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石刻上的文学史:唐宋文人在湖南的仕宦游历与诗文题记——以永州为中心

时间:2024-08-31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石刻上的文学史:唐宋文人在湖南的仕宦游历与诗文题记
——以永州为中心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文章依据金石学、方志学等传世文献,结合地面文物存留现状,概述永州唐宋石刻的人文特色、大致规模及在省内的代表性地位。一方面尝试将唐宋文人在湖南的仕宦游历与诗文题记视为一种“石刻上的文学史”而加以阐释,另一方面在图书馆特色资源与电子数据库建设上,尝试提出今后工作的若干思路。

石刻;文学史;永州;唐宋;特色资源数据库

一 引 言

湖南所存石刻,以永州所占比例最多。永州所存石刻,以唐宋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尤以宋刻最为丰富,不仅在湖南省内,即在全国亦有独特地位。

清末金石家叶昌炽关于宋碑之可贵,有一大段论述。叶昌炽《语石》说道:

“然得唐碑易,得宋碑难,元碑抑又难矣。何则?则、则、则、禇, 赫则则,则家家则为则臬,即墓志、造象、经幢,其书虽不甚著名,往往妍秀可喜,便于临池,通都巨肆,尚易物色。至宋碑,惟苏、黄、米、蔡四家,元碑惟赵松雪有拓而售者,此外非专工访拓不能得,或籍良友之馈赠,或烦属吏之供亿。其丰碑高至寻丈,或在危崖绝 人巘不到之到,赢到到毡,到到到 ,然后得之,到到不赀。及其散失之后,流入市肆,到售之价不足纸墨。估人惟利是图,其孰肯作为无益乎?故宋、元碑可遇而不可求。然无豪夺,无居奇,则以我到取者,人到弃耳。余访求石刻二十余年,到 得唐以前碑,视孙、赵几十有八九,新出土者不与焉。五季以下,不逮其半,其难易不较然哉?”

民国金石学者柯昌泗进一步论述了湖南宋刻的丰富存留。柯昌泗《语石异同评》说道:

“宋人题名,最先著录,莫先于湖南一省。《萃编》到录,则极详悉。后贤踵访,益见美富。北宋迁谪名流,大半途出湖南。南宋偃藩长沙,暨列郡守 ,类守守守守事。守守留题,守事与守都守刻不尽同,各见守趣。兹以题名之仅见于湖南者数之:贾黄中(朝阳岩)、李建中(澹山岩)、朱昂(朝阳岩)、杨杰(澹山岩)、王汾(九龙岩)、刘挚(石鼓山)、鼓弼(九龙岩)、鼓 (澹山岩)、孙守(朝阳岩)、韩川(澹山岩)、邹浩(浯溪)、王佐(澹山岩)、王山(柳岩)、赵山 (浯溪)、赵山谠(浯溪)、史弥宁(桂庄)、徐经孙(秀岩),皆史传有名之士。奸邪若丁谓(华严岩)、邢恕(朝阳岩守处),惟湘中有其题刻。”

在柯昌泗所列举的19例宋刻中,石鼓山在衡州,桂庄在新宁,秀岩在临武,除此3例以外均在今永州境内。则其所谓“湖南”、“湘中”,实可进而确指为“永、道”。

永州宋刻的内容,主要是文官仕宦、贬谪的题记,其中诗文有较大比例,这与国内其他地方石刻以佛教或墓志为主的情况不同,具有更大的文学史意义。实际上,永州唐宋摩崖石刻因其总量之多、分布之密、年代之连续不绝,已经构成了“石头上的文学史”的一种完整系统,在我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颇有兴味的案例。

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一方面对永州唐宋石刻概况作出初步的统计描述,另一方面在图书馆特色资源与电子数据库建设上,尝试提出今后工作的若干思路。

二 永州石刻的学术价值:几个统计

(一)光绪《湖南通志》统计表

嘉庆《湖南通志》有《金石志》二十卷,瞿中溶纂,抽印单行本题为《湖南金石志》二十卷。光绪《湖南通志》有《金石志》三十卷,陆增祥纂,亦有抽印单行本题为《湖南金石志》三十卷,较瞿中溶所撰增多十卷。据此统计可知:

(1)唐代石刻。全省唐代石刻编为6卷,永州石刻共占3卷,占全省的50%。全省唐代石刻篇幅共计146页,永州占82页,占全省的56%。列表如下:

卷 次 卷 名 地 域卷262 艺文志·金石4 长沙卷263 艺文志·金石5 衡州卷264 艺文志·金石6 永州卷265 艺文志·金石7 永州卷266 艺文志·金石8 永州卷267 艺文志·金石9 宝庆、岳州、常德、辰州、郴州、靖州、澧州、桂阳州

(2)宋代石刻。全省宋代石刻编为17卷,永州石刻共占11卷,占全省的65%。全省宋代石刻篇幅共计548页,永州占362页:占全省的66%。列表如下:

卷 次 卷 名 地 域卷269 艺文志·金石11 长沙卷270 艺文志·金石12 衡州卷271-281 艺文志·金石13-23 永州卷282 艺文志·金石24 宝庆卷283 艺文志·金石25 岳州、常德卷284 艺文志·金石26 辰州、沅州、郴州卷285 艺文志·金石27 靖州、澧州、桂阳州

(二)《石刻史料新编》统计表

道光《永州府志》中《金石略》一卷,实际为上中下三卷,抽印单行本题为《永州金石略》,宗绩辰纂。光绪《零陵县志》中《艺文志·金石》一卷,抽印单行本题为《零陵金石志》一卷,刘霈纂。

《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编辑出版,其中收录湖南省有金石志的府县方志共计16种,包括《永州金石略》、《零陵金石志》二种。据此统计可知,以州府为单位或以县为单位,永州、零陵金石数量均排名第一。以州府为单位,永州金石数量占全部缩印页数的 41%,占全部原版页数的 41.5%。以县为单位,零陵金石数量占全部缩印页数的19.2%,占全部原版页数的19.4%。

永州、零陵以外,《宝庆艺文略》二卷34缩印页列居第三,《桃源金石志》一卷20缩印页列居第四,《衡山金石志》一卷18缩印页列居第五。《永州金石略》是宝庆的3.7倍,是桃源的6.3倍,是衡山的7倍。《零陵金石志》是宝庆的1.74倍,是桃源的2.95倍,是衡山的3.28倍。列表如下:

志 名 卷 数 缩印页数 原版页数1 善化古巘志 不分卷 4.5 18 2 武冈内篇 不分卷 11 44 3 攸县金石志 不分卷 1 4 4 宝庆艺文略 二卷 34 132 5 新化金石志 不分卷(后缺) 7 28 6 衡阳金石志 不分卷 10 38 7 清泉碑刻志 不分卷 3 12 8 清泉金石志 不分卷 5 19

9 衡山金石志 一卷 18 68 10 常宁金石志 不分卷 4 15 11 永州金石略 一卷(实为上中下三卷) 126 502 12 桂阳碑铭志 不分卷 2 8 13 临武金石志 不分卷 2 8 14 桃源金石志 一卷 20 78 15 石门金石志 不分卷 0.5 2 16 零陵金石志 一卷(实为二卷) 59 235合 计 307 1211

(三)《八琼室金石补正》统计表

王昶所著《金石萃编》160卷,收录秦至宋、辽、金铭刻1500余种,是清中期金石著录的集大成之作。

陆增祥所著《八琼室金石补正》130卷,补录铭刻3500余种,附《金石札记》4卷、《金石祛伪》1卷、《元金石偶存》1卷,为补正王昶而作,是清后期最为精致和最为丰富的金石著作。

陆氏收录唐宋永州石刻尤多,特别是陆氏以景地为主线的著录体例,为现代文物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结合与转化提供了直接便利的条件。可以说,陆增祥是清代以来研究永州石刻最有贡献的一人,也可以说,是永州石刻为其《金石补正》获得盛誉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昶《金石萃编》著录永州石刻,景地4处,统计列表如下:

景 地 内 容 卷 次1 华严岩 宋诗刻4段、题名8段 132 2 浯溪 诗词4段、题记19段 132、136 3 澹山岩 题名60段、诗刻24段 133、135 4 朝阳岩 题名6段 134

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及《元金石偶存》著录永州石刻,景地26处,其他人文场所9处。景地统计列表如下:

景 地 内 容 到在地 卷 次1 含晖岩 唐1段、宋6段 道州 58、103 2 樽 唐元结 樽铭 道州 60 3 九疑山 唐2段、宋20段、元段 岩1段 宁远 59、102、偶存4 阳华岩 唐元结阳华岩铭、宋27段 江华 60 5 寒亭 唐元结寒亭记、宋19段 江华 60、103 6 朝阳岩 唐3段、宋24段、元1段 零陵 60、85、偶存7 浯溪 唐19段、宋39又27又39又50段、元7段 祁阳 61、90-93、偶存8 华严岩 唐2段,宋17段 零陵 68、88 9 钴 潭 柳子柳三记、钴 潭三大柳 零陵 68、121 10 群段山 宋10段 零陵 94 11 澹山岩(淡山岩) 宋42又52段、元3段 零陵 95-96、偶存12 火星岩 宋10段、元1则 零陵 99、偶存13 九龙岩(九仙岩、九云岩) 宋41段 守安 100 14 三门洞 宋5段 守安 102 15 暖谷 宋5段 江华 103 16 石角山 宋4段、元2段 零陵 104、偶存17 幽岩 宋(1段) 守安 105 18 五峰岩 宋11段 守安 106

19 肖岩(啸岩) 宋2段 守安 111 20 狮子岩(奇兽岩) 宋6段 江华 112 21 万石山(环翠山) 宋7段 零陵 114 22 月岩 宋3段 道州 115 23 柳岩 宋3段 零陵 117 24 乌符山(天篆山) 宋3段 祁阳 119 25 驾鹤峰 宋1段 道州 117 26 自然屏 宋1段 守安 107

其他人文场所统计列表如下:

场 到 内 容 到在地 卷 次1 道州府(唐) 唐元结刺史厅壁记、唐道州残石 道州 60、67向柳廓书周子拙赋、方畴刻周子像赞、太2道州府(宋) 极图说、爱莲说、濂溪书院题额并表记碑、 道州 116、120、121吴文震元石诗、杨允恭寿祠记、西铭残石3 舜祠 唐元结舜庙置守户状 道州 60 4 濂溪故里 濂溪大富桥记、濂溪陈夫人墓表、元周子 道州 121、偶存故居碑记5 永州府 张浚新学门铭及忠柳 零陵 113 6 怀素圣母帖等 宋模刻 105、107 7 汪藻太平寺钟款 宋 零陵 113 8 宋度宗柳民铭并谢表 宋 道县 121 9 岳武穆忠义碑 宋1段,明1段 祁阳 112

三 永州石刻著录的主要书目及作者

(一)著录

永州石刻著录书目,最重要的有以下15种:

1.欧阳修《集古录》十卷

2.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

3.王昶《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 嘉庆十年(1805)刊

4.宗霈《零志补零》三卷 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

5.瞿中溶《古泉山馆金石文编》四卷 民国五年(1916)刊

6.瞿中溶《湖南金石志》二十卷 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在嘉庆《湖南通志》中

7.宗绩辰《永州金石略》一卷 道光八年(1828)刊,在道光《永州府志》中

8.宗绩辰《留云庵金石审》 单行本未见

9.刘沛《零陵金石志》二卷 光绪二年(1876)刊,在光绪《零陵县志·艺文志》中

10.陆增祥《湖南金石志》三十卷 光绪五年(1879)刊,在光绪《湖南通志·艺文志》中

11.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一百三十卷 民国十三年(1924)刊

12.卢峻、成业襄《湖南考古略》十二卷 光绪二年(1876)读我书室刊,光绪五年守墨书斋刊,光绪八年长沙枕善山房增刊

13.同德斋主人《广湖南考古略》三十卷 光绪十四年(1888)石印

14.吴式芬《金石汇目分编》二十卷 宣统二年(1910)海丰吴氏刊,稿本20卷26册藏国家图书馆

15.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 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铅印,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影印

