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先民,郑永富,欧阳美姬,肖步金
(福建省清流县农业局,福建清流365300)
再生稻是种一次收两季的耕作方式。但传统的头季收割采用高桩手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要求,成为制约再生稻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为筛选头季适宜机收的品种,2014年清流县选用15个水稻品种在清流县嵩口镇马排村高桩机收再生稻示范基地,进行适宜头季机收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头季和再生季两季产量高的再生稻品种,为再生稻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供优良品种。
参试15个水稻品种有宜优673、宜优99、天优3301、花2优3301、深两优5814、闽丰优3301、中浙优1号、嘉优99、嘉浙优99、广优明118、广优3186、天丰优316、Ⅱ优1273、宜香2292、德香4103。
试验时间为2014年3—11月,试验地点安排在清流县嵩口镇马排村高桩机收再生稻示范片,地势开阔,土壤肥力中等。
采用大区简比试验,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为100 m2,每个小区随机排列,试验田统一管理,成熟考种,实收计产。
头季于2014年3月12日播种,4月15日移栽,秧龄34 d。插植规格行株距为28 cm×25 cm,丛插2粒谷,插秧后灌薄水层护苗。4月14日施水稻专用肥(12-4-9)50 kg/667m2作为基肥,插后7 d(4月21日)用水稻专用肥40 kg/667m2进行追肥。在头季齐穗后15 d施尿素20 kg/667m2作再生稻催芽肥。头季按不同熟期分批用国产半喂入式收割机收割,全部机收留桩35 cm(闽西北使用迟熟品种作再生稻栽培,高桩机收才能保障再生季齐穗[1])。在割后3 d每667m2施尿素5 kg、氯化钾5 kg作壮苗肥。水管实行浅水插秧、寸水返青、湿润分蘖、够苗烤田。整个过程2次烤田,第1次在头季稻插后25 d重烤,以后保持干湿交替,以水调肥;第2次烤田在头季齐穗后15 d进行,之后湿润灌溉,干干湿湿,头季收割前7 d落干至收割,收割后3 d复水。病虫防治根据田间观察预测,结合田间病虫检查,及时防治病虫鼠害。
头季每个品种定点观察10株,调查登记头季生育期,实收产量和理论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再生季每个品种碾压区和未碾压区各定点观察10珠,调查登记再生季生育期,头季收割时的母茎数,头季收割后每7 d调查记载再生季出苗数,调查记载再生季各品种的实收产量和理论产量及碾压区和未碾压区再生季产量构成因素。再生季理论产量是用碾压区和未碾压区的理论产量按收割时稻桩被碾压和未碾压比例(每收割5行即碾压2行稻桩,全田未碾压稻桩占60%,碾压稻桩占40%)加权平均。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做比较分析。
2.1.1 头季生育期 头季生育期在137~145 d,天优3301、嘉优99、嘉浙优99、Ⅱ优1273全生育期最长,为145 d;深两优5814最短,为137 d;其余品种均在140~144 d(表1)。
2.1.2 再生季生育期 宜优673、宜优99、天优3301、嘉优99、嘉浙优99、广优3186、天丰优316再生季生育期最长,为68 d;深两优5814、中浙优1号最短,为65 d;其余品种均在66~67 d(表1)。
2.2.1 头季产量 15个参试品种的头季稻产量在483.4~579.2 kg/667m2。其中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为宜优673、广优3186、Ⅱ优1273、深两优5814、花2优3301、宜优99、天优3301,产量分别为579.2、551.3、531.8、529.2、524.1、523.4、521.6 kg/667m2(表 2)。
表1 机收再生稻品种生育期表现
表2 机收再生稻头季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两季产量
2.2.2 再生季产量 15个参试品种的再生季产量在187.6~279.5 kg/667m2。其中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宜优673、嘉优99、嘉浙优99、广优3186、Ⅱ优1273,产量分别为279.5、274.6、271.5、234.7、224.3 kg/667m2( 表 2)。同片田宜优673、 广优3186品种农户手割栽培的再生稻产量分别为312、251 kg/667m2,与头季机收栽培方式的再生季产量接近。
2.2.3 两季年产量15个参试品种的两季产量在708.7~858.7 kg/667m2。其中两季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宜优673、广优3186、嘉优99、Ⅱ优1273、嘉浙优 99,产量分别为858.7、786.0、767.2、756.1、754.9 kg/667m2(表2)。
2.3.1 头季稻产量构成因子 对15个参试品种头季稻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每667m2有效穗以中浙优1号最高,达16.80万,闽丰优3301为最低,为14.32万,其余均在14.58万~16.23万。每穗总粒数以Ⅱ优1273最高,达166.5粒,嘉浙优99最少,为140.4粒,其余均在142.4~163.5粒。结实率以广优3186最高,达92.31%,嘉浙优99最低,为86.48%,其余均在86.54%~92.14%。千粒重以闽丰优3301最高,达30.2 g,嘉浙优99最低,为27.3 g,其余均在27.4~29.4 g(表2)。
