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月岩明代黄九皋诗刻

时间:2024-08-31

敖 炼



月岩明代黄九皋诗刻

敖 炼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明嘉靖二十五年,黄九皋携萧文佐、王会、易堂、周绣麟、周庠、廖庚、唐廷颢游月岩,刻诗于月岩东门右侧石壁。诗为长律,形制巨大,前部分以对比的手法铺叙月岩的状貌,后部分写周敦颐阐明道体及其影响。

月岩;黄九皋;王会;周绣麟;周敦颐;理学

月岩在今湖南道县,旧名穿岩,又名太极岩。月岩地近濂溪故里,相传周敦颐在此悟《太极图说》。宋淳熙年间,太守赵汝谊过其下祷雨,有题记,其后历代刻石不断,现存共63幅,明代刻石最多。石刻体裁以诗刻、榜书为主,石刻主题以理学、月、濂溪为主。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黄九皋携萧文佐、王会、易堂、周绣麟、周庠、廖庚、唐廷颢,共计八人同游月岩。此次游月岩人数最多,但仅黄九皋刻七言长律一首。诗刻位于月岩东门右侧石壁,距地约6公尺,石刻长宽均为175公分,共13行,满行15字,楷书,其形制在所有诗刻中是最大的一幅。诗刻释文如下:

停骖遥望山之东,瑞光千丈胜长虹。眇眇轮中露佳树,炯炯阙下生新膧。承明徐步中天月,天心皓魄金波融。水晶崖石呈素晕,广寒深处传香风。上弦之月如满弓,云收午夜悬晴空。示我一圈不言趣,醒人几点飞来淙。想昔太始初鸿蒙,天造地设难为工。两仪四象峙左右,先天太极当其中。千载道丧生元公,图书衍义来学宗。岩前游客各叹赏,孰阐正学开蒙童。

嘉靖丙午夏,萧山黄九皋识,同游龙泉萧文佐、漳浦王会、武昌易堂、州人周绣麟周庠、顺昌廖庚、全州唐廷颢。

一 诗刻句解

此次月岩之行,时值夏季,天气晴朗,黄九皋携众人游月岩时于此留宿。全诗分两部分,前部分描述了月岩景象,清丽雅致,后部分叙述周敦颐对道体之阐释,及其地位影响。

“停骖遥望山之东,瑞光千丈胜长虹。”月岩在田野中独立耸出,东面远山绵延横亘。此句写停宿月岩,东望月出之景观,光芒皎洁,洒落千丈,气势壮观。

“眇眇轮中露佳树,炯炯阙下生新膧。”此句写月出之后,月光照在月岩东门,“阙”即月岩东门。光绪《道州志》卷一:“月岩在州西四十里。《名胜志》:东西两门望如城阙,当中而虚其顶,自东望之如月上弦,自西望之如月下弦,就中望之如月之望,故名。”自月岩当中望东门,形如下弦月,其东门石壁有嘉靖元年仙居吴廉“下弦月”榜书。

“承明徐步中天月,天心皓魄金波融。”步入月岩东门后,处月岩当中仰望夜空,月自东向西缓缓移动,直至中天。月岩北崖石壁有陈仕贤榜书“月到天心”,北崖处宜望月,有嘉靖元年仙居吴廉“望月”榜书。“承明”即天将亮,由此方知众人停宿月岩,游月岩者多为观月相变化、体理学之悟而来,所以停宿者甚多。

“水晶崖石呈素晕,广寒深处传香风。”月岩地质构造为白色沉积岩,夜晚尤其明显,故言“呈素晕”,《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佚文:“月中有桂树。”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故言“传香风”。月岩西门有明陈垲题“广寒深处”榜书。

“上弦之月如满弓,云收午夜悬晴空。”自月岩当中望东门,形如上弦月,“悬晴空”与前“皓魄”同为记叙当时晴朗天气。农历每月初八左右为上弦,又月岩西门石壁刻有嘉靖元年仙居吴廉“上弦月”榜书。