(二)作者

刘承幹论宋代金石家,独举欧阳修、洪适、赵明诚三家。《八琼室金石补正·序》云:“金石之学,权舆于宋欧阳、洪、赵,世艳称之。”

欧阳修《集古录》,又称《集古录跋尾》,共十卷。据拓本著录,编年体,有元结窊樽、阳华岩、峿台诸铭及《中兴颂》,多论述文字内容。

赵明诚《金石录》,目录十卷,跋尾二十卷,共三十卷。据拓本著录,编年体,有关于浯溪、朝阳岩的记载,惜仅列目录。

清代金石家,刘承幹特别推举王昶、陆增祥二人。《八琼室金石补正·序》云:“嬗及本朝,厥风弥扇。以金石著录者凡数十家,而以青浦王兰泉少司寇所著《萃编》集其成。甄采之富,考索之精,几几驾欧阳、洪、赵而上之。太仓陆星农先生,雅才硕学,于书无不窥,而尤嗜金石,以所居与王氏为近,于《萃编》致力数十年。宦辙所至,蒐集宏多,有溢出王氏之外者。补阙芟芜,刊讹匡陋,成《补正》一书,凡百三十卷。海内金石家莫不奉若瑰宝。”

王昶(1725-1806),字德甫,一字兰泉,号述庵,松江青浦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补内阁中书,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金石萃编·序》云:“余弱冠即有志于古学,及壮,游京师,始嗜金石。朋好所赢,无不丐也;蛮陬海澨,度可致,无不索也。两仕江西,一仕秦,三年在滇,五年在蜀,六出兴桓而北,以至往来青、徐、兖、豫、吴、楚、燕、赵之境,无不访求也。”读此可知王氏注重实地搜讨,但他来往湖南的机会较他处为少,对于宋代永州石刻的著录集中在华严岩等四处景地。不过这却是首次以景地为单位对永州石刻的集中著录。

陆增祥(1816-1882),字魁仲,号星农,又号莘农。《清史稿》有传,云:“陆增祥,字星农,太仓人。道光三十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至辰永沅靖道。踵王昶《金石萃编》成《金石补正》百二十卷,凡三千五百余通。又著《砖录》一卷。其订正金石款识名物,何绍基服其精。”

陆增祥之次子陆继辉,字蔚廷。同治进士,曾任陕西汉中知府、河南汝宁知县。协助陆增祥校录铭刻,又著《八琼室金石补正续编》64卷。上海图书馆藏其稿本,《续修四库全书》据以影印出版。

陆增祥著作另有6种稿本由南京博物院收藏,包括《八琼室乙卯金石录目》《八球室金石补正目》、《八琼室待访金石录》、《八琼室金石文字》、《八琼室金石目录两种》和《八琼室砖录初集后续》。[1]

陆氏于咸丰十年(1860)出任广西庆远府知府。同治二年(1863)任湖南辰沅永靖道道员,光绪五年病归,八年卒。据韩锐《语石校注》称,陆增祥任职湖南,大致在咸丰十年至光绪五年(1860-1879)之间。[2]P224如此,则陆增祥在湖南有近二十年之久。

冯煦在民国十四年,曾追忆清光绪间金石学者的研究盛况。《八琼室金石补正·序》云:“时辇下讲金石者,潘文勤(潘祖荫)师为之魁,李芍农(李文田)、盛伯熙(盛昱)、王廉生(王懿荣)、缪小珊(缪荃孙)诸前辈复羽翼之。酒边花下,各出所藏相评骘,或否或臧,辨难蜂起。间得一彝器,一碑版,则翻译其文字,考索其事实。苟有异同离合之见,又龂龂以争,卒理顺冰释而后已,而皆以星农丈是编为陶型、为冶范。”可见学者对陆氏的推重。

