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林译《浮生六记》人际功能分析

时间:2024-08-31

谭 晖 陈建文



林译《浮生六记》人际功能分析

谭晖 陈建文

(湖南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林译本在《浮生六记》翻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其研究多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等角度展开,对纯理功能实现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论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分析方法,从语气、情态、呼语等方面对林译《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中语言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进行分析。这些分析显示,林译基本实现了与原著人际功能对等;这些研究也表明翻译中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而系统功能语法在翻译研究中因为其可操作性而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人际功能;对等;林译;《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一 引 言

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成为了翻译研究的重要视角。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法里三大元语言功能之一,它关注人们如何运用语言,实现与人、情境语境乃至整个世界的互动,被黄国文等学者(黄国文2002a,2002b,2002c,郑元会、苗兴伟2005,李国庆2008等)运用到翻译研究中。这些研究表明,功能对等的实现是衡量译本的众多标准之一。

《浮生六记》为清人沈复所作,原书六卷,实存四卷,包括了他对婚姻爱情、家族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个人生活的描述,在中国散文史上有着重要地位。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把《浮生六记》译成英语,“传诵寰宇”(王人恩、谢志煌,2005:137),其后出现的诸多译本都与其不无关系。国内学界对英译《浮生六记》进行研究主要是近十年的事,且有逐渐加强之势(文军、邓春,2012:56)。学者们对林译《浮生六记》的研究颇有见地,这些分析多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等角度展开,对有些研究的主观性姑且不谈,但对译本对原著语言纯理功能对等的实现确重视不够。

《闺房记乐》是《浮生六记》第一章,记叙了沈复和妻子陈芸的婚姻爱情及居家生活。陈寅恪先生称其为“例外创作”,它对“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的“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给以记叙,而“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陈寅恪,1978:99)。基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本文选取《闺房记乐》作为研究对象,避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的现有分析角度,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对其进行功能和语义上的分析,从人际功能对等的角度为林语堂“使世人略知中国一对夫妇之恬淡可爱生活”(沈复、林语堂,1999封底)翻译目的是否实现寻求答案的同时,探寻功能对等在翻译中的地位,也为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提供例证。

二 人际功能理论

韩礼德认为,语言中意义的基本构成成分是功能性的。所有的语言的组织都围绕“概念的”和“人际的”意义进行,使二者发生关联的是“谋篇的”功能,因而语言具有概念、人际、语篇三大纯理功能或元语言功能(Halliday,1985:Xiii)。

(一)言语功能

韩礼德将人际关系归纳为给予(Giving)和需求(Demanding)两种,同时又将给予和需求的对象归纳为信息(information)以及货物和服务((goods &services)两类,它们的组合配置,构成了四种言语功能(Speech roles),见表1:

表1

交换物交际角色信息货物或服务 给予陈述(Statement)提供(Offer) 需求提问(Question)命令Command)

(二)语气与情态

上述四中种言语功能与词汇语法层面小句的语气一起成为人际功能分析的重要资源。小句的语气包括主语(Subject)和定式成分(Finite),而定式成分包含时态助动词和情态助动词。句子剩余部分(residue)包括谓体(Predicator)、补语(Complement)和附加语(Adjunct)。此外,情态副词(modal adjunct)也是语气成分的一部分,它们也具有人际功能。

在这些语气成分中,主语和定式成分的结合,实现语气选择以及语气功能。这里的主语成分不是一个任意的语法范畴,它跟小句中其他成分一样从根源上说是语义性质的(Halliday,1985:73)。而定式成分对命题的限定,有基本时态(primary tense)和情态(modality)两种实现途径,同时与归一度(polarity)紧密相关(Halliday,1985:75)。

定式成分中的情态(modality)指讲话者对他讲话所涉及的概率或频率以及义务或意愿所作出的判断,概率(probability)和频率(fenquency)称为情态化(modalization),义务(obligation)和倾向(inclination称为)意态化(modulation)。情态与意态的人际功能关系如表2所示(Halliday,1985:87):