“示我一圈不言趣,醒人几点飞来淙。”“示我一圈”言月相变化,其所带来趣味无法言明。月岩高处有树木杂草,经夜之后,有露滴飞下。此联语及无言之趣味,又有飞来之水滴,天地以月相示趣,月相以露滴醒人,皆在不言之中。就全诗结构而言,此联上承对月岩景象的描绘,下启周敦颐如何阐明道体及其地位影响。

“想昔太始初鸿蒙,天造地设难为工。”“太始”,见于《列子》:“太始者,形之始也。”《易·系辞》:“乾知大始”,《九家易》:“始为乾,禀元气万物资始也。”宋胡瑗《周易口义》:“大始者,是阴阳始,判万物未生之时也。乾者天之用也,夫乾以天阳之气在于上,故万物莫不始其气而生,莫不假其气而成。得其生者,春英夏华秋实冬藏。承其气而成者,则胎生卵化蠕飞动跃。是乾知大始起于无形,而入于有形也。”宋张载《横渠易说》卷三:“天地虽一,物理须从分别,大始者,语物之始。”“鸿蒙”,见于《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十七:“鸿蒙,如字,司马云自然元气也,一云海上气也。”月岩东门洞口石壁有明钱达道“鸿濛一窍”榜书。这一联开始叙述周敦颐因象悟道。

“两仪四象峙左右,先天太极当其中。”此联以两仪四象喻天地四时方位,以先天太极喻月岩。

“千载道丧生元公,图书衍义来学宗。”此联言明濂溪先生地位。“图书衍义”,图书指《河图》《洛书》,《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意孔孟之后,周元公续接千年中断道统。《宋史》卷四百二十七《道学一》:“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朱熹《江州重建濂溪先生书堂记》:“《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畴叙,而孔子于斯文之兴丧,亦未尝不推之于天,圣人于此,其不我欺也审矣。若濂溪先生者,其天之所畀,而得乎斯道之传者与?不然,何其绝之久而续之易,晦之甚而明之亟也?盖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传不属,更秦及汉,历晋、隋、唐,以至于我有宋。圣祖受命,五星集奎,实开文明之运,然后气之漓者淳、判者合,清明之禀,得以全付乎人。而先生出焉,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建《图》著《书》,根极领要。”

朱熹另有《六先生画像赞·濂溪先生》:“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我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十五《奏乞为周濂溪赐谥》:“盖自周衰孔孟氏没,更秦汉魏晋隋唐学者,无所宗主,爽离判涣,莫适与归。醇质者滞于占毕训诂,隽爽者溺于记览词章,言理则清虚寂灭之归,论事则功利智术之尚,诬民惑世,至于沦浃肌髓,不可救药。斯民也,尧舜三代之所以治也。涉秦而后,千数百年,治之日少,乱之日多,宁不以此,而颐独奋乎百世之下,乃始探造化之至赜,建图著书,阐发幽秘,而示人以日用常行之要,使诵其遗文者,始得以晓然于洙泗之正传。而知世之所谓学者非滞于俗,师则沦于异端,有不足学者矣。”皆明确了濂溪先生的地位。

“岩前游客各叹赏,孰阐正学开蒙童。”“正学”,明蔡清《四书蒙引》卷五:“学之正者,其所学者,乃欲明善而复初,非异端俗儒功利之学也。程子曰:‘古之为学者一,今之为学者三,文词也,训诂也,异端也。’苟无是三者,则必求归于圣人之道矣,圣人之道,即所谓正学也,正学即明善以复初也,此即古之学者一也。”