叶昌炽《语石》“湖南二则”中也特别论及陆增祥、陆继辉父子二人,说道:“太仓陆星农先生,笃嗜金石之学。蔚庭太守,其哲嗣。而潘文勤师,其高足弟子也。先生观察楚南时,遍访五溪诸岩,所得拓本,父子赏析著录,以其副本驰寄辇下,赉碑之邮络绎于道。余所得五溪拓本,即文勤旧藏。先生手书及蔚庭缮写碑目,发函尚在。共浯溪一百二十余通,澹山岩四十余通,江华朝阳岩十一通,阳华岩十通,寒亭九通,寒岩、暖谷各二通,狮子岩三通,华严岩二通。曩在都门,从蔚庭借《八琼室碑目》校之,尚多阙如,盖当时随拓随寄,后出者或不与焉。然已十得六七矣。”

叶昌炽为潘祖荫弟子,二人曾合撰《滂喜斋藏书记》,而潘祖荫为陆增祥弟子,故能详知陆氏佳处。

在陆增祥之前,柯昌泗曾称道过另外一位学者瞿中溶。柯昌泗《语石异同评》云:“湖湘间唐碑,宋人著录本不为少,惜皆湮逸。巨擘推《麓山寺碑》,宋代即已重剜。……馀则元次山诸刻,海内求次山之迹者,必于永、道间,亦湘中石刻之特异者也。光绪甲戌(元年,1875),太仓陆星农观察(增祥)访得无为洞次山篆书,在宁远九疑山洞,阻于水,从无拓者,次山真迹又得一种。莘农于湘碑搜访极力,叶书所云《八琼室目》,今其书已刊行。《萃编》而后,惟此书足以接武。菁华多为湘中所得。先于星农,为其乡人嘉定瞿木夫理问(中溶),《湖南志》之《金石志》,木夫一人所纂辑,虽附《通志》以行,而精博不减毕、阮之书。湖南石刻,流传著录,此两家之功为最。”

瞿中溶(1769-1842),字镜涛,号木夫,又号苌生、木居士。嘉定人,钱大昕之婿。诸生,曾任湖南布政司理问。有《古泉山馆金石文编》四卷,又题《古泉山馆金石文编残稿》、《古泉山馆金石跋》。又著《汉金文篇》、《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集》等。

瞿氏曾到永州,今浯溪有其诗刻《游浯溪宿中宫寺》,有“何幸我来三日住”句,题记云:“嘉庆戊辰(十三年,1808)仲冬,江南瞿中溶两游浯溪,三宿中宫寺,搜拓唐宋元人诸石刻,并题名于此而去。”《古泉山馆金石文编》载其事,谓“悔予题刻卤莽”云云。书中又自记曾亲至浯溪,访得元结《右堂铭》于胜异亭后,又于崖下拓得元结《浯溪铭》精本。

范希增《书目答问补正》也特别指出瞿中溶与湖南石刻的关系:“瞿中溶《湖南金石志》二十卷,《省志》内抽印别行,又光绪重修《湖南通志》内《金石志》,视瞿氏有增补,乃太仓陆增祥重纂。”

在瞿中溶、陆增祥之间,专门著录永州石刻的还有宗霈、宗绩辰父子。

宗霈(1772-1817),字稼秋,号静轩,又号筠深、云声,会稽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华容知县,嘉庆二十年(1815)移零陵知县,二十二年卒于官。著有《静轩诗文集》等。[3]光绪《零陵县志》卷6《官师》有传,称其“辑《零志补零》,苦节遗贞,搜采毕登,残碑断碣,网罗殆遍”。

