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工作基本技能

时间:2024-08-31

李 晶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工作基本技能,指大学生为了胜任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最直接的做事能力。这是所有就业能力中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所有岗位的最基本要求。本研究认为,工作基本能力包括了实践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计算技能。

一、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具体的操作能力,是将各种预想的设计变成现实,以期获得现实效用的各种技能总和。如果缺少这种能力,一切都是空谈和虚幻。而且对这种能力的强调正是学生和员工的区别:大学生强调的是学知识,而员工强调的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获得现实效用。因此用人单位都特别强调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实践能力的提高相当程度是在工作经历中进行的,但学校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文化活动,如拍卖二手商品、科技作品竞

赛、挑战企业家活动、创业创新大赛等较强理论性、较高科研能力的实践活动。要为部分立志深造的学生创造学习条件,作案例教学、交流经验体会、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指导学生撰写案例报告,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开发科技、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激发学生实践活动的主动性。

学校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辅助社会实践活动。许多高校教师多以研究型和授课型为主,相对缺乏实践性知识,缺乏社会工作经历。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就需要引进具有一些社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课外指导老师,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辅助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聘请的专业指导教师须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按照项目化运作模式,按需要设项目,按项目组织团体,在适当的时候到实习单位巡察指导,专业教师还要从学

校实际出发,结合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个人特点,科学安排实践内容,积极探索,同时鼓励学生与专业辅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把所想进行交流,以便教师帮助他们一点点扶正心态,加强实践能力。

2.整合社会资源,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为合作单位提供支持帮助,达到“双向服务、合作共赢”的局面,使之既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奉献智慧、锻炼成才,又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

首先是校内外结合,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学院应注重开发利用校内实践资源,鼓励学生在教学部门与行政部门岗位上锻炼。广开渠道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和各种助理岗位等各种形式的实习,使学生在干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各部门得到与专业能力相关的,特别是与就业能力相关的岗位锻炼,提供各项服务等。另外,学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学校社团在勤工助学中的重要作用,如中文系安排学生到各学院担任秘书;计算机系学生为各部门制作网页、计算机房建设;经济系可以到财务室实习;艺术系可以到学生处组织活动等等。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专业实训基地进行与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实际工作岗位的实习活动,如法律系可以与法院达成协议,共建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全程见习司法过程的条件;计算机系可以组织学生到科技馆担任讲解员;社工系可以组织学生到街道办事处开展社会工作和救助服务;英语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外语周”系列活动等等。

其次是学校应建立带薪社会实践基地,毕业生谋职就业的重要资本就是具有较为稳定的长时间专业岗位实习经历。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部分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能供食宿的带薪单位,既为学生们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又增进了用人单位的发展,同时还解决了实践活动经费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运作过程,由学校勤工助学基金解决经费不足的部分,让学生在与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岗位实习、锻炼。这样在真实的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发展、走上工作岗位。

再次是学校也要让学生挂职锻炼和专业实习。高校应大力发掘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同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部份优秀校友联系起来,争取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建立并巩固好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机会和条件,并对所有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是处在一个新环境里,必然要学着与各种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同时,学生要想得到集体的认可,必须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踏踏实实地做事。

3.建立激励性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

首先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通过采用导师制、学分制、作为公共必修课计入实践学分体系,最后计入期末成绩。其次要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实践活动纳入素质拓展计划,使社会实践规范化,服务精神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学校和带队教师应共同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和经费,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力求做到真实公平公正;变短期活动为长期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管理。学校给定实践成绩时,应深入实践基地,检查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和情况;在评优表彰方面,通过举办社会实践汇报交流会,表彰和奖励成绩突出的学生。

二、培养大学生的阅读技能

这里所说的阅读技能,是指阅读理解与工作相关的文献的能力。现在,任何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都是与文字相关的。因而用人单位都将阅读技能作为选人的重要条件。如果说实践能力主要与工作阅历相关的话,阅读技能的提高就与学校的培养密切相关,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属于广义的阅读技能,它是一种可以运用于多领域的能力。学校应该从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培养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两三篇文章,注意要阅读各方面的文章,比如经济,社会,军事、科技等 ,一篇文章起码读两次才能说得上真正读透了文章,讲求速度的泛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

其次,学校应加强语言知识阅读教学。多开展相互讨论启发的学习活动,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摒弃以往那种程式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在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系统地列出相关阅读书目,让大学生自主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轨迹,广泛阅读难度适宜的相关文献并写出文摘,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提高阅读效率。

第三,学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学校有意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查阅段落主句,快速阅读、关键词和组合关键词查阅,根据上下文、常识或构词法猜测词义,浏览图书目录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解决阅读障碍。

三、培养大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论文所说的写作能力是指选择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文字组织成的工作文案、策划或其他文字材料的能力。在工作上有很多写作的机会,如果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应对的。工作中要写汇报,开会时要做记录、学习时要写心得、年终要写总结、还有抒发情感、播报新闻、记叙事件等等,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能力,是不能总结经验教训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现在几乎在每一个行业,都非常看重写作技巧。用人单位衡量大学生是否成为其员工的一个质量标准就是写作能力。一些大学毕业生因达不到写作能力的要求而被用人单位淘汰出局;一些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大学生,在申论考试中难以正确表述观点而名落孙山;凡此种种,充分说明了加强培养大学生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首先,学校要指导学生树立终身写作学习的观念。在必修课上增设写作专题讲座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写作学习的观念,提高对写作的认识,克服单纯为“应试”而学习写作的狭隘心理,为学校的指导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这也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其次,学校应开设写作课,工作中必用的有市场调查报告、活动策划、产品评估分析等等,都要用到写作。培养学生学会编写简洁的文字报告和赏心悦目的表格就显得尤为重要,让用人单位仅仅通过浏览一页纸或一张表格便可知道事情的概况。另外学校应专门开列公文写作课,公文在党政机关、行政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公文写作水平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上下级和同级之间沟通协调的一种好方法。学校要以严格的行文要求和特点来培养学生公文写作。

第三,学校应举行各种文学活动。如征文比赛、影评、演讲辩论、发言活动等等。激发学生培养阅读写作的兴趣,唤起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能力,形成写作灵感的源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单靠学校课堂的教授。

四、培养大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指用现代计算工具(硬件和软件)解决工作中计算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软件,对计算结果通过图解和编程正确表述。当今用人单位更看重大学生能够提高复杂计算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学习技能和写作技能。

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培养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并非是理工科才必备的,用人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业务运作、技术和业务发展都离不开数字与计算,都需要人的计算水平不断提高。此外,用人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会引进先进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在统计过程要求具备精确的计算技能,特别是那些失算的小数和分数,往往会导致巨额的损失。很多用人单位常常抱怨员工缺乏良好的计算能力,在工作中,要顺利完成任务,会需要更多的数学技能。所以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要掌握计算技能,并要向更高水平发展。从用人单位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还较弱,学校要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首先,学校除了要开设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外,还应结合每个专业的特色增设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如教育专业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商务专业开设《网页设计》;设计专业开设《平面设计》课程等等。

其次,加大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学校应以优秀软件为平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对少数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深入学习。

第三,学校要加强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师应定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从而更新知识,跟上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把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能够与时俱进。

第四,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确定课程目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合理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坚持安排实践教学,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考试时候选取贴近实际的问题,模拟办公环境,为学生设置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当然,这些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不自觉地在学习和运用。但是,要真正地提高这些能力,则需要学校以一种明确的态度进行一些教育训练。并且,工作基础能力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既包括个人动手能力,又包括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性质不同,因而高校必须采用相应的方式分别进行培养,最后使之成为一个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