张栻《永州府学先生祠记》:“惟二程先生倡明道学,论仁义忠信之实,著天理时中之妙,述帝王治化之源,以续孟氏千载不传之道,其所以自得者,虽然师友可传,而论其发端,实自先生,岂不懿乎!”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五:“至于倡明正学于千有余载之后,上嗣去圣,下开来哲,如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及一时艾淑高第,其有功于生民之类亦不为少矣,世之相后不为近矣。而卒未有表而出之者,人亦不以为阙也。”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嘉定四年十二月,著作郎李道传上奏言:‘孔孟既没,正学不明,汉唐非无儒者,然于圣门大学之道,或语之而未近,或近之而未真理未能尽穷,义未能尽精施之于事,未能尽得其当。故千数百年之间,虽有随时以就功名之臣,不过极其天资力分之所止而已,治不如古职,此之由。至于本朝河洛之间,大儒并出,于是孔孟之学复明于世,用虽未究,功则已多。近世儒者又得其说而推明之,择益精语益详,凡学者修已接物事君临民之道,本末精粗,殆无余蕴。诚使此学益行,则人才众多,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二程文集》卷二,程颢《论君道》:“臣伏谓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辨忠邪之分,晓然趋道之正。故在乎君志先定,君志定而天下之治成矣,所谓定志者一心诚意,择善而固执之也。”

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文靖杨龟山先生时学派》:“闽学开自有唐,欧阳四门倡起,彼时人文未著也。宋初所谓海滨四先生者,与安定泰山徂来同时,其学已有近里之功,彼时朋类未孚也。至龟山先生得中州正学之的,上肩周程统绪,下启罗李朱历代,相传之奥,于是圣学彰明较著,而邹鲁濓洛之微言大义萃于闽山海峤矣。”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十八《初见晦庵先生书》:“自孔孟没,天下贸于俗学盖千四百余年,得濂溪周子河南二程子者出,然后斯道有传,而正学始有宗主。”

雍正《湖广通志》卷九十四《艺文志·进奏议疏刘子壮》:“皇上隆重师儒兴起学校畿辅,则责成学院,各省则责成学道,使之统率士子,讲明正学,非六经语孟之书不得读,非濓洛关闽之学不得讲。”

二 诗刻作者及诗跋所记诸人考述

诗刻中记载八人,除唐廷颢生平不详外,略叙如次:

黄九皋,字汝鸣,号竹山,浙江萧山人。嘉靖十七年进士。著《竹山文集》十卷。民国《萧山县志稿》卷十二《人物二》:“黄九皋,字汝鸣,号竹山,怿之子。嘉靖戊戌进士,授工部主事,立减价纳直法,以苏匠困。会以忤巨珰,谪道州判。量移凤阳府判,祀谏臣李绍颜于泗州。升宁国府同知,辨汪氏为伪瘗,以雪周都峰之诬,后以王府长史致仕。著有《竹山集》。及《上巡按书西江塘利害》论五害三蠹,甚悉详水利。”嘉靖十八年,浙江萧山县西江塘洪水决塘,萧山大困,黄九皋上书《进士黄九皋书》至巡按傅凤翔,官府遂大兴塘工,以绝水患。

嘉靖《徐州志》卷十二《人物传》:“凤阳府通判,黄九皋。”

康熙《浙江通志》卷二十九《选举九十六》:“嘉靖十七年戊戌科茅瓒榜:黄九皋,萧山人,长史。”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三十八《选举十六》:“嘉靖七年戊子科:黄九皋,萧山儒士,戊戌进士。”

嘉庆《宜兴县志》卷五:“明宜兴县丞百十有六人,嘉靖时二十八人:黄九皋,建德人,监生,三十九年任。”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下《职官表·同知·道州》:“黄九皋,萧山人,嘉靖二十五年任。”