宗霈著《零志补零》3卷,宗绩辰《金石审》所称“先零陵”、“《零陵补志》”,即此。嘉庆二十二年刊行,先于嘉庆《湖南通志》三年。

宗绩辰(1792-1867),又作稷辰,字迪甫,一作涤甫,又字其凝,号涤楼,又号攻耻,一作躬耻,世尊称之曰涤翁。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起居注主事,再迁户部员外郎。咸丰元年迁御史,又迁给事中。在朝中,以保荐左宗棠,有盛名。五年授山东运河道。同治六年,引疾归,寻卒。著《躬耻斋诗钞》、《躬耻斋文钞》、《越岘山人日记》等。《清史稿》有传,载其“罢官后,主馀姚龙山书院、山阴蕺山书院”。别史又载宗绩辰曾主讲永州群玉书院,及永州濂溪书院之苓香讲社。今《躬耻斋文集》中有《濂溪书院讲规》、《群玉书院学规》等文。

道光《永州府志》十八卷,藏书家题吕恩湛修,宗绩辰纂。吕恩湛,字丽堂,为永州知府。道光八年李宗传《序》谓“吕丽堂定议复修,延山长宗攻耻主编纂”,又谓“宗传在京师,闻攻耻言此书未成,比抵永,攻耻亦还馆”,又谓“是书出一人手笔”。所说“山长”即主讲书院之事。“书未成”谓无刻印之资,该志成于道光五年,八年始刊。道光五年隆庆《序》有“纂修宗君攻耻竭昼夜心目手口之力,五阅月书成”。《重修姓氏》“纂修”一项中署为“候选内阁中书宗绩辰”。今按,嘉庆末年宗霈已卒,道光五年宗绩辰在永成书,八年离永至京,可知宗绩辰曾前后两度来永。

光绪《零陵县志》卷9《人物》有传,称其“随侍至楚……霈廉吏,殁后负债累累,绩辰贫不能归,赁居零陵,以追缴其父亏空系狱,同官怜之,疏募代偿,越七日乃得出。已,扶柩还葬,而留其家属于零。服阕,举乡试,未几,复返零。叠主群玉、濂溪讲席。绩辰所作诗、古文、词甚富,长于考据,兼工篆隶,性好讲学,专主阳明之说。时修《永州府志》,绩辰主其事,殚六年之力,谘访见闻,摭拾荒坠,裒然巨观。而于金石、艺文两门,尤备具无遗。当时谓湖南各府县志当以永州、宝庆为最,《永州志》即绩辰所著,而《宝庆志》则邵阳邓学博显鹤所著也。后应礼部试入都,遂留不返,历官至山东运河道。绩辰以寓零最久,每与人书,必自署曰‘十三年潇上寓客’云”。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八《金石略》,后抽印单行,题为《永州金石略》一卷,实为上中下三卷,篇幅约500版。李宗传《序》云:“艺文著录、事纪编年、古迹金石之分代考证,皆旧所未有。”《凡例》云:“郡中《金石略》,自《零陵补志》始专辑为一类,新《省志》多采之。今又旁搜遍拓,集州邑岩薮之奇,拾残补阙,审辨不遗余力,较《省志》加详焉。”其言可信。

宗绩辰在永州,曾撰《舂陵碑记》、《游疑载笔》等文。又有《和陈元富朝阳洞》诗云:“古香石墨在摩抚,搜奇早富名山藏”、“羁人栖栖独怀古,群贤遗躅留江乡”,《溪山纪游》诗云:“居永十三年,溪山如我乡”,是其居永自况。要之,宗氏父子皆曾居住永州,因此访查详明,最为难得。

除《永州府志》外,宗绩辰又著《留云庵金石审》,著录考订之外,多论书法,道光《永州府志》频见引用,惟单行本尚未访见。

[1]参见:王明发.陆增祥八琼室金石稿本六种[J].东南文化,1998,(3).

[2]韩锐.语石校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

[3]参见:孙伟良.《清史稿》人名订误一则[J].江海学刊,2007,(3).

G256.2

A

1673-2219(2010)03-0016-06

2010-02-01

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永州石刻对潇湘文化发展的多元影响”(项目编号09YBB174)的部分成果。

李花蕾(1979-),女,河南鲁山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学及文献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