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导入模式的日语教学策略

时间:2024-08-31

余建平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000)

文化导入模式的日语教学策略

余建平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000)

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日语教学时只有注重这样的差异,才能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真正掌握日语。在日语教学中,采取适当的策略、注重日本文化的导入,能够提高课堂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导入;日语教学;中日文化

众所周知,日语的源头是汉语言,日文中的不少假名均来自汉字的演变。然而,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汉语在流传到日本以后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作为文化现象的一种,语言是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缩影。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日语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结合日语所依附的日本文化环境,进行文化的导入,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门语言。

一 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所谓的文化导入,指的是在语言教学之中引入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内容,使大学语言教学融入到社会文化之中,实现外语教学的最佳目的。随着社会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教学逐渐推广开来,在外语教学时,应愈加注重文化的导入。有的日语专业的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却在日企工作时屡屡碰壁,在接人待物交谈等日常琐事方面很不适应。实际上,这是文化知识缺乏所犯下的错误、从而导致工作受挫。所以,大学语言教学一定要紧密接近社会接近现实,只有充分了解日语的文化背景,才算真正掌握了日语,由此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综合实力。

然而,我国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语法、句型的讲授,却忽略了日语的文化土壤,这就使学生难以把握日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无法真正地掌握日语的精髓。例如,不少学生常常写出“先生、明日、私の本を返して下さい”,这样的中文式日语,这就是缺乏对语言所附属的文化背景的掌握所致。因此在日语教学中进行社会文化导入是相当必要的。

二 日本社会文化导入的内容

(一)语言因素的文化导入

在语言因素的文化导入方面主要是对词汇的理解。Lyons指出:“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这种语言社会的产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1]P79这在日语教学中可以得到印证,在进行日语交流时也常常导致引发误解。比如在日本的文化中,“先生”代表一种非常尊敬的称谓,一般只用于律师、医生、教师等身份的人;而在汉语中“先生”的用途就十分广泛,几乎可以用于任何职业。例如,当接待日本的观光团或者其他团体组织时,志愿者称呼一个上了年纪的日本老人为“先生”,当即引起对方的误会和不满。同理,在称呼年老的日本女性时,也不能用“おばさん”,因为在日本这个称谓强调的是对方的年老和老迈无能,而不含尊敬之意。此外,“最近”在日语当中是表示从较近的过去到现在为止的一段时间,而不能表示将来的时间。“最近,我要去广州。”在汉语中“最近”表示的是将来的时态,而“最近、広州へ行きます”,在日语当中是错误的。因此,在日语词汇教学当中适当的文化导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份又加强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

(二)非语言因素的文化导入

语言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信念、社会准则、价值观念等。虽然中国和日本都属于东方文化国家,但是两国的各种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日本,谦虚是一种备受推崇的美德,因此日本人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往往不会直截了当,避免给对方造成尴尬和不快。常用推量、含蓄、委婉的语言使语气缓和,以达到让对方体会弦外之音的境界。因此,日本人对话的句尾通常有“といわれ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でしょう”、“だろう”、“と考えられている”、“ようだ”、“らしい”、“みたいだ”、“であろう”等等内容,而少有“てはいけません”、“に決まっている”、“に違いない”、“すべきだ”、“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等含有强制性强烈的词语。从而表示自己不能有强加于人的想法和意识。同时,日本人在表达否定的含义时,也不太使用“いいえ”、“ううん”以及“ノー”,而代之以十分婉转的方式,让对方去自己体会其意思。即使不得不表态时,也采用委婉、婉转、暧昧的表达方式,从而让对方体会、感受到自己的拒绝之意,避免生硬的否定语气,而经常采用“それはちょっと”、“もう結構です”、“それはいいですが”、“考えておきます”、“ちょっと考えます”等、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对方不至于难堪。

