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问卷调查谈我院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4-08-31

严优芍 郭丽冰 沈志滨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使学生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为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和学生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从历届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反映来看,普遍认为中药化学是较难学的专业课程之一。近年来,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有升,如何从我院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中药化学课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调查情况与结果分析

为对目前中药化学的教学现状有个整体了解,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对我院中药学2007级4个班的本科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4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220份,回收率92%。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的学习态度(见表1)

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比较明确,但学习兴趣、主动性有待提高:64%的学生认为学习中药化学是为专业学习做准备,但对该课程的兴趣上,仅31%的学生对其有兴趣,56%的学生兴趣一般。在平时学习中,61%的学生只是偶尔预习复习,而21%的从不预习复习。50%的同学认为学习中药化学的主要困难是知识量太大,31%的学生认为是本身化学基础不好,使学习中药化学有困难。另外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期望值的调查中(见表3),仅13%的学生喜欢设计性实验,还有26%的学生希望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体的独白式讲授,21%的学生希望老师在实验课上能演示或详细讲解每个步骤,学生照着做。由此可见,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

表1 学生学习中药化学课程的兴趣及态度

2.学生对中药化学课教学现状的评价(见表2)

对于教学内容,学生普遍反映课程所授内容安排较好,而内容先进性有待加强:54%的人认为中药化学课授课内容符合专业要求,有一定深度、广度,35%的人认为老师在授课时有实际案例分析,并用新的发展成果充实教学内容,53%的人认为理论课、实验课学时安排合理。但同时有41%的学生认为内容虽符合专业要求,但缺乏一定的先进性,46%的人认为上课虽有案例分析,但缺乏新颖性。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出现好坏参半的情况:41%的学生觉得老师授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善于启发互动,而32%的学生认为有些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50%的学生认为老师在上课时能结合课程特点,运用动画、影象等多媒体工具,而49%的学生认为只是简单PPT或板书,内容较为枯燥。这可能是不同老师授课方式不同导致学生的评价也不同。从学生反映的教学效果看,中药化学目前的教学基本达到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课学习,48%的同学了解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方法,24%的同学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和重点内容;通过实验课学习,48%的同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35%的同学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但该课程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上显得不够:仅13%的同学觉得通过理论课学习专业水平有所提高,仅14%的同学通过实验课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因此,如何通过中药化学课的学习提高学生深层次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探讨。

表2 学生对中药化学课教学现状的评价

3.对中药化学课教学的期望(见表3)

65%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讲与专业有关的知识,31%希望多讲课外知识,仅4%的学生希望只讲课本内容。60%的学生希望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讨论式教学,26%的人赞成目前教师为主体、独白式讲授的方式,还有14%的学生希望上课时自己能登台讲授,教师给予点评。学生对各种类型实验的喜欢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设计性实验。74%的学生希望老师上实验课时只讲实验内容的重点、注意点,由学生独立操作,4%的学生希望老师不讲,让学生自己探索,22%的学生则希望老师演示或详细讲解每个实验步骤,学生照着做。绝大多数(77%)的学生认为中药化学应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

表3 学生对中药化学课教学的期望

二、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对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1.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中药化学的兴趣一般。根据学生的反映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中药化学这门课本身知识量大,内容较抽象,难记难学;另一方面是目前我院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由于无法接受所学知识而对课程失去信心。因此,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得懂跟得上,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尽管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但很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沿用以前的模式,与此同时教学时数却不断减少。中药化学最初有180学时(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课90学时),也有144学时(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课54学时)。近年来随着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压缩了包括中药化学在内的一些课程的教学时数,目前中药化学的总学时数为96学时(课堂讲授52学时,实验课44学时)。要在只有最初一半的教学时间里实现原有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授课老师把握课程特点,灵活处理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刚接触中药化学时常觉得这门课内容广泛,无规可循,其实中药化学这门课是按成分的结构类型来划分章节的,每一章节又按结构、性质、提取分离、结构测定这样的顺序来安排内容。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提取分离方法这一思路,在各章的教学中,在讲解其它内容之前,先对各类型结构特征作全面的剖析,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化学基础不好的缺点有利于后面各部分的讲解,同时也使学生对中药化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轮廓认识,摆脱“不知其所以然”、“规律难寻”的状况,从而逐步提高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1]。而对于大部分学生反映最难学的结构测定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结构分析和测定方面的有关知识是学生今后进行新药开发和研究的基础知识,而目前我院本科毕业生从事这类工作比例较小。同时近年来我院已在中药学本科课程设置中取消了波谱解析这门课,并将仪器分析课程中加入部分学时,来讲授此部分内容,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更为困难。因此我们可选择在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等重要章节中对结构测定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对其它章节一般讲解,使学生对该内容有个整体了解,具备今后深入学习的基础。

2.引入案例教学,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先进性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专业实际多从实例入手,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如在讲授各类化学成分时,引入相关的又为大家熟悉的中药成分,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复杂的结构式其实是实际存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讲授各种提取分离方法时,借助一些具体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该方法的原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其实际应用价值。引入案例教学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在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学生觉得目前中药化学的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先进性。这是由于我们选择的教材虽然都是最新版,但往往还是滞后于学科的发展[2]。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时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充,以保证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和跟上学科发展。46%的学生反映上课虽有案例分析,但缺乏新颖性。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在备课过程中尽量多收集资料,使教学内容随学科发展得到不断更新。

3.改进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能将文、图、声、像、动画等各种手段因素有机组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结构、虚幻的情景,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全方位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中药化学教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严格来说,目前大部分的课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目前大量的课件表现为讲授式课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照搬,尽管可能实现了教学资源配置,但是没有表现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中药化学中各类成分结构多且复杂,理解这些结构需要一定的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化学做图软件,采用大量的图片、动画、简练的文字等手段,可将这些结构在教室大屏幕上立体地演示出来。而一些抽象的化学反应历程、复杂的提取分离流程则可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影像等表现为动态的变化过程。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缺乏专业的多媒体技术知识,在制作课件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来表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看到,由于每个老师都是自行编写和制作课件,一些多媒体技术水平比较高的老师课件比较生动,而其他老师的课件大多只有文字和图片。为确保多媒体课件质量的整体提高,就要求各位授课老师相互交流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优秀师资力量,组织专业软件技术工作者,制作专业的教学课件供教学使用。

4.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保障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普遍较低,这主要与现有的教学模式有关。现有的教师为主体的独白式讲授方式属于教师主动型教学,这种模式虽然能有效地组织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却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教育出无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在调查过程中60%的学生希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讨论式教学。课堂讨论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这种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主动查资料、主动学习的学生还是少数。学生登台讲授,教师点评结合则是学生主动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线,教师协助学生备课,让学生在小组分配、资料查找、幻灯制作和登台授课等过程中,真正掌握交际协作、信息检索和口头表达等能力。但是这种绝对的学生主动型模式目前很难规模性开展,原因主要是应用这种模式的条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如学生的学习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硬件不配套、现有教学体系不允许等[3]。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药化学的教学模式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的方法,在教师主动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内容适当加入讨论法、演讲法等,各种模式相辅相成,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1] 李银涛.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和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2):251-252.

[2] 白雪洁,等.《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86,89.

[3] 王华,等.医学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的调查研究和新教学方式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10-1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