表2

交换对象言语功能中介类型典型实现方式 信息命题陈述提问情态概率定式情态操作语,情态附加语(以上两者) 频率 物品-服务提议命令意态义务定式情态操作语,被动动词谓语 提供倾向定式情态操作语,形容词谓语

(三)呼语

韩礼德(2004:81)认为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如下:呼语(vocative)和咒骂语(expletive)、情态附加语(modal adjunct)、评论附加语(comment adjunct)、定式动词操作词(finite verbal operator)。

Eggins(2004:160)也指出,情态附加语是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之一,他将情态附加语分为四类:语气附加语(mood adjunct)、极性附加语:(polarity adjunct)、评论附加语:(comment adjunct)和呼语(vocative adjunct)。

上述手段中提到的呼语,是人际功能分析的重要资源之一,多出现在索取小句中,位置非常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主述位分界处、句尾等。

主要情态动词和助动词范畴内的表现形式是语言学中情态普遍研究的对象,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除此之外,还包括了谓语动词、名词、形容词、谓语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和相应的小句(封宗信,2011:4)。

三 林译《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人际功能分析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人际功能是与“人际的”意义相关的,它体现了语言使用“作用于环境中的其他人”的基本目的(Halliday,1985:Xiii)。因此,人际功能不仅与人关联,即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实现互动;而且与环境相关,即人们以某种交际角色对情景语境中的参与,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判断,表达自己对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以此为依据,本文将人际互动、语境互动两种类型范围内的人际意义分开考察。

系统功能理论把言语功能、词汇语法层面小句的语气、呼语等作为人际功能分析的重要资源,基于此,本文从言语功能类型、语气成分中的定式动词操作语尤其是情态操作语等考察语气、情态,将它们和呼语、其他词类的人际意义一起作为切入角度,基于语义对译文和原文的人际功能进行对比分析。

(一)人际互动中的言语功能类型、语气、情态

言语功能中包含了人际关系与交际目的,语言组织对人际意义的实现,体现在言语功能的类型选择之中。

例1.I told her there was a kind of shoes called“butterfly shoes”,which could fit any size of feet and were easy to obtain at the shops,and suggested buying a pair for her,and which she could also use as slippers later on at home.(Lin Yutang,1999:59)

余曰:“坊间有蝴蝶履,小大由之,购亦极易,且早晚可代撒鞋之用,不亦善乎?”(沈复,1999:58)

从言语功能看,原文是疑问形式,希望询问听话人的态度,买一双这样的鞋子是不是很好;译文是陈述语气,将鞋子的信息提供给听话人;类型不对等。然而原文的语义重点在于将鞋子的情况告之听话人即妻子陈芸,事实上是在提供信息,陈述语气才能确切表达语义,将原文疑问形式变成陈述,才能真正实现人际功能的对等。

再从投射的角度看,如果译文保留原文的直接引语形式,那么被投射小句的立足点是说话人。译文中间接引语的采用,将投射的小句变成了说话人的立足点,通过主从投射保留了投射小句的指示取向,真正体现的原文语义上“表征意思”而不是“表征措辞”的功能。这种转述保留了命题的独立地位,包括语气,使“提供信息”的言语功能成为显性,这些信息都是作者为了促成妻子的心愿而要在交际中传达给妻子的,这是他话语的语用意义,在达成妻子心愿中显示出他对妻子的爱。

例2.Still I urged her to go.“Who doesn’t know me at the Tempe?”I said.“Even if they should find it out,they would laugh it off as a joke. Mother is at present in the home of ninth sister. We could steal away and back without letting anyone know about it.”(Lin Yutang,1999:59)

余怂恿曰:“庙中司事这谁不知我,即识出亦不过付之一笑耳。吾母现在九妹丈家,密去密来,焉得知之。”(沈复,1999:58)

