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范 艺(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礼貌用语教学研究
范 艺
(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摘 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礼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现代中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决定了双方礼貌用语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冲突和误解,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分析了中西方不同的礼貌原则及英汉礼貌用语在问候语、称谓语、致谢语、称赞语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礼貌用语;礼貌原则;语用差异
语言作为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一种沟通工具,具有巨大影响力。礼貌用语作为交流行为的先锋,是维系人们成功交际无可取代的纽带,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自20 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及社会学家就开始从不同层面关注礼貌研究。语言学家提出了各种礼貌策略及方式原则。例如:利奇的“礼貌原则”、格赖茨的“合作原则”、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以及中国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原则”。基于不同的文化内涵、社会体系及语言体系,不同民族和国家关于礼貌的原则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比分析中西方的礼貌原则,不仅能够帮助人们顺利进行交流活动,而且能够让人们深层次地了解不同背景下的语用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及地域的差异,其礼貌用语也不可避免的有着巨大差异。从双方的礼貌原则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一)西方的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利奇在西方文化基础上,分析了西方礼貌用语的特点,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1]: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其中得体准则、谦虚准则是描述他人的,分别是使他人受损最小、使其得到最大的利益,尽量减少对他人的贬损、加大对他人的称赞。而慷慨原则、谦虚准则以自己为主题,表示使自己受惠最小,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称赞。一致原则、同情原则分别指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的分歧,加大自己与他人的一致性。同情原则指尽量减少自己对他人的厌恶,加大自己对他人的同情。
利奇的礼貌原则集中表明了语言交际中礼貌程度与他人受损和自己受益的关系,是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的原则,是一个以双方为中心的西方式礼貌原则。
(二)中国的礼貌原则
中国的礼貌原则,代表性是顾曰国教授提出的理论。先生曾提出中文尊重、谦逊、热情、文雅四条礼貌特征,之后又提出了五条礼貌原则[2]:称呼准则(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自卑而尊人准则(尊敬他人贬低自己);求同准则(面子);文雅准则(彬彬有礼);德、言、行准则(有德者必有言)。
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原则,源于中国,自然有中国元素,是一个以听话人为中心的中式礼貌原则,强调的是听话人的利益。
(一)问候语与称谓语
问候语与称谓语是交际中最基本的元素,不仅体现说话人的地位、身份,而且使用不同的问候、称谓,也具有不同的语用效应,不同国家的称谓和问候语也是有差异的。
1.问候语。在英语国家,有至少十几种问候语。从最简单的Hi和Hello到更加特定的长句How are you getting on?或者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3]面对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人们选择的问候语也不尽相同。例如,如果是陌生人首次见面,英语中经常用How do you do?并且答语也是一样的;而对朋友问候,人们经常使用简练的句子How are you?对方会回答:Fine,thank you.而在中国,对长辈、陌生人或者职位比自己高的人会说:“您好!”对熟人会说:“你好!”