黄九皋有《萧山三政或问》、《萧山县志续修序》、《上巡按书西江塘利害》传世。

《萧山县志续修序》云:“萧山原有志,玉亭张子烛承舟峰林侯策之委而摘萃成编,仅十四年,何待于续耶!续非得已也,志成之后,海邦多事,有沿革有兴举,前志所未及者,可弗续耶!皇威殄海,东南底宁。城守巩严,兵防整辑。田土清理,赋役均平。华江施侯、岘山魏侯后先协心,终始相成。皆志后之新政,论者谓宜录以备遗。魏侯公竣讲学,兵暇采风,诸所未备者,搜择以求实,去取以求公,如不得已焉。续城建,所以固封守也;续兵防,所以慎武备也;续仓庾,所以纪敛运也;续清理,所以覈土田也;续赋役,所以示均平也。移封以章家教,节义以劝风俗,荫叙以表世德。例贡制科,悉著任使,以章报効。萧居浙东,王化之所首及,省治之所屏翰。法制在有司,教化在人才,徳泽在民心,则夫纪述新政赞杨,盛美不容不续,续焉不能不详,其详不敢不覈。由是政有所资,俗有所考,后来继起有所承循,魏侯其用心哉!魏侯名堂,字汝高,襄阳之世胄,兴都之巨儒也。宰萧有治行,续志有史才,筮仕而发于此,君子盖深有望于石渠金匮之用。嘉靖丁巳岁季夏,前进士邑人黄九皋书。”

嘉靖《徐州志》有黄九皋诗数首。

卷四《地理志上》:“萧山黄九皋次乔韵:云龙禅寺倚茅冈,俯瞰浮舟去住忙。吊古何如鹤遐举,悲秋不及雁随阳。黄河水落元田出,红叶霜浓别署凉。好景良时不常得,残碑读遍再持觞。”

又卷八《人事志三·祀典》:“黄九皋诗:博浪潜身就沛公,报韩节义满丹衷。函关破日公孙立,栈阁烧时汉业空。间道复归思借箸,鸿沟决策早歌风。谋成辟谷云游去,平勃虽奇万不同。”

又卷八《人事志三·祀典》:“萧山黄九皋诗:秋月风渐高,山晚天半赤。徐州五色土,泗滨多奇石。合汶下洪梁,孤城悬绝壁。淮卫通漕网,职贡需民力。神河徙汴来,就泗当城北。四山苦蒂围,合流如受敌。雉堞丽深渊,闾阎哀孔棘。眉山揆物理,土实胜水德。色取中央黄,奠楼立鳌极。人寿见几清,荣光休四塞。迩来阳侯怒,义沈澹台璧。激湍荡虚舟,暝色惊迁客。谁能疏九河,为拯除访溺。瓠子歌宣房,蒸民免艰食。凭栏见波涛,不觉长太息。”

萧文佐,字子周,江西万安人。嘉靖十七年任苏州教谕,嘉靖二十年任长洲教谕,嘉靖二十五年任永州通判。存《谒元公祭文》,与吴世良合撰《长洲新学志》八卷。

道光《永州府志》卷三上《建置志·公署》:“永州府:粮捕通判署,旧在前街。明嘉靖二十五年,通判萧文佐移府堂右,今在府署之西。”又卷十一上《职官表》:“通判:萧文佐,万安人,嘉靖二十五年任。”

《周元公集》卷八载萧文佐《谒元公祭文》:“窃惟圣贤之生,每须真元之会,盖将以启时运之隆,续道统之坠。孔孟既没,圣远言湮,而我元公笃生于舂陵舜冢之墟,九嶷崒嵂,濂水漪□,而灵发邹鲁者,再见于斯,则造化之培。其始也有圣之资,既孤而依彼龙图。公二十年涵养积盛,乃自得师,撰《图》著《书》,心学是究,波衍程朱,万世领袖。文佐钻仰终身,竟末之由,然而历古虔登,郁孤于分宁,遵其迹于湓浦,则于公授受之次,严恕之施,实垂绪于洪都属土,是故得以窃闻其一二。乃今以公之官,入公宅里,玩月岩味圣泉,瞻拜高风,似于公有亲就之缘。噫!道本无闻,心切追踪。祭拜惓惓,愿迪颛蒙。”