Wh-疑问句语气的功能是把问者希望提供的信息成分明确下来(Halliday,1985:83),例2中who和现在时构成了例2中Wh-疑问句的语气,其功能在于明确信息。原文的陈述形式,也具有提供信息的言语功能,形式的差异没有影响人际功能的对等。同时,译文形式的改变不仅使提供的信息明确下来,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said的涵义,这一语气使said更肯定,从而与“怂恿”的意义关联,因而使译文的语义整体上与原文更加契合。

句中should属于肯定程度中等的情态操作语,与下文中“would”处于同一个层级,这种层级强调的意思是即使认出她来也只不会如何,跟原文“怂恿”的语义趋向一致。根据责任原则(Halliday,1985:76),这种定式成分归一度的明确,又使主语they为小句的互动行为这一功能承担了责任,因而所声明的内容具有了有效性,这样的情态,使得“怂恿”的语义更加明确,又更好地实现了语句的语用意义。而本来是怂恿,对于“密去密来,焉得知之”的情况,译文中使用了属于肯定程度低的情态操作语could,这与译文中know about it的动作实施者anyone的范围是对应的,不让任何人知道比不让母亲知道显然肯定程度要低,也与前文“即识出”呼应。这些叙述,不仅体现作者对妻子的爱,而且也将作者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的氛围合理地展现出来。

例1、例2中作者对情态操作语的选择,充分说明作者在语义把握的基础上实现了语言的语用目的,实现了译文与原文的人际功能对等。

例3.Wang was childish;she would now and then pick a flower for no reason,and Yun scolded her,saying,“What do you pick so many flowers for,since you are not going to put them in a vase or in your hair?”(Lin Yutang,1999:41)

王素憨,逢花必折。芸叱曰:“既无瓶养,又不簪戴,多折何为!”(沈复,1999:114)

例4.Wang looked at me in anger,threw the flowers to the ground and kicked them into the pond.“Why do you all bully me?”she said. However,Yun made it up with her,and she was finally pacified.(Lin Yutang,1999:40)

王怒余以目,掷花于地,以莲钩拨入池中,曰:“何欺侮我之甚也!”芸笑解之而罢。(沈复,1999:114)

上述两例中,原文中都为感叹句。汉语里感叹句是为了强化和明确说话人提供的信息。在英语里Wh-句子形式的使用也是为了实现明确说话人提供的信息这一人际功能,因此,译文两个感叹语气的句子变成表达疑问语气的疑问句形式,语气形式变化了而人际功能却对等的。再从语义和语用意义看,例3中“何为”的深层语义是why,不在感叹;而例4如果译成感叹句,语义上是强调“甚”,又与“笑”以及上下文的人际氛围不符。疑问的语气形式对句中陈、王二人所提供信息的予以确定,使“叱”和“怒”的人际意义情境恰当地表示出来。

例1-例4中作者对人际意义的实现说明,言语功能类型必须围绕语义进行选择、变化,功能对等是译文组织的重要原则。在言语类型把握上,林译是遵循了这个原则的。

(二)人际互动中的呼语

呼语是系统功能理论中人际功能分析另一种重要资源,呼语作为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其功能的实现与语境密切相关。而语境指社交双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环境、场所、时间、话语的上下文等的具体场合。本文选择了译文中作者对妻子陈芸的呼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翻译形式从人际功能角度与原文进行了对比。

1.“淑姊”。《闺房记乐》中“淑姊”一称出现了2次:

例5.Yun was the same age as myself,but ten years older,and as we had been accustomed to calling each other “elder sister”and“younger brother”,I continued to call her“Sister Su.”(Lin Yutang,1999:7)

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淑姊。(沈复,1999:6)

例6.Still I could not help thinking of her all the time,and once I told my mother,“If you were to choose a girl for me,I won’t marry any one except Cousin Su.”(Lin Yutang,1999:5)