2.3.2 再生季产量构成因子 对15个参试品种未碾压区再生季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每667m2有效穗以中浙优1号最高,达25.1万,闽丰优3301为最低,为20.1万,其余均在20.5万~24.8万。每穗总粒数以宜优673最高,达69.2粒,宜香2292最少,为55.3粒,其余均在56.1~68.5粒。结实率以嘉优99最高,达84.34%,德香4103最低,为82.04%,其余均在82.1%~84.25%。千粒重以宜优673最高,达26.9 g,天丰优316最低,为23.2 g,其余均在23.4~26.5 g(表3)。各品种的碾压区与未碾压区相比,有效穗明显增多,但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差不大。
表3 机收再生稻再生季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再生季生育进程推进,所有品种碾压区和未碾压区丛有效穗数逐渐增加,在割后28 d或35 d丛出苗数达到最高苗数[2-3]。各品种成熟期碾压区的成穗率差异明显,成穗率在57.64%~91.48%。成穗率高的品种有嘉优99、宜优673、嘉浙优99、Ⅱ优1273、广优3186,分别为91.48%、90.24%、87.47%、79.27%、77.34%。其余品种的碾压区的成穗率偏低,均在57.64%~64.51%。从中可以看出嘉优99、宜优673、嘉浙优99、Ⅱ优1273、广优3186这几个再生稻品种适宜头季机械收割。
表4 机收再生稻再生季茎蘖动态
试验田整个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及时,大部分品种头季及再生季病虫害发生较轻,个别品种虽然优点突出,但也存在缺点,如嘉优99、嘉浙优99叶片宽大,后期主要功能叶过长并披垂,影响田间光照,头季产量不高,同时也较容易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又如宜优673、花2优3301是大穗型品种,但茎秆较软,头季难以支撑较重的穗头,容易抗伏,给收割造成不便。
通过对15个品种头季机收再生稻栽培试验,部分品种经收割机一次碾压,地上部茎秆虽折裂,但保留有活力的下部节位,在水分合理、养分充足的条件下,分蘖节上的休眠芽仍然能够萌发生长成分蘖苗,这些分蘖苗与未碾压区腋芽长成的再生苗,共同形成再生季群体[4]。试验品种中宜优673、嘉优99、嘉浙优99、Ⅱ优1273等再生季产量与该片田手割再生稻产量接近,证明在选择好再生稻品种的基础上,头季采用机械收获栽培再生稻是可行的。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头季机收的再生稻品种有宜优673、嘉优99、嘉浙优99、Ⅱ优1273、广优3186。
3.2.1 宜优673 头季产量579.2 kg/667m2,再生季产量279.5 kg/667m2,两季合计产量858.7 kg/667m2,头季、再生季、两季产量均在试验品种中排名第1。具有植株生长整齐,分蘖力、再生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品种抗性强,可作为头季机收再生稻品种。栽培上要注意氮、磷、钾配比,少施氮肥,重视纹枯病、稻飞虱的防治。
3.2.2 嘉优99 头季产量492.6 kg/667m2,再生季产量274.6 kg/667m2,两季合计产量767.6 kg/667m2。植株生长整齐,在头季生长期间,存在叶片宽大,影响田间光照,后期主要功能叶过长并披垂,导致头季产量不高,但再生季低节位芽萌发能力强,成穗率高,再生季产量高,可作为头季机收再生稻品种。栽培上要注意氮、磷、钾配比,少施氮肥,加强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3.2.3 嘉浙优99 头季产量483.4 kg/667m2,再生季产量271.5 kg/667m2,两季合计产量754.9 kg/667m2。该品种与嘉优99特性类似,也存在叶片宽大披垂,头季产量虽不高,但机收后再生季分蘖力、再生力强,产量高,可作为头季机收再生稻品种。栽培上要注意氮、磷、钾配比,少施氮肥,加强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3.2.4 Ⅱ优1273 头季产量531.8 kg/667m2,再生季产量224.3 kg/667m2,两季合计产量756.1 kg/667m2。具有群体整齐,植株高大,丰产性好,机收后再生季分蘖力、再生力强,可作为头季机收再生稻品种,但品种育成时间较早,属于老品种。3.2.5 广优3186 头季产量551.3 kg/667m2,再生季产量234.7 kg/667m2,两季合计产量786.0 kg/667m2。具有株叶形态好,叶片坚挺直立,熟期转色好,再生能力强,品种抗性强,可作为头季机收再生稻品种。栽培上要合理密植,注意加重穗粒肥的比重。
[1]肖步金.福建山区清流县再生稻开发与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5):76.
[2]蔡光璟.优质稻品种低留桩再生力筛选[J].福建农业科技,2013(8):1-4.
[3]张初长.杂交稻组合低留桩再生力筛选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3(5):1-7.
[4]刘正忠,刘秀斌,罗美玉.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筛选试验初报[J].种子世界,2014(9):27-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