萧文佐与吴世良同撰《长洲新学志》八卷,《吴都文粹续集》卷一《都邑·书籍》载萧文佐《志引》:“夫志者,识也,识有所以垂远,俾可嘉也。嘉靖岁辛丑,长洲新迁学成,我长洲令吴君世良暨文佐,先后奉代巡云川舒公、督学裁庵杨公、巡抚松泉夏公命纂修学志。乃恪率诸生,博采舆议,视《禹贡》以发凡例,本《周礼》以订纲目,而事以时备,言以道彰。首绘图,定规制也;次沿革,命建置也;次形胜,辨方域也;次文庙,示祖法也;次释奠、释菜,备礼仪也;次祠宇、坊牌、官廨,敕纪度也;次器物,示所重也;次书籍,示所教也;次卧碑,示所遵也;次乡饮乡射,示所习也;次俸廪,示所养也;而人物科贡兴矣。文移载当时之行事,文类集古今之典章题咏,起于颂美,附录兼乎,众善而志斯成焉,可以垂不朽矣。是作长洲新迁学志,教谕万安萧文佐著。”

王会,字咸亨,号一川,福建漳浦人。嘉靖二十三年任道州知州,访胜求古,对道州山川风物多有命名,重文教,尤推重濂溪。著有《归田稿》。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下《职官表·知州·道州》:“王会,漳浦人。嘉靖二十三年任,有传。”传有两种版本,文字稍有不同,录之于下。

康熙《永州府志》卷十五《人物上·循良四十四·道州》:“王会,漳浦人。嘉靖年任知州,值岁祲,施粥赈饥,存活甚众。修学宫及濂溪书院,复纂修《州志》及《濂溪志》。适三省会师征广右寇兵,使者欲指平民为盗以邀功,公却之,曰:‘杀人、媚人,吾不为也。’投牒解绶,告归当道,慰留之士,民歌思不衰。”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三《良吏传》:“王会,字咸亨,漳浦人。嘉靖间以胄监学录,出知道州。自奉请苦,值岁祲,为粥振饿,全活甚众。新学宫及濓溪书院,修《州志》及《濂溪志》。作养人材,品藻不失。适三省会勦广西寇,督兵使者欲指平民为盗以要功,公曰:‘杀人以媚人,吾不爲也。’乃解绶去,士民争留之不可得,歌思弗衰。”

传中所载最后一事,明李桢《濂溪志》载有王会《又太极洞》(二首),其下有跋,对此事亦有说明:“此故太守王一川公题咏也。公守道州在世庙时,值州有兵兴之变,公不肯杀降以媚,备兵使者,自请投劾,有南安军置手版风。州人至今德之,尸祝不绝云。”

王会任道州知州期间,对道州山川风物多有命名题刻。

康熙《永州府志》卷八《山川志·道州》载:“元山,在学后,以唐状元李郃、宋吴必达、乐雷发皆特奏状元,故名。洪武间,佥宪曹衡建楼于山麓,曰‘状元楼’。嘉靖丁酉,都宪顾璘按临,命学刻‘元石’二字,盖又以周元公为重,不但一科第已也。郡守王会曰:‘东桥公改状元山曰“元石”,有取重于元公之意,或谓不若“元山”之雅也。’改刻今名。”

又卷八《山川志·道州》载:“马蹄山,在州东北二十五里,山石之上有仙人足迹及驴马迹,旧名马蹄山。州守王会舟过其下,改称‘仙迹山’,然土人仍如旧称,不能易也。”

又卷八《山川志·道州》载:“安定山,在州西十五里,土名‘安心寨’。山石壁上刻‘道山’二字,濂溪出其下,周子实生于此。州守王会作《濂溪故里图》,著《图说》,见《古今纪述》。”

又卷八《山川志·道州》载:“五老山,在州西北五里,山下有泉名五龙,非唐谏议大夫阳城左迁刺史时,有舂陵五老迎至襄,阳公与之缣帛,问其所居,则曰:‘在城西北五里。’至郡访焉,惟有五龙井、缣帛在焉。因为立庙时,贞元十九年事也。大观四年赐庙号崇应,政和中封侯爵,今山有五侯祠。明嘉靖甲辰秋,州守王会祷雨至山下,甘霖澍足,因以名焉。”

又卷八《山川志·道州》载:“月岩,在州西四十里,旧名穿岩,去濂溪十五里,元公所常游也。宋淳熙中太守赵公祷雨过其下,有题名。明嘉靖甲辰,州守王会磨崖刻字曰‘太极洞’,著有《图说》。”

