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钟华丽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增长和累积,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并正在以革命的姿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开启重大变革,其影响力已全面渗入新闻出版业,推动出版数字化、智能化和交互性的发展态势,为社会提供更具个性和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如何主动应对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和资源整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地推动编辑教育和编辑人才培养是当前编辑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在我国,承担编辑教育的主体依然是高等教育,本文仅就高校编辑人才培养与大家共同商榷。
高校编辑教育培养复合型数字化编辑人才是完善自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编辑人才需求特征离不开对大数据时代特征的认识,离不开对大数据时代新闻出版工作发展趋势的了解,离不开对编辑工作新特点的把握。
近年来,数据呈爆炸性增长,海量数据所带来的影响吸引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Nature》和《Science》在2008年和2011年先后以专刊的形式展开了对大数据的研究和探讨[1]。2011年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的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力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2012年,美国政府投资2亿美元启动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这是美国政府继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举措。美国政府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并将对大数据的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对未来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深远影响[2]。尽管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的概念、内涵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存在一个共识:大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是否拥有和控制数据的规模以及运用数据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3]。
大数据时代重在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利用,利用大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对数字出版的管理、业务和营销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内外出版业都已经展开了对大数据的探讨和尝试。步入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出版业与科技的融合更为紧密,在对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上,预测读者的市场需求,再根据预测结果做到精准策划、精准营销,对市场和读者制订更具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服务。
大数据不仅对新闻出版业更新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报纸、杂志、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广告公司等信息传播企业的从业者,特别是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时代对编辑人才的新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大数据理念,把自己置身于大数据浪潮中,要把大数据理念融入编辑工作中,善于根据专业技术提炼的数据信息来策划报道、设计版面、信息整理和市场需求预测;
第二,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能够利用全媒体信息传播技术对纸媒、电视台和网站的编辑技能进行整合;
第三,协调配合的意识。大数据时代重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我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互关系”[4],所有的编辑工作都不是独立的,要清晰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培养整体配合的意识。
数字化时代新闻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而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的关键是人才。在中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发展的道路上,编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尽管各大高校在编辑人才的培养上都作了相应改革和调整,甚至有的高校还取得了不错成效,但就整体而言,我国高校在编辑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长期以来,受传统人才理念和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编辑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并不理想,教育理念陈旧和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一是教学针对性、层次性不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取比较笼统的方法,层次不分明、教学方法不够高效,不能很好地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二是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是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求,当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而教师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和传授的知识都还停留在数年前的纸质媒体,缺乏新媒体教材,与学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距甚远。
大数据时代强调编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要求与教育的高理论性形成了鲜明对比。新闻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尽管已经有不少学校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但比例仍然偏低,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欠缺,“眼高手低”。这样的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要求,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和掌握自己学到的东西,对于一些关键性的知识点没有产生足够深的印象。
我国现有的新闻出版教育普遍缺乏大数据时代所急需的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已不适应数字出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大数据时代需要复合型的数字出版人才,既熟悉编辑出版业务流程和行业发展规律,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编排技术、多媒体出版技术和网络出版技术。但是高校的编辑教育中缺乏能够紧密结合编辑专业教学的应用型计算机课程,导致目前在数字出版领域独领风骚的依然是IT行业人员。
媒介素养教育是以社会公众为对象,以培养和提高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大数据时代,信息渠道更加丰富,信息内容更加庞杂,因此对信息的鉴别就更加富有挑战,编辑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对信息做出更加谨慎的鉴别,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然而,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无论作为理论概念还是实践推广都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多数学校都还未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教学内容,甚至社会对“媒介素养”这个词语都很陌生,其中不乏教师和大学生。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新闻专业教育管理的经验总结得出,编辑人才培养必须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强调数字化学习和提升编辑媒介素养能力等四个方面着手。
在文化多元化、信息海量化的今天,高校在编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一是低年级阶段以专业内容为支撑,做到重人文、宽领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二是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大胆进行课程删、减、改,腾出更多的时间开设实训课程,进行能力训练,适当开展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校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练习的平台和机会;三是编辑专业的发展和进步要时刻保持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根据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开设网络编辑、手机编辑、电子书制作、数字媒体方案策划与采写、网络资讯传播等课程,始终保证自己是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前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地去了解和满足整个社会对于编辑人才的实际需求。
在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压力和竞争。首先,要把培养能够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作为己任,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要勇于创新知识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变化,大胆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条件的教师还要根据课程教学情况,努力提升教材编写质量,打造系列精品教材。再次,高校教师还要加强行业实践学习,主动到出版社、编辑部等媒体单位顶岗学习,进行专业体验提升实践操作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更生动、更有说服力。最后,积极整合文化优势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为数字化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出版技术广泛运用科技成果,因此数字时代需要的编辑人才,“不仅要具有传统编辑出版流程的核心能力,即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市场营销的能力,而且应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与一定水平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等”[5]。高校在培养编辑人才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字化世界的掌控能力。首先,加强专业计算机知识学习,紧密结合编辑专业的技术需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传输技术为编辑出版带来的便利和效益。其次,加强编辑软件学习,开设编辑软件学习实训课程和操作实验室,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再次,营造数字化编辑的学习环境,开展紧贴专业的文化活动和技能比赛,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事进行编辑整理。
把媒介素养作为新闻编辑教育的必修课,注意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力求使教育方式灵活多样,教育效果更为显著。显性教育重在将媒介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知识。隐性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资源、校园社团组织资源、校园物质文化资源和辅导员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打造健康媒介生态环境,促使学生在无形中提升媒介认知能力。
[1] 李国杰,等.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战略与决策研究,2012,27(6):647 -657.
[2] 孟小峰,等.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计算机研究与发展[J].2013(1):174 -177.
[3] 李东荣.大数据时代的金融人才培养[J].中国金融,2013(24):9-10.
[4]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椰著.盛杨燕,等译.大数据时代[J].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9.
[5] 杨晓芳.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亟待升级,中国新闻出版网,2008-11-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