另外一个显著的不同是中国人见面可能会问:“吃了吗?”,“去哪儿啊?”,“最近忙什么呢?”等涉及私事的问题,以此显示自己的关心与亲近之意。但在西方国家,这会引起误解。听话人会误认为是在探究他们的隐私或者产生疑惑不解、尴尬等情绪。
2.称谓语。(1)亲戚称谓。在中国,传统家庭有严格的称谓要求。首先,要求长幼有序,晚辈在称呼长辈时,要用尊称,用辈分称呼代替姓名。以体现尊重礼貌之意,例如:曾祖父、曾祖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其次,要求亲属有别,自己的亲戚可以按照血缘关系有不同称谓,亲戚之中有“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表弟、表妹”等称谓,而对陌生人,为表达礼貌,统一称呼“叔叔、阿姨、哥哥、妹妹”等。但是在英语国家,除了一些传统的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父母的兄弟姐妹都被称为 uncle、aunt,并没有中国如此多的分类。[4](2)陌生人称谓。1949年后,“同志”是新中国首个统一称呼,此称呼在当时带有政治色彩,它涵盖各个领域、年龄和性别,在当时代具有人人平等、公平亲切的意味,[5]并且统一称呼也比较方便,但是在英语国家,“同志”一词指同性恋,多用于小说、电影中。现今,中国也使用“师傅”这一称呼表达对陌生人的尊重。而英文中常用的交际性称呼语有:Sir、Madam、Miss、Mr.、Mrs.和Ms.等。
另外,中国人称呼陌生人时,会在姓氏前面加上“叔叔”“阿姨”“奶奶”“爷爷”等以表达敬意,例如,“张叔叔”“李阿姨”。而英语国家的人会感到困惑,因为英语中只有是直系亲属才能称呼为Aunt、Uncle或者Granny。
(二)致谢语与称赞语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达感谢与称赞的用法上表现的极其明显。汉语中,讲究尊重别人贬低自己的文化,从而总结出符合我国人文的礼貌原则,主张尊重、谦逊、热情、文雅,其中“贬损自己而抬高他人”更是汉语文化中的特色。与此相对,西方人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谢意赞美,并且更加直率的接受别人的感谢与称赞。
1.致谢语。当别人表达感谢时,中国人往往会自谦的否定他们对自己谢意:“不,不,不”“没事儿”或者“什么忙也没有帮上”等。而相同情况下,英语中会有这样的表达:I'm glad to hear it.或者I am glad to be of help.诸如此类,直接接受对方的感谢。
另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成员及朋友之间,很少听到“谢谢”二字。我们经常说:“你累了吧?”“赶紧歇歇吧!”等句子来表达对他们帮忙的感谢[5]。而在英语中,大多数情况还是直接说Thank you! I'm grateful to you for your kindness.
2.称赞语。与致谢语相似,与英语国家喜欢直白与频繁的称赞他人不同,中国人喜欢含蓄的、不动声色的赞美。例如:“你女儿很有教养,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你的学生真棒,不愧是名师出高徒哇!”通过夸赞子女、学生来夸赞对方。
汉语文化中,虽然经常夸赞别人,但是由于中国人自古有谦虚的传统美德,所以,被夸奖的人经常采用拒绝或者回避的方式来回应夸赞。
例如:
——梅姐,你还是那么女神啊!
——哪里哪里,都长皱纹了,没有你年轻有活力啊!
再如:
——您画得真传神!
——不过随便画画,聊以度日。
如“哪里哪里”“没有没有,我做的不好”“没有你……”此类表达,都是通过贬低自己甚至否定自己,来达到谦虚的效果,而夸奖人也不会用为驳了自己的赞美而觉得丢了面子。
不同于中国人的含蓄内敛,通常英语国家的人可以夸奖任何人,尤其是美国人,他们往往用夸奖的方式来和他人打招呼,在聚会或者办公室等场合,遇到朋友、熟人、工作同事或者上司老板,都会通过夸奖对方来寒暄。例如:
What a nice dress, you are very beautiful.(裙子好漂亮,你今天很好看!)
——Thank you. (谢谢!)
在上司对下属、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或者关系亲密者之间,说话人经常直接夸奖以鼓励听话人。比如在听完孩子的讲座之后,家长也会这样鼓励他:You have a very great presentation!(你的演讲好极了!)老板表扬下属工作可以这样说:Good job! (干得不错!)
英语中,感谢的表达十分常见。例如,在家聚会,宴请宾客时,客人为了表达尊敬感谢会赞美主人家的手艺:
Fish is very delicious! (鱼做得真鲜!)
The beef tastes very good! (牛排真美味!)
再如,收到礼物时,也会称赞礼物,以此委婉的夸赞送礼人的眼光,取悦对方。例如:Tom, thanks for the flowers! They are so beautiful.(汤姆,谢谢你的花,它们真好看!)