又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上《名胜志》:“相近为元山,在濂溪祠后,奇石灵秀,山旧以州人唐李郃、宋吴必达、乐雷发皆特奏第一,故名。……知州王会复题‘太极峰’、‘云石’、‘介山’诸胜,前人留题甚多。”

元结任道州刺史期间,有石刻《道州刺史厅壁记》,石刻已佚,道光年间,尚存明刻。王会对此有考述。道光《永州府志》卷十八上《金石略》载:“次山此记,为后人所易,吕刺史温复之圬壁而书。庆历中,王公贽为州,始刻石。淳祐中,李公袭之,正其误,又刻之。予考得之曰:是刺史箴也,摹勒之石。明知州漳浦王会谨识。”

道州有牧爱堂,即道州公署,王会知道州期间,重建牧爱堂。隆庆《永州府志》卷八《创设下·宫室》有同知顾玉柱《牧爱堂记》,文章记道:“道州厅事堂岁久倾圮,漳浦王公会擢守是州,居数月,政通人和,时可兴作,僚吏请之,公曰:‘吾观学宫祠庙,颓坏不葺,遽可新吾堂以谋自安乎?’又数月,诸工次第修举,焕然改观矣。公乃集僚吏而咨议之,且檄闻于监司庭,询于士民,佥曰:‘可。’于是出余钱于公帑,伐林木于南山,揆日庀徒,易旧为新,其规制则高为明爽垲,朴素雅洁,不侈前人,不废后观。”

又重建道州学,道光《永州府志》卷四下《学校志》载:“道州学,古学在城东。……历时既久,知州王会撤而新之。”

此外,王会对道州的贡献还有与道州同知顾玉柱共创《道州志》,隆庆《永州府志》卷十二《艺文志》载:“《道州志》四册,嘉靖二十四年,知州王会校刊。”光绪《道州志》顾玉柱《旧序》载:“嘉靖癸卯秋,漳浦一川王子以国子学录,来守兹土。甲辰春,柱以秋官议,贰焉。王子与余气相激而道相合也。……王子莅道之明年,敷和于下,既有成绩矣。乃于暇日相与览胜吊古,求古今人物而扬搉之,因病《旧志》之芜秽,惧文献之无征,而嘱其事于余。”

王会和顾玉柱各有序,王会序云:“余以癸卯岁承乏道州,至则值岁艰民困于积逋,而政敝于宿蠹,鞅掌究心。庶几弋获暇,乃访有庳之墟,而思有虞氏之命吏,考元阳之旧政,而想前哲之余烈。遵月岩溯濂溪,登元公之堂,而挹光霁之遗巳。乃陟九疑谒舜庙,瞻仰徘徊,浩然忘归,而重华之盛,仿若见之,喟然叹曰:‘道虽小邑,亦文献故国哉!’典型具存,孰非我师,役役簿书,讵以求理,返而稽之,郡志率残缺不可读,其可读亦荒杂无序。盖自宋淳熙太守赵汝谊,教授章颖作《舂陵图志》。我朝正统知州盛祥复作《舂陵志》,淳熙《图志》巳不可考,《正统志》亦未为成书,后来者漫锓诸梓,至于今君子有遗憾矣。仰惟我国家文教诞敷,罔不渐被,虽在逖壤,咸有纪述,道之山川文物名于古今,而纪载顾独寥寥。夫邦有名哲,湮而勿章,固邦人士之憾,亦守土臣之羞也。窃不自揆,欲图编辑,而局务丛委,学殖就荒,虽有志焉,竟未之逮。岁甲辰一江顾子以刑部郎中,坐诖误谪贰州事,间尝论及是志,亦每病之。余因以为请曰:‘吾志也,当遂为成之考订诠次,不三月而成编。’余就取而观焉,其事详而核,其词富而确,其义祖笔削,而是非不谬于圣人,是故观于《沿革志》,而古今之变可考也;《星野志》而休咎之故可征也;《封域志》而域民之道可念也;《山川形胜志》而职土之务可请也;《风俗志》以明趋也;《城池志》以作防也;《田赋土贡志》以利用而厚生也。志制宇以章度也,志秩官以辨等也,志名宦以树风也。学校以养士,选举以抡才,其表表于世者为人物,而道国元公又非止道之人物,而已作《世家》,此志之特例也。《祀典志》明有报也,《封荫志》明有劝也,《兵防》以卫民生,《水利》以兴民食,《津梁》以利民涉,志之凡以为民也。君子处宫室而攸芋,睹陵墓而兴思,考古迹而怀往哲,皆志之不可以缺也。《志》曰:‘外君子勿内之矣’,故以终焉。然则兹志也,非道之完典乎。《周礼》曰‘诏观事则有志’,斯志之成,君子乐有观矣。后之仕斯者观是以考政惠民生,斯者观是以稽古蓄德,使斯志不徒为文技焉,此则今日著述之意也。是举也,庠生丁子朝相、李子尚德、李子锺、何子赓实与校阅,而发凡立例提纲挈目则一江独任之,余则遹观厥成者也。嘉靖乙巳春知州事漳浦王会撰。”

