、项目指导和跟进、帮助建立与意大利师生的联系、专题内容的研究和学习、视频会议的学习材料准备等均在课前完成,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则主要是教师进行语言关键点和跨文化交际的讲授、学生的成果预演、与国外师生的交流汇报。学生很自然地运用和操练外语。由此可以看出,课堂重心由教师的讲向学生的做转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师生角色发生变化。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显著增多,包括学习内容收集、研读、整理、编辑、真实情境的应用,以及实地资料的补充和原创材料的制作等,从而让学生得到充分“内化吸收”的机会。

教师主要负责导入项目,并与意大利老师的起始沟通、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网络资源、前期的双方学生作业等,并布置学习内容,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助手,负责随时与意大利师生的联系,以及本方的项目展开和实施。师生共同制定视频会议方案,学生撰写双语活动流程方案并发送到意方,招募分项目负责人,并进行充分的预演。

这个学习过程比较长,全程的学习控制和管理通过班长或学习委员完成,项目小组的组长则担任二级负责人。此外,有一点应该注意到:主题学习最好融入具有共通性的自身元素,包括家人、家乡、家乡特产、自己的个人爱好等。做到这一点,学生的兴趣可以保持,双语的转换也更加自如。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活力。

4.视频会议。其实,大家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相当的交流、沟通,也都建立起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关系。所以,对于相互之间的“面对面”视频交流,就显得更自信,更顺畅自如了。此时,外语已不再成为沟通和交流的主要障碍,中意学生交流的是专题学习的成果,是实现实质性交流的喜悦和兴奋了。经过前期的学习,到了“视频会议”最终的交流活动环节,以分项目负责人为主线,全体学员分团队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大家按照活动流程方案,与意方学生交叉展示、宣介各自的研究学习成果。整个课堂,学生成为绝对的主角,教师担任着项目的促进者或者引导者。全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欢声笑语不断。

5.项目总结。当然,课程结束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它可以起到引领和深华的作用。总结包括课程报告、双方学习成果的实物交换、活动的及时报道等。

(三)项目成果评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意国际视频会议”成为个性化自主学习、英语应用能力实战性操练的最好平台,充分体现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各项要素和特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中,学生自主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量,自主选择协作学习模式。通过这种学习,教师成为项目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角,由之前完全的知识消费者转变成为了知识生产者。

几年来,这种凸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形式开展的跨时空跨国界的学习活动,让我们找到了适合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得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英语学习平台,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与国外师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口语水平,锻炼了学生临场快速组织语言以及口语感悟和表达能力,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经过“中意国际视频会议”的课程学习,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有了极大的改观,积极性提高了,“哑巴英语”消失了。学生表示,“在和他们(意大利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其实英语需要我们经常开口讲,并不难。现在中意交流也告一段落,但这些日子和活动都很是值得我们大家回味”。“也许过程中会很辛苦,但我们更多的是收获,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事情,也锻炼了我们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同样的我们的口语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真的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这次交流的机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也锻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活动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其中一位同学在参加全国职业技能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了省级一等奖等的好成绩。

四 结 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增加学习中的互动和提高学生心理优越感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弥补现行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我国教育信息技术化的推进和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大潮下各高职院校完善的硬件配备情况已能很好地满足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讨论并在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Berrett,Dan.How ‘Flipping’ the Classroom Can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Lecture[J].The Education Digest,2012.

[2]Brunsell,E. & M. Horejsi.A Flipped Classroom in Action[M].Washington: The Science Teacher,2013.

[3]Milman,N.B.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What is it and How can it Best be Used?[M].Greenwich:Distance Learning,2012.

[4]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5]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6]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

[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责任编校:张京华)

H315.9

A

1673-2219(2017)05-0137-03

2016-11-02

杨国民(1961-),男,江西九江人,硕士,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