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严少妹
(福建省尤溪县种子管理站,福建尤溪365100)
尤溪县种子管理站主持实施2014年福建省中稻新品种在尤溪点的生产试验工作,摸索参试品种种植在大田条件下的产量、抗性及主要特征特性的综合表现,为加快优良新品种推广步伐,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提供依据。
表1 各参试品种种植情况
尤溪县中稻生产试验田设在管前镇东坑村,农田海拔高度670 m,属高海拔中稻稻作区,其土层深厚,持肥性高,地力均匀,阳光充足,排灌方便,集中连片,前作为冬闲田,试验田依品种共设置9个大区,不设重复,试验总面积为3 246.8 m2,共有5户农户参与试验。试验田施肥水平等栽培管理和当地种植习惯大体一致。
试验秧田4月18日整地上畦并施三元复合肥60 g/m2作底肥,4月20日播种,手工稀播匀播,育秧方式为湿润薄膜育秧,秧苗1叶1心期用15%多效唑喷施1次,插秧前防治1次病虫害。5月18—23日移栽,密植规格23 cm×25 cm,每667m2插1.16万丛,叉秧单本插,小苗双本插。插秧前结合机耕施水稻专用肥40 kg/667m2、钙镁磷15 kg/667m2作基面肥,插后10 d内每667m2用抛秧灵60 g结合水稻专用肥30~35 kg进行中耕除草,并用毒死蜱80 ml、吡蚜酮40 g、三环唑100 g对水60 kg防治病虫害。6月5日左右每667m2用水稻专用肥35~40 kg进行第2次追肥,6月中旬排水搁田,7月初开始复水,复水后视苗情用三元复合肥5~7.5 kg/667m2作穗肥,同时每667m2用毒死蜱80 ml、吡蚜酮40 g、井岗霉素300 ml防治病虫害1次。7月24—30日在各参试品种破口始穗期用爱苗乳油50 ml、三环唑、吡蚜酮等防治防治穗颈瘟、纹枯病和稻曲病,齐穗时使用同样农药重复防治1次。
观察记载各品种生育历期及主要农艺性状,前期田间调查各参试品种的分蘖力、叶色、叶姿和耐寒性等。在生长中后期,观察记载株型、抗倒伏性、剑叶形态、穗型、颖尖颜色、谷芒、着粒密度及后期转色情况,并每品种随机取5丛进行室内考种,分析各品种在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结构。在各参试品种成熟收获时,采取单收称重测产,称1 kg作为晒干率,以计算每667m2的实际获干谷产量。
根据实割产量结果(表2)表明:参试品种当中,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的品种有5个:其中产量表现最好的是广优772和Y两优58-6,分别比增10.68%、9.32%;其次是赣优671和恒优178,增产幅度5%~6%。Y两优676、春优84、农两优3135产量比对照略减。
参试品种中以浙优18、春优84生育期最长,分别达155 d和154 d,较Ⅱ优明86 (CK) 长5~6 d;广优772的生育期最短,为145 d,比对照短3~4 d,其它品种生育期与对照相近(表2)。
参试品种间植株个体差异较大,赣优671株高达134 cm,春优84和浙优18植株比较矮小,仅为105 cm左右;株型Y两优676较散,其它品种相对紧束品种间有效穗数差异大,Y两优58-6分蘖力较强,每667m2有效穗最多达15.17万,其次是恒优178,达15.05万,而春优84、浙优18在同等秧龄时分蘖力表现最弱,每667m2有效穗只有12万~13万。
参试9个品种田间一致表现抗倒性较强,春优84、Y两优676和浙优18在高海拔农田种植,抗寒力偏弱,有黄化表现,另外春优84、浙优18、农两优3135和广优772在高海拔种植田间易发生稻曲病为害,栽培上注意加强防治。
表2 杂交中稻新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通过试验表明,参试品种广优772、Y两优58-6、赣优671和恒优178品种综合表现较好,产量比对照增产明显,适合尤溪县中高海拔地区作中稻栽培,但广优772在栽培上要注意稻曲病的防治;春优84、浙优18不大适合高海拔中稻区种植,但根据在低海拔试种表现观察,这2个品种比较适合于低海拔高肥田种植,栽培上应注意秧龄控制,早插促分蘖,同时适当增加各个时期的施肥量,培育健壮群体,防止和减少颖花退化,实现大穗高产,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1] 吴厚赏.2011年福建省杂交中稻新品种生产试验小结[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2):75-7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