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两优676在建瓯作双晚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4-08-31

傅青山

(福建省建瓯市水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建瓯353124)

广两优676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广占63—4S”作母本与“福恢676”作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编号2013014)。2014年由建瓯市引入试验种植,表现高产、优质、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优良特点,中低海拔山垅田能适应作中稻栽培,平原中高产田适宜作双晚栽培,高海拔地区700 m以上地区作单晚栽培种植。

1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验,平均产量571.8 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5%;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583.2 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3.0%;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77.5 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4.3%。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1.8 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7.8%。

2014年在建瓯市小松镇穆墩中等肥力田作双晚种植,播种期6月13日,种植面积336 m2,实割产量达639.5 kg/667m2,比对照嘉优99增产10.01%。在建瓯水源乡吴墩村大户洋菜后田和烟后田6月15日播种,种植1 500 m2,实割产量达617.8 kg/667m2,比对照嘉优99增产8.84%(表1)。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广两优676为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14年广两优676在建瓯市作晚稻栽培,在小松镇穆墩村播种期6月13日,移栽期7月13日,始穗期9月8日,齐穗期9月13日,成熟期10月26日,全生育期长达135 d。在水源乡吴墩村播种期6月15日,移栽期7月13日,始穗期9月10日,齐穗期9月15日,成熟期10月27日,全生育期长达134 d,比对照嘉优99长2 d。

2.2 农艺性状

广两优676群体整齐,株型紧凑,秧龄弹性大,株高偏高,分蘖中等,茎秆粗壮挺直,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株叶形态理想,耐肥抗倒,后期转色好,米质优,但抽穗期耐热性较差。在建瓯市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有效穗14.26万/667m2,株高143 cm,平均穗长26.75 cm,结实率89.15%,千粒重30.0 g。

表1 广两优676产量及产量结构

2.3 抗病性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中感白叶枯病;抽穗期耐热性较差。2014年在建瓯市双季晚稻种植,未发现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纹枯病,因为在双晚种植,不体现抽穗期耐热性较差缺陷问题。

2.4 米质

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其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9%,长宽比2.9,垩白粒率19.0%,垩白度2.9%,胶稠度84 mm,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1]。

3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广两优676属晚稻中较迟熟的品种,要想获得高产稳产,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3.1 适时播种

2014年广两优676在建瓯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34~135 d,比对照嘉优99迟2 d。故该品种在建瓯市作晚稻种植,适宜的播种时间在6月10—18日。秧龄控制在25~32 d,在建瓯双晚要安全齐穗一般控制在秋寒(9月23日左右,连续低温3 d)前安全齐穗。在闽北一般播种期控制在6月10—15日齐穗较安全。

3.2 严格控制秧田播种量,达到稀播匀播

双季晚稻要获高产,培育适龄带蘖壮秧是关键,应严格控制秧田播种量。移栽秧龄控制在25~32 d。一般控制秧田播种量在8~11 kg/667m2,,达到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目的。秧龄25 d的,秧田播种量可以控制在11 kg/667m2;秧龄达32 d的,秧田播种量最多只能在8 kg/667m2,以内。

3.3 做好秧田稀播精管,培育带蘖壮秧

播种前2 d秧田应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平方米秧田施复合肥(15∶15∶15)75 g左右。播种前种子进行催芽,催芽至露白时,1 kg种子用35%丁硫克百威5 g进行均匀拌种,摊开凉20~30 min,让其药效充分吸收再进行播种。播种时要整好秧畦,做到稀播匀播,泥浆落谷。秧田管理上,坚持芽期不灌水,苗期浅水勤灌,当秧苗生长到1叶1心期,每平方米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300 mg稀释至300 mg/L喷施秧苗,促进秧苗矮壮多蘖。当秧苗长到2叶1心时施1次“断奶肥”;3叶1心时秧苗再施1次“壮苗肥”,促进秧苗平衡生长;插秧前3 d左右,施1次 “送嫁肥”,并喷药防治病虫害,做到带药、带肥移栽。每次每平方米秧田秧苗追施尿素6~7 g,氯化钾6~7 g。

3.4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发挥群体优势

该品种分蘖中等,植株偏高,必须合理密植,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达到发挥群体优势。适合的插植密度是1.5万~1.6万穴/667m2。采用宽行窄株方式(即16.5 cm×23 cm或16.5 cm×27 cm),采用东西向插秧,做到浅插、插直,争取低节位分蘖。最好抢阴天和下午插秧,插后2~3 d及时查苗补苗,避免缺蔸保齐苗。

3.5 大田合理施肥,巧施穗肥

根据该品种在建瓯市作双季晚稻栽培生育期较长的特点,施肥原则应掌握 “基肥要施足,面肥施速效,追肥早”原则。根据不同肥力田块,确定施肥量,一般施纯氮控制在10~14 kg/667m2,N、P、K比例1∶0.6∶1。基肥、分蘖肥和穗肥的施用量分别为70%、20%、10%, N、P肥作基肥为主施入,K肥易流失作追肥进行少量多次施入。第1次追肥促蘖可在插后4~5 d,每667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5 kg,施分蘖肥,第2次追肥促蘖可在插秧后8~12 d结合中耕除草,每667m2施尿素5 kg,氯化钾5 kg,15 d左右可看苗补施蘖肥。穗肥在破口期至齐穗期施用,每667m2施尿素3.0 kg,氯化钾4.0 kg,在抽穗灌浆时可以进行1~2次根外追肥,每667m2用 0.5 kg尿素和0.5 kg磷酸二氢钾对水60 kg进行根外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3.6 大田科学管水

水管原则采用薄水浅插,寸水返青,浅水灌溉,时常搁田促分蘖,从而达到以气养根、促根的目的。浅水灌溉时常搁田、达到以水带肥、促进低节位分蘖,移栽后水稻出现大封行1周左右后开始放水晒田,晒田程度可根据生长情况来确定,生长正常的宜轻晒,长势过旺要重晒。达到叶色稍褪淡,浮根露面,田边开小裂即可。幼穗分化Ⅲ期后进入Ⅳ期时进行复水养花到齐穗,后期干湿交替促灌浆,收割前7 d断水,避免断水过早,造成结实率,千粒重下降。

3.7 以预防为主,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结合田间检查,抓住防治时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重点抓螟虫`、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

[1]韦忠耿.广两优676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4(4):54-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