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意境审美构建下的书籍装帧设计

时间:2024-08-31

钟 玮

(四川师范大学 服装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基于意境审美构建下的书籍装帧设计

钟 玮

(四川师范大学 服装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摘 要:出色的装帧设计能够提升书籍本身的品味。论文阐述书籍装帧设计中意境的构建,从装帧设计的和谐与均衡、装帧设计的对比与统一、装帧设计的对称与比例、装帧设计的节奏与韵律阐述了意境美的可现性;从装帧设计的形式与内容、装帧设计的艺术和技术、装帧设计的局部和整体阐述了意境美的整体性,并阐述了意境美的地域民族性审美特征,深入剖析了书籍装帧设计意境美构建的理念与方法,具有比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意境构建;书籍装帧;书籍品味

一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逐步深入,书籍装帧设计业 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书籍的面貌变得更加多样化,令读者应接不暇。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内涵的外在表现,也体现着一本书的价值,可以说装帧是一本书的“脸面”[1]。书籍的装帧设计是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一方面是书中内容和精神的浓缩体现,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宣传和彰显的功能。读者在接受书籍信息的同时,能体会到其书籍设计的艺术感染力。书籍设计者的职业追求应该定位于美的、有意境的作品上,通过雅俗共赏的设计,使读者能够体会到高雅的情趣、深邃的意境,成为书籍内容的重要组成[2]。本文从“意境审美构建”的角度,阐述书籍装帧设计的模式与方法,具有比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 书籍装帧的意境概述

没有书籍装帧就不存在书籍,每一本书都离不开装帧,在装帧设计中,所有的设计理念的使用,均是为了给读者被书籍内容所引发情感的一种实物化的寄托载体[3]。书籍意境美有几项标准:首先是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协调,书中的文字与装帧设计所采用的图像和谐共存;其次是书籍设计的物化标准,即书籍本身的印制和质感能够达到读者的阅读使用的高标准要求;第三是书籍装帧设计本身是否具备原创性,设计作品是否具备足够的意境想象力和个性特征;第四是装帧设计的文化历史感,能否较好地传承体现独特地域文化特征。我国有不少书籍设计曾在国际上获奖。

我国众多的书籍装帧设计说明,书籍的意境对其美学效果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意境的创设,使书籍能够拥有浓厚的文化审美特点。意境的营造,首先要求设计者拥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多样化的艺术语言对书籍在美学角度上进行创造,而设计者的想象层次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对设计作品的关联性想象,以上的获奖书籍设计中,《梅兰芳画集》以及《风筝艺术》均明显使用了关联性想象的设计手法,包括封面上的一些醒目元素,例如戏曲、风筝图等;第二层是对设计作品的创造性想象,这种手法多用于寄托设计者的某种寓意。

三 书籍装帧设计的意境审美构建

(一)意境审美的可现设计

任何艺术品都具有表现力,而优秀的艺术品则往往能够表现出超越表象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意境的可现。通过可现的设计理念,能够使形而下的元素拥有形而上的特征,从而形成独特的意境之美。可见“可现设计”的关键之一是发掘设计元素的形式之美,在形式美的基础上体现其意境[4]。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装帧设计的和谐与均衡。和谐与均衡,指的是设计风格不应杂乱或单调。如果设计元素多于一种,则应使其能够具有相互呼应、彼此互通的和谐与融合,例如一组色块之间的协调,一组图形之间的有序等。著名画家马蒂斯的观点是书籍装帧属于“依照装饰的意味而适当的排列”的艺术,其中也蕴含了他对和谐与均衡的见解。在这方面,装帧设计经典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值得一提的佳作。

朱熹书法的风格是洒脱不羁,因此在装帧设计中着重凸显其原汁原味的特点,同时还增添一部分令读者感觉新颖的形态元素。因此作者在书籍内文中,设计了独特的文武线框架,充分凸显了书籍内容所蕴含的传统风格,同时辅以各种大小和各种宽度的文字标志,以彼此有巨大区别的线条体现书籍的内蕴:上下方向的线条是对朱熹狂散墨迹的伴随,而左右方向加以较细的线条,和书法的奔放风格遥相呼应,充分体现出了扩张中的内敛,以及平衡中的和谐。装帧封面设计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引入传统毛笔书法的点、撇、捺基本元素,极具个性又不脱离书籍原有内容。而书籍的封函部分则把千字反雕,通过仿宋木雕版的形式体现出来,加以皮带和如意木,使书籍意境深远,具有深厚的文化感,和书籍内容彼此呼应,和谐共存[5]。

2.装帧设计的对比与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鲜明的对比体现矛盾与统一的哲学观。而通过对比统一的方式进行设计,能够营造出不错的意境。通过对比的方式,能够将具有较大反差的元素成功组合,一方面使受众体会到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则由于元素的选取而具有统一感。通过对比,可以让书籍的主体愈加凸显,同时也获得了鲜明的视觉效果。在对比效果的设计中,往往借助明暗的对比、冷暖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色相的对比,形状的对比、粗细的对比、长短的对比、曲直的对比、高矮的对比、凹凸的对比、宽窄的对比、厚薄的对比,方向的对比等,通过引入多种对立因素,实现意境的营造。