(三)致歉语
道歉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而且汉语和英语中都注重道歉的表达以及形成的语用效应。致歉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礼貌素质的表现,而且能够达到维系人际关系的语用功能。
鉴于交际活动的复杂性、文化差异与个人的习性不同,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自己的言辞或者行为违背社会规范或者冒犯他人的情况,及时道歉是必要的,而这时候懂得如何进行恰当的道歉是非常重要的,恰到好处的致歉可以达到修复人际关系的效用。
中国人十分重视道歉的形式与功能,人际交往中,如果出现打扰、冒犯、伤害他人的利益及情感的情形,经常使用“对不起”“不好意思”“麻烦您了”等。而且,中国人习惯直接的道歉,不喜欢遮遮掩掩,这与中国人喜欢有担当、知错就改,不喜欢找各种理由搪塞的文化有关,所以,汉语中的道歉往往损害自己的面子和利益,从而挽回别人的面子与利益。例如:“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就是维护对方的利益,主动损害自己的面子的道歉。汉语中我们也常常用做出保证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已达到道歉的目的。例如:“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迟到了。”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歉意。
而在英语国家里,道歉有时就是一句简单的 I'm sorry.但有时候也会很复杂,例如:
Could you excuse me for leaving for a while? (不好意思,我能离开一会儿吗?)
Forgive me for losing your book.(请原谅我弄丢了你的书。)
而中西方中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在西方,特别在意个人隐私保护,在交流时,人们一般不询问私密问题。例如,询问年龄、家庭背景、工资等。而当冒犯了别人的隐私时,冒犯者一定要致歉,例如使用Excuse me.(请原谅。)Sorry!(对不起!)等表达。相对,汉语文化中,认为了解他人的家庭、生活、工作等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达到亲密的目的。
另外汉语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中,致歉语中对妇女的态度有很大区别,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很低,从汉字中就可以看出:嫌、奴、妓等含有贬义的字都是女字部首,所以总的来说,一般对于妇女不会出现道歉语,而在西方,崇尚绅士品格,一般是男士为女性开门、拉座椅、开车门,女士优先也是西方先出现的礼仪标准,在跨文化交流中这点是不能忽视的,致歉语也常含有这种元素[6]。
(一)价值观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各种语言表达差异,归根结底是主体的差异,究其原因,是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们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主张和谐统一的思想:人与自然上主张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之间,主张和谐相处,以和为贵。所以,汉语文化不提倡突出个性或者个人价值,认为沉默与微笑比聒噪争吵更为可取。而西方文化强调个性独立,主张张扬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维权意识很强烈,认为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实现自我,如果对于别人的问题避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是有失礼貌的,所以在演讲和作报告之后,往往会有观众自由提问,这也彰显了英语国家追求自由、崇尚自我的精神。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与英语文化都关注事物的矛盾方面,但总体来说,中国人关注的是“和谐”“统一”,注重天下大同,和谐共生,具有求同存异的思维,强调自我和他人的融洽,这种统一观表现于政治领域乃是春秋大一统思想,在伦理上表现为顾全大局和整体,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以维护整体利益。而在英语文化中,寻求特立独行、实现自我价值的想法比较普遍,认为集体与他人是一种压制自我的力量,个人应该抵制这种力量对自己的侵蚀与排挤,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因此,中国人的性格自谦而隐忍,甘愿为了集体而牺牲自己。比如要找别人帮忙时,为了照顾别人的面子与利益,中国人会先说一些客气话做铺垫,从而提出请求,而西方人则偏向于直接要求。另外,从写信也可以看出:中国人会先寒暄然后把重点写到最后,而西方则相反。
综上所述,中西方礼貌原则不同,英汉礼貌用语在问候语、称谓语、致谢语、称赞语的语用也有差异。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因为没有区分东西方语言差异而导致交流中出现误会与障碍的情况十分常见。因此,我们必须从中西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礼貌准则的差异,这样才能使不同文化、语言、地域的人有较大的空间进行来往与交流,达到和谐、融通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小净,朱雪艳.从礼貌原则看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以课堂展示(Presentation)教学活动为例[J].英语教师, 2011,(11).
[2]李慧.大学英语教学礼貌原则的科学运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l,(5).
[3]宋张静.浅析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3,(9).
[4]符晗.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学周刊,2014,(12).
[5]王容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礼貌用语研究[J].海外英语,2012,(1).
[6]马晶.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2015,(8).
(责任编校:呙艳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8-0153-03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项目:湘南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XC 20)。
作者简介:范艺(1983-),男,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