……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沈复,1999:4)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情景语境模式与语域(register)相关。而根据语境和纯理功能的耦合假设(Context-Metafunction Hook-up Hypothesis),语域的三个变量(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中,与人际功能对应的是话语基调,它指话语参与者之间相互的关系,包括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例6中作者说话的对象是母亲,话语基调包括了作者、母亲的关系,以及他们的长幼地位。与只包含了说话人与被称呼者的关系的Sister Su.相比,译文使用Cousin Su这一形式,不仅比较庄重,而且使说话人、听话人、被称呼者三人角色关系都得到了体现,Cousin Su是呼语在情景语境中的变体,这种变化表明译者对原文在语境中的人际功能把握是准确的,因此译文才能实现与原文人际功能的对等。

2.“姊”。《闺房记乐》中“姊”一词出现了9次,其中2此为“淑姊”搭配,4次为“堂姊”、“姊弟”等指称性用法,3次属于称呼性用法,这3次都是对于陈芸的称呼。

例7.“Sister,why are you still working so hard? You must be quite tired with the full days we’ve had.”(Lin Yutang,1999:13)

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沈复,1999:12)

例8.I found that the time when she began her fast coincided with my small-box illness,and said to her laughingly,“Now that my face is clean and smooth without pock-marks,my dear sister,will you break your fast?”(Lin Yutang,1999:11)

暗记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谓曰:“今我光鲜无恙,可从此开戒否?”(沈复,1999:10)

例9.Why is sister’s heart palpitating like that ?

姊何心舂乃尔耶?

sister、my dear sister都是“姊”,其区别在于,例8中呼语的使用具备了上下文背景,作者突然发现陈芸因为自己出痘而斋戒的这一情境中包含了陈芸对作者的爱以及作者发现这一事实后必然产生的情感回应,态度具有倾向性;同时该呼语使用的时间、场合为新婚之夜、婚房,将sister变为my dear sister更能显示呼语的语境、语用意义,例7和例8中两种呼语译文形式的差别恰恰反映了译文在实现与原文人际功能对等方面的成功,而在这里意义超越了形式,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

例9译文将原文主语由呼语“姊”变成了“心”。WH-疑问句的中WH-成分的人际功能是把提问人希望提供的信息成分确定下来,原文语义上是对心跳原因进行询问,“心”动作的逻辑主语是而不是“姊”。译文的转换,恰恰是围绕语义在对主语的变化中突显人际意义,从而实现与原文人际功能的对等。因此,对于“姊”的翻译,一次为形式对等的翻译,两次都以人际意义为依据进行了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使得原文人际意义得以实现,人际功能也保持了对等。

以上分析说明,形式对等是翻译的重要标准,而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因为所有的语言的组织都围绕“概念的”和“人际的”意义进行,使二者发生关联的是“谋篇的”功能。基于这样的基础来看翻译这一语码转换时,“概念的”、“人际的”、“谋篇的”意义即语义系统是语码组织的内核;翻译作为语码转换,事实上就是给这些内核寻求另一种形态的表达形式,内核是不能变的,因而功能优先于形式。

(三)人际互动中其他词类的人际意义

除了语气、情态、呼语,人际意义可以通过其他此类体现,本文以形容词为例对林译进行考察。

例10.She had the same tastes and habits as myself,and besides had the talent of reading my wishes by aglance or movement of eyebrow,doing things without toldand doing them to mysatisfaction.(Lin Yutang,1999:45)

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沈复,1999:44)

例10中,倘若去掉mere一词,reading my wishes by a glance就不能充分体现“察”的语义,不能充分展示陈芸仅仅一瞥就能懂丈夫心意的洞察力,使原文语义部分缺失,人际意义不能充分实现。下文中to my perfect satisfaction比“头头是道”程度更深,这种形式并非是对人际意义的夸张。从上下文看,如果去掉perfect一词,doing them to my satisfaction不能表达“一举一动”与“无不头头是道”结合产生的强调意义,意义层面作者对陈芸洞察力的赞赏以及夫妇心意相通的幸福感就会出现缺失。因而,译文中形容词的使用,作为一种手段,促成了译文与原文人际意义对等。

