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曹占平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指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是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解决教育问题。互联网与大学课程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该文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探讨以项目引导的学习结合该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和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对实施效果与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项目引导 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35-02
1 简介
1.1 《环境影响评价》介绍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强的专业课程。环境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地表水、大气、土壤环境、环境噪声、区域环境、固废和生态等环境质量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说明或描述,从而判定环境价值的高低,确定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项目建设、规划实施的必要环节。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和实践相结合。
该课程教学以传统教育为主,老师按照教学内容,主要以板书+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并把控教学过程,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位置。网络多媒体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线讲解视频,中间穿插测试题,基本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单向模式,这种形式除不需老师和学生直接面对外,和课堂讲授相同,主要关注知识的回忆和理解,缺乏分析、应用和创造等“高阶认知”培养机制,网络教学还难以支持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及碎片化学习。
1.2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方法、规则和精神来思考与创新的思维方式,它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和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一种思想。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实现“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本质是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人机交互。
互联网思维通过将互联网开放、共享、平等与自由的特征与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律相结合,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形成对学习者、教师、课程、学校等教育相关因素的定位与作用的重新思考。互联网思维强调的是开放透明、参与协作及去中心化[1]。
2 “互联网+环境影响评价”下的“教”与“学”
基于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构建《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寻求在环境评价项目下学生“如何学”、老师“如何教”的有效途径,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1 课程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梳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知识点,将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如“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和“固废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模块。
2.1.1 “微课”的建设
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如水环境影响评价,在微课层面可分为以下4个部分:(1)水环境评价范围与程序;(2)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的方法与要求;(3)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式的选择与应用;(4)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结论。微课学习支持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及碎片化学习,学生可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微课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微课配套有相关的练习、资源。学校之间可以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共享课程,甚至联合开设课程,节约教师的宝贵时间。
2.1.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可视为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中颠覆传统教学流程的教学设计[2]。它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节约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微课视频,学生进行课前学习,不限次数观看,并按照要求解决问题; 课中,利用课堂时间,每次轮一个学习小组讲解章节内容的重难点,并阐述视频中所留问题的答案,老师答疑解惑。学生能够更专注于项目的学习,结合不同类型的环评案例,掌握不同环评要素的评价预测、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课程的实施实现了两个大转变:一是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二是教师由传递知识转变为答疑解惑,成了真正的引路人。
2.2 以项目引导的学习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项目如:高铁项目环评,在制定计划阶段,要把相关的评价要素植入微课,点击相关的评价要素,如水环境影响评价,就可以调出相关要求,如:评价等级与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预测评价与结论。在实施计划阶段,植入相应的项目环评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环评要点的分析,分析环评案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等。以项目驱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围绕行业核心能力,引入行业标准,产教融合,创业融入课堂,通过实施计划让学生具有解决实际环评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2.3 学生成绩考评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平时作业、出勤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课程评价的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高校不少课程的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平时学习紧张度不够,习惯于期末短时间进行“突击冲刺”,以应付课程的一次性考试。课程考核模块化不但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把学生集中在期末短时间的冲刺压力分散到各模块和项目实施学习过程的多个环节中,并动态调整各自的学习策略,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而更好地组织翻转课程的教学、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形成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4 实施效果与问题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全过程的关注和推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给学生提供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推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工程项目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开放共享协作的理念、动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职业的极致追求。存在的问题:(1)个别学生的自律性和主动性差,尤其是学生习惯了长期以来的被动式学习;有些学生不看视频,翻转课堂上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对项目实施不关心,只求课程不挂科。(2)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真正参与过环境评价项目,还要学习如何管理和把控整个课程教学的节奏。翻转课堂也不是按照既定的步骤一步一步来,上课之前不知道这节课会怎样上,而是通过与学生互动,要学生提问题、做活动来教学的,很多内容是临时生成的,是课前准备不了的。老师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对话者,从主演转变为导演,师生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其次便是开始时老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学习和准备教材,部分过程的技术要求高,而且一下子从以教师为本转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法也需要教师改变心态。
3 结语
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机遇,也给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合理地利用网络,在“互联网+”的模式下以项目为主线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兴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进行多元化考核,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挑战。这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发展和完善,为国家培养创新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8-232.
[2] 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刊,2013,12(7):9-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