王会知道州期间,常揽胜吊古,今方志存其诗数首。

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上《名胜志》:“又王会之诗:众山罗列拟儿孙,不假巉岩势独尊。地近玉屏迟夜月,人来日观见朝暾。连蛇古本前朝种,万派悬流一涧吞。七一衡峰何处是,酿云作雨沛殊恩。”

又卷二下《名胜志》:“明王会有过麻滩诗:六载舂陵道,滩头几度过。石盘维地轴,澜泻倒夫河。神技凭三老,浮生寄一艖。人心深不测,较此定如何。”

又卷二下《名胜志》:“及王会遇雨有诗:名岩称胜绝,有约共遨游。岂意寻张屐,翻成访戴舟。阴晴难逆定,行止竟谁由。世事皆如此,吾生何所求。”

又卷十《古迹志》:“道州牧王会诗:深山木石旧时居,遗庙凄凉又九疑。可是终身甘饭模,野人原有旧襟期。”“苍梧云晴水潺溪,怅望龙髯不可攀。无限湘妃当日泪,竹枝点点至今斑。”

王会对濂溪学有很大的贡献,纂刻《濂溪集》传世,作《濂溪集序》、《濂溪故里图说》、《月岩图说》、《濂溪书院图说》、《月岩书堂图记》等文,作《游濂溪故里》、《又太极洞》、《太极岩》、《月岩》等诗,以弘扬周子,《濂溪集序》记:“癸卯岁……退而访其嗣孙翰博绣麟,求家传遗书……会受归而读之……略加考定,而编次焉。……虽未能萃先生之大成,然学者溯是而求焉,亦可以得先生之大致矣,因题曰《濂溪集》。刻置书院,以备是邦文献之阙。若乃先生之学,则《图说》、《通书》固与《论》、《孟》并行于世,无待于斯而后传矣。”

易堂,字进之,湖北武昌人,曾任昭化训导。

周绣麟,字圣兆,号酸斋,庠生,道州人。周敦颐十三世孙,承袭父亲周冕翰林院五经博士,葬于先茔左。据光绪《道州志》卷八《选举》载:“恩荫:明,周冕,周子十二代孙,景泰七年始授翰林五经博士。周绣麟,冕长子,承袭博士。周道,绣长子,承袭博士。”

周绣麟既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藏《濂溪志》,有功于世。光绪《道州志》卷七《先贤》载:“濂溪祠,即濂溪书院,在州学西,宋绍兴己卯,知军州事向子忞始祀周子于学之稽古阁……嘉靖间,宗子翰林博士周绣麟于棂星门内建楼藏《濂溪志》书板。”后鲁承恩编《濂溪志》,其序记道:“先生裔孙五经博士绣麟,闻而力请授诸梓。”

