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潘剑锋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价值观建构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历代人们需要把握而且必须建构的核心问题。但价值观的建构需要引导。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一个民族价值观如何,在于如何引导和建构。大学生是一个民族的精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只有把握好大学生才能让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希望。在我国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思想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如何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并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会思潮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吴小林先生所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11月出版),从价值哲学与价值生态的角度,从价值哲学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将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与价值观教育放在中国与世界、社会与历史这个大背景中予以考察,以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与价值选择出发,在价值观教育多维透视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研究,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进行引导,并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具体措施与创新机制。因而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引导,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各类文章、著述纷繁浩渺,难以胜计,但是以价值哲学与文化生态为切入点的似乎很少见。吴小林先生所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从历史的责任感和民族的危机感出发,思考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要提高对大学生的有效引导力,引导主体必须进行理论创新,确保思想理论的领先优势。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别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仅仅依靠知识、信息优势,已很难保证对大学生引导有足够说服力,而主要靠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论“以理服人”。这就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激发思想理论创造活力,结合实际,不断提出有助于解答人们思想困惑、解决实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始终保持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应提高运用先进思想理论解释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善于把思想理论创新成果与重大现实问题、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思想问题进行“无缝对接”。吴小林先生所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该书以中西价值哲学的转向为逻辑起点,进而分析了我国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多元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切入点,既有对中西价值哲学各个时期发展概况的细致梳理,从纵向的发展中把握价值哲学的历史进程,又可从横向对比中把握不同历史阶段价值观的不同体现,准确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既可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脉相承,又可领悟其发展中的不断创新,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价值观理论体系,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读本。从具体内容来看,为应对社会多元价值体系的挑战,著者对多元文化进行了合理的划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这种划分体现了著者独到的理论见解,在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同时,又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
吴小林先生所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一书,于十八召开之际诞生了,虽为巧遇,无不反应出吴先生深邃的学术视野和远瞻的理论前瞻。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吴小林先生从历史与哲学的高度,在分析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逻辑关系与逻辑结构时,考察了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原则和依据,同时又结合大学生及其所处环境的自身特点和当前大学生的种种价值观念的现状构建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即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理性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具体地说,它的内容是:从以国家观、民主观为代表的政治价值观,以金钱观、消费观为代表的经济价值观,以历史观和全球观为代表的文化价值观,以成功观和幸福观为代表的人生价值观,以公德观和宗教观为代表的道德价值观,以真理观、学习观为代表的理性价值观,以及婚恋观、娱乐观等等。吴先生这七个价值观是对党的十八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三个层次的具体阐述。这七个层次的价值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融汇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及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吴小林先生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阐述,科学准确、通俗简明,易懂易记,合乎大学生实践,贴近大学生实情,一定会为大学生所认同、所传承、所践行,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还未走进校园时,就开始接受父母的思想引导,其引导和今后的校园思想教育以及步入社会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思想信念,左右着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终生信仰。由此,每个人思想信念的相加所展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着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吴小林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从核心价值形成的历史渊源出发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从“自我”教育引导上着力、从社会实践教育引导上着力、从理论武装工作上着力、从网络文化建设上着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如何进入大学生的实践,成为行为的指南?该书在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以及目前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追问和反思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研究,对大学生的思想调查报告进行数据整理和总结,并从社会、学校和个体三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作出了回答,对大学生行为思想的走向作出了科学的指引。例如第四章第一节,著者以“问题为中心”,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为何是最重要的?在社会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如何完满实现?等等作了详细的论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与现代践行、传统价值观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研究,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碰到的实际难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回答。如将“责任践履”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出:“一个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大学生势必具有高尚的责任品格,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自觉遵守契约,道德自律,并认真学好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升华自己,促进自身素质的优化发展,最终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这种建议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引导是一种教育行为,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研究掌握引导对象的思想变化、特点,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法,不能蛮干。吴小林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一书,在第六章节把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坚持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主动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增强内驱力和活动力、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结合增强校正力和辨别力、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增强指导力和践行力。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能让我们在多样的思潮、观念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的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尊重各种思想、观念,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掘各阶层、各群体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抵制各种消极、不良思潮,坚定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性质方向,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人们之间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地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出现了复杂的、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这是改革时代的显著特点,是中国社会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这种意识形态的交汇与碰撞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如西方社会所宣扬的物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道德价值观,使得鉴别能力不强、思想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和生存压力时,往往会在理想上迷惘,信仰上动摇,导致其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抬头。再加上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转型所伴生的心理态度、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只有建立正常有效的、畅通的、制度化的对话交流机制,只有善于做到“尊重”和“包容”,才能有效发挥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当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批判力,但同时也要具备开放和包容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对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有价值东西的批判性吸收,才得以创立并得到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对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往往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得失的一面镜子。在社会思想观念与社会思潮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只要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就能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才能更好有效发挥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生多样化社会思潮,还需要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先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主流与多样的统一。为此,吴小林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一书,构建了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遵循不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导大学生在实践对比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清晰认识。构建了社会观察引导体系。大学生所关注的许多现实问题实际上往往与理论问题密切相关,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把大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重大思想困惑找出来,找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然后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解答,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
此外,吴小林先生治学严谨,路径清晰,所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以“严谨”取胜,没有惊世骇俗的高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从历史的动态视角,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研究方法,无论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调查,还是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建构,都对其时代背景、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把调查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手段,把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培育原则、路径、创新机制作为研究目标,思路明晰,既没有凭空设想,也不因袭旧说;既能独立成篇,又相互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论述独具匠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贯穿在一起研究,深化了以往的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