3.装帧设计的对称与比例。将对称的元素引入到书籍装帧设计中,能够构建出自然、安定的意境,具有一种比较朴素的美学效果,也十分适合读者在视觉方面的观看习惯。在书籍装帧的平面设计中,广泛采用了对称的手法,但具体的设计则应尽量避免因为过分追求对称性,而导致视觉效果的单调与呆板,在某些时候,将一些不对称元素引入到整体对称布局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装帧在美学上的生动性,因此构图的比例是十分关键的。构图设计的比例,指的是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在尺寸上的精确数量比例。在长期的美术发展中,人们将一些比例关系运用在设计作品中,结合人体尺度,构造出比例之美,最著名的就是黄金分割点。引入协调的比例,使书籍装帧的构图和布局体现出谐调之美。这种理念也被广泛应用于书籍开本的设计中。

4.装帧设计的节奏与韵律。这里的“节奏”指的是在设计中,出现一个在时间节奏上反复的图形元素,形成一种颇具运动感的设计效果。在平面图案的组合中,如果有单纯重复的图案,会导致受众的单调体验,但在规律变化的形象之间,辅以等比的独特排列方式,便会产生一种旋律之美。这种节奏运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能够通过节奏而产生积极的生气,增添书籍的美学效果。

一部理想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均具有十分鲜明的整体之美,而这里所指的整体美则体现在诸多要素中,并非仅仅指书籍的封面设计以及插图设计,而是所有局部的集成,但同时也会清晰地被受众所感知和体验。读者对于一本书的美学方面,不但希望其具备良好的观感,同时也希望在视觉上各个要素能够和谐。换而言之,只有书籍在设计上具备良好的整体性,才会使读者感受到其设计之美。

近年来,书籍设计界更加注重书籍的设计整体性,通过对所有部位的共存与呼应,使其成为整体,从而在书中注入更多蕴含。笔者结合实践,总结了以下一些重点:

1.装帧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相适应。书籍的内容是其装帧设计的根基,怎样才能把书籍的内容在装帧中进行精准的表达,是设计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只有将装帧的形式与书籍的内容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佳的效果。以《邮差》的设计为例,其装帧的外形其实完美地与书籍内容相统一,完全是一封传统的邮件的外形,可以说书籍的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十分完美。

2.装帧设计的艺术和技术兼顾。书籍的装帧设计涉及到多个门类的艺术,包括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属于综合作品,而与通常的艺术创作又有着显著的区别。书籍设计和印刷、装订等技术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机器印刷代替雕版印刷,产生了以工艺技术为基础的装订工艺,产生了平装本和精装本,装帧方法在结构上也有了变化,封底,封面,扉页,版权页,护封,环衬,所以要求装帧设计人员具有印刷技术专业的知识,还应能够对各个艺术门类综合运用,融会贯通。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书籍设计的艺术与技术在重要性方面是平等的。装帧设计美感构建均需要依赖于相关的工艺技术才能最终实现。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应顾及书籍本身的内容和性质等,也应注重印刷条件和实现技术,综合所有的外部条件进行整体安排,最终体现出设计的美学意境。

(二)意境审美的地域民族性特点

书籍的意境审美构建有着鲜明的地域传统特点,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应秉承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大胆引入各类艺术的流行元素,另一方面也绝不应放弃深厚的地域民族审美特征。设计者无论是对民族元素进行引入,还是在现有民族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均是构建装帧设计意境审美的重要方法与途径。随着全球化进行的逐步推进,民族化的元素逐渐被冲淡,地方的特点及特色均被淡化,由于民族性逐步被文化趋同所覆盖,导致不少设计之间存在同质性。中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养分,不应在发展中被丢弃,设计者应将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艺术宝库的保护作为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如果在书籍装帧的设计中摒弃了民族元素,热衷于现代元素,则地域的艺术特色便很难彰显出来,设计作品被湮没在大量同质化的作品中;而假如依旧停留在传统民族风格中不能自拔,则难以体现出意境的创新,没有新意,无法吸引当代读者。所以,基于民族化的意境创设是无法仅仅满足于模拟,而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引入也不能仅仅通过“拿来主义”进行。当前的书籍设计中,如何才能令人满意地处理好本土化设计和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并无定论。首先,民族本土艺术元素是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的巨大财富,所有的设计者都不能否认遮蔽财富的重要性;而同时,随着全球化脚步,基于国际化理念的设计风格也是我们无法完全忽视和回避的。怎样才能使民族化和国际化能够和谐共存,是摆在所有设计者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绞尽脑汁。当前的大部分书籍装帧设计风格已经在向国际元素靠拢,越来越多的设计者逐渐放弃了传统文化元素,而著名艺术评论家和学者宗白华的观点是:在艺术设计中必须做到温故而知新。艺术的发展与其历史和传统是不可分割的。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因此书籍装帧的设计应该充分凸显我国特有的民族性,兼顾现代感的追求,全盘洋化的设计风格只能使作品变成四不像。

此处所指的装帧中民族意境审美理念的认识,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拼贴,而是应在现代背景之下,通过科学的设计原理来充分发掘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艺术元素。不能通过表面化的模仿,而应在融会贯通之后,以交融和互补的方式将一些国外具备现代感的设计理念融入民族特色中,最终设计出中西合璧,博采众长的作品。

四 结 语

笔者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将书籍装帧设计之意境审美分为艺术形式美、艺术内容美、艺术意境美三个层次。意境审美是书籍设计的最高层次,出色的装帧设计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新的视角,创造一种即是物质,也是精神的美学场景,同时也提升了书籍本身的艺术品味。

参考文献:

[1]孙艳童,崔萍.书衣翩翩[M].北京:三联书店,2013:183-308.

[2]邱陵.画家与装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95-205.

[3]吴中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第二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5]王汀杨,文仁.时尚杂志版面设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校:张京华)

作者简介:钟玮(1974-),女,四川自贡人,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硕士,教育部公派赴日本千叶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设计文化研究、产品文化创意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7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2-0182-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