另外,永州府推官王瑞之命知州方进建风月亭,嘉靖十二年,知州叶文浩又建濯缨亭,嘉靖十四年,知州陈大濩又建有本亭。三亭建好后,周绣麟撰文《濂溪三亭记》,彰诸公表彰之意,同时纪念宣扬先祖周敦颐,并请永州府同知鲁承恩作文记之。嘉靖二十一年,周绣麟在道州通判金椿重建濂溪书院时,捐资修建。

周绣麟作为濂溪先生十三世孙,常居道州,因而也常至月岩,今月岩有石刻三处与其相关。此次游月岩之外,月岩另有周绣麟两幅诗刻,记载了周绣麟陪同省、府官员游月岩之事。

周庠,湖南永州人,生平不甚详。

弘治《永州府志》卷四《科甲·贡附》:“永明:岁贡,周庠,任所吏目。”

隆庆《永州府志》卷八《创设上》:“江华坊:桥梓联芳,为周卿周庠。”

光绪《永明县志》卷三十四《选举志一·科目》:“岁贡:周庠,平乐所吏目。”又卷三十五《选举志二·仕宦》:“周庠,广西平乐所吏目。”

同治《江华县志》卷二《建置·古迹》:“乔梓联芳坊,为周卿周庠立。”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二上《选举表·举人·江华》:“正德八年,周庠,卿之子,□安推官。”

廖庚,福建顺昌人。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十《选举八·明贡生》:“顺昌县,廖庚,知县。”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下《职官表·判官·道州》:“廖庚,顺昌人,嘉靖二十二年任。”

道光《永州府志》卷三上《建置志上》有顾玉柱《牧爱堂记》,其中记载牧爱堂重建为廖庚督工:“相其役者,判官廖庚,吏目廖浩,俱闽人也,例皆得书。”

此次游月岩之外,黄九皋、王会、廖庚、唐廷颢另结伴同游道州含晖洞,但具体时间不可考,据康熙《永州府志》卷二十《艺文志三》,钱邦芑所叙《含晖洞记》:“泉壁之上刻五言古诗八韵,字大二寸,楷画,端正明朗可读,盖嘉靖萧山黄九皋诗。纪其同游为漳浦王会、顺昌廖庚、全州唐廷颢皆宦兹土者,诗颇古健。”

结 语

月岩石刻诗文几乎都为理学主题,游月岩的官宦士人多为瞻仰濂溪先生而来。他们在题诗作文之时,也推广和丰富了濂溪学的内涵。此次月岩之行,由落款来看,诸人虽为地方官员,但仅署籍贯,未署官职,可能出于私人之行,且人数较众,应算是月岩石刻记载上最盛的纪游之一。此石刻形制巨大,在现存月岩石刻数量中已不多见,又摩于石洞入口,位置醒目。全诗既状摹了月岩之貌,也叙述了周敦颐阐明道体及其影响,弘扬了濂溪先生的学术地位。

[1][弘治]永州府志[M].明弘治八年刻本.

[2][嘉靖]徐州志[M].明嘉靖间刊本.

[3][嘉靖]萧山县志[M].明万历刊本.

[4][隆庆]永州府志[M].明隆庆五年刻本.

[5][康熙]永州府志[M].日本内阁文库藏清康熙九年刻本.

[6][康熙]浙江通志[M].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7][康熙]湖广通志[M].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8][乾隆]福建通志[M].清四库全书本.

[9][乾隆]周元公集[M].清四库全书本.

[10][嘉庆]宜兴县志[M].清嘉庆二年刊本.

[11][道光]永州府志[M].清道光八年刊本.

[12][同治]江华县志[M].清同治九年刻本.

[13][光绪]道州志[M].清光绪四年刻本.

[14][光绪]永明县志[M].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15]朱熹.晦庵集[M].清四库全书本.

[16]程颐,程颢.二程文集[M].清江西巡抚采进本.

[17]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M].清四库全书本.

(责任编校:张京华)

K877.2

A

1673-2219(2017)04-0019-05

2017-03-01

敖炼(1989-),男,湖南岳阳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