(四)语境互动

语境互动从形式上看是人们对语境的参与,而人们往往通过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判断以及对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看法,影响到人际的互动,从而构建了人际意义系统。本文对语境互动的考察,以译文对作者用“天”、“神”等对“上苍”、“天神”的表述中人和世界互动及其包含的人际意义的把握为基础。文中“天”的指称出现了7次,1次是“上苍”的含义,此外还有1处“苍”指“上苍”,一并考察。而“神”出现13次,2次是“天神”的指称,对其中具有互动意义的1处进行考察。

例11.So altogether I may say the gods have been unusually kind to me. ( Lin Yutang,1999:3)

天之厚我,可谓至矣。(沈复,1999:2)

例12.I should be ungrateful to the gods if I did not try to put my life down record.(Lin Yutang,1999:3)

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沈复,1999:2)

例13.I wonder if God will listen to the prayer of us two silly lovers. ( Lin Yutang,1999:49)

两人痴情,果邀神鉴焉?(沈复,1999:48)

从表1所示言语功能看,例11、例12译文和原文都是陈述,而例13中译文将原文的提问变成了陈述。林译将提问变成陈述,将重点突显成向读者提供信息,用形式的转变更好地表达了人际意义:原文此一问并非需要答案,而是表达对来生相聚的期许。同时,转换后的陈述将问句在原文中具有语篇修辞的意义展示出来,真有神明那夫妇二人应当得到庇佑,对神明庇佑之说不确定,表达的是对妻子陈芸的怀念之情,形式转换服务于人际功能的对等。

从情态操作语的角度看,例11中may属于肯定程度低的情态操作语,与汉语“可谓”的情态基本一致;unusually作为表示程度的语气附加语,和定式have been组成投射小句中的语气,它们对kind to me的限定,通过“不同寻常的好”表达了“厚”的人际意义。例12中should属于肯定程度中等的情态操作语,句中be ungrateful根据表2所示,属于通过形容词谓语形式的定式情态操作语,二者结合,表达了对于倾向意态的肯定,表达了必须“记之笔墨”的意义,是作者意图所在,因此例11与原文的人际功能是对等的。

四 结 语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理论分析方法,对林译《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进行了人际意义的初步研究,在此过程中也对翻译中基于人际意义的语言功能类型与呼语等形式变化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对《闺房记乐》原文及林译本中语言人际功能的分析与比较,反映出译本从语气和情态、呼语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原著人际功能的对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林译达到了“使世人略知中国一对夫妇之恬淡可爱生活”翻译目的。这些分析也表明,翻译中功能对等具有优先于形式对等的地位。本文的分析业已表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切入范式,对译本的评价、翻译策略分析等都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Eggins,Suzanne.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Linguistics(2nded)[M].New York:Continuum,2004.

[2]Halil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orold,1985.

[3]Halliday,M.A.K.and Christian Matthiessen.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2004.

[4]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封宗信.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逻辑、语义、语用[J].外语教学,2011,(6):1-5.

[6]黄国文.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1-6.

[7]黄国文.《清明》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外语教学,2002,(3).

[8]黄国文.从语篇功能的角度看《清明》的几种英译文[A].钱军.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祝贺胡壮麟教授70诞辰学术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李国庆.翻译策略的选择与文化语境的对等——以人际功能为倾向的双关修辞广告翻译[J].外语学刊,2008,(6):117-120.

[10]沈复(林语堂译).浮生六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1]王人恩,谢志煌.《浮生六记》百年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5,(4):136-144.

[12]文军,邓春.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J].当代外语研究,2012,(10):56-60.

[13]郑元会,苗兴伟.诗歌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建构:评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翻译[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5,(3).

(责任编校:张京华)

H315

A

1673-2219(2016)01-0157-04

2015-10-10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WLH04)。

谭晖(1976-),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批评语言学与文化研究。陈建文(1964-),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与翻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