日本人在进行交谈沟通时,常常会不停地点头,不停地讲“はい”、“なるほど”、“そうですね”、“そうですか”等内容,这都反映了其礼貌的意图,是为了使谈话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并非真正百分之百的认可对方的观点。因此,通过将非语言因素的文化导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到日本人习惯于不会直接否定对方的意见,而常常先给予肯定,然后在转移话题,其目的是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和睦相处。通过这些而由此来提高学生的跨国际交际能力。

三 文化导入的策略

(一)注重词汇的文化意义

在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中,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充分地表达出其民族的文化内涵色彩,词汇则是语言的核心。在日语词汇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要素,这也是日本历史、民族和文化的烙印。例如“あなた”(你)属于第二人称代词,但在口语交流中却很少用于第二人称,而常用于夫妻之间称呼时所用的词汇(老公、老婆之意)。又如日本的国花“桜”(樱花),在日本人心中常把“桜”(樱花)比作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的人生都像樱花那样,花期虽短,却开得多姿多彩、轰轰烈烈。由此可见同样的词汇因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其词义,情感和文化历史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使学生知道日语的学习与中文及英语是有明显的文化历史区别的,在进行日语学习时,不但需要把握词汇的词义及读法,还应知道领会日语汉字的写法以及其中文含义。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假如仅仅交给学生读单词以及词汇的用法,就不如转换教学模式,将词汇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讲给学生,既可以活跃课堂气份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领会和得心应手的运用所学词汇。

(二)注重语景教学

在语法讲解中的文化导入的途径当中、尽量避免偏重于讲解分析语法、操练句型,而忽视了语用、语境等问题,使学生常常不会根据场合和对象灵活使用语法而造成交流失败。而要通过多举列示范的训练,尽可能培养学生“日本式”的思维方式,直接从列句当中去体验日本文化,彻底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牢记所学的语法知识。例如,“明日一緒に映画を見に行きませんか”、“明日忙しいですから、行けません”(“明天一起去看电影吧。”“明天太忙了,去不了。”)从日语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法正确,句型无误,但这样的直接拒绝回答方式,却不符合现在日本人的文化心理,令日本人感到丢面子而难以接受。

(三)注重非语言文化

在语篇讲解中的文化导入的途径当中,日语的语言和文章与历史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日本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语篇文章讲解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导入日本文化,既可以丰富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气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有这样一段文字:“日本の人はお互いの生活に利益のあることを喜び合います。また、不利のあることを悲しみ合うのです。つまり、あいさつを通して心をびつけてしくなるのです。”(中文大意是“在共同的生活中日本人之间会同欢乐、共悲伤,保持彼此的亲近”。)假如不联系这日本文化一起来理解这句话,是难以理解寒暄语在日本交流中的重要性的。金田一春彦指出:“日本人喜欢少讲话和少写字,遇到必须讲或必须写的时候也尽量简短表达。但只有在寒暄语的表达上语句长且丰富。”[2]P114而寒暄语的深层原因则来自日本在自然环境上的多灾多难,人们需要齐心协力才能生活下去,这就自然形成了谦让和协调的精神。教师在讲解时,引入这样的文化背景,必将对学生学好日语大有裨益。

(四)利用实物、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影视资料等。实物可以是报刊插图、明信片、商品包装、衣物、邮票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扩展到多元化的文化学习中去,借助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日本料理、和服、茶道、歌舞伎等内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社会文化知识,借助网络技术便于学生了解日本社会动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和交流的机会。开展系统导入文化知识的专题讲座,使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文化体验课程,组织学生进行中日文化对比讨论的文化差异比较,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俗习惯、行为礼仪和生活方式等情景教学。创造好的日语学习的环境,加深对日本语言及文化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会自然地将中日文化进行比较,审视两种文化的异同,其对汉日语言及文化的洞察力也随之得到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总之,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与大脑中的文化意识都会无意识地自然流露,从而影响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只有在日语教学时只有注重这样的差异,才能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真正掌握日语、理解日本文化,从而成为具备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级语言人才。

[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言語表現[M].东京:講談社.1992.

[3]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郭举昆.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

(责任编校:周 欣)

H369.3

A

1673-2219(2010)07-0190-02

2010-04-19

余建平(1973-)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