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材料实验室全链条设备共享机制的构建与思考

时间:2024-08-31

李业芳

摘 要:立足材料学科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实际,围绕仪器设备共享问题开展研究。为构建全链条的设备共享机制,从建设规划、建设实施、运行管理等方面形成共享机制构建思路。一方面,通过源头管理,打通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管理边界,构建教师学生实验操作互补机制,并采取加强培训考核评价措施;另一方面做好设备共享的风险管理,从而为共享效益最大化提供全面保证。

关键词:材料学科 全链条管理 实验室 设备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4(a)-0203-03

材料是冶金、机械、化工、建筑、信息、能源和航天航空等工业的支撑。材料学科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加工、基本性质及使役性能等方面内涵,由于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在实验研究教学方面具有十分鲜明的共享特性。通过加强对材料实验室规划、建设、使用及维护等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形成具有服务全院乃至校内相关院系的工作能力,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设备使用率,增强建设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能够借此过程促进其他学科与材料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长期以来,通过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专项投入,材料学科实验室在材料的分析测试领域逐步构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实验平台,但建设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延续性、协调性存在一定的体制机制障碍。往往体现在规划建设内容的共享程度不高、教学科研实验工作各自行事、实验教师对实验运行人手和精力不足、实验业务绩效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完善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提出了加强管理、促进共享等方面需求。

1 共享机制构建思路

构建全链条的设备共享机制,需要从源头也就是规划建设工作入手,充分考虑共享实际,践行全面服务教师需求的实验室建设发展理念。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期,在实验室建设具体内涵上,需对内充分摸底、对外加强调研,密切跟踪材料学科发展前沿,满足师生科研教学实际需求,并在完成建设规划后进行院内乃至校内公示,从而充分吸纳教师学生意見,确保建设内容满足师生需求。在实验室建设实施期,形成教师学生全面参与的局面,部分非标/自研设备是实验室的重要构成,可能更加契合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学生的多方参与可以促进其增强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效益;而教师需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实验室运行管理期,加强共享更多体现在体制机制层面,有效打通教学科研实验室边界,制订科学合理绩效考核收费方式,全面形成实验室的保障运行机制,不断推进院内共享向校内共享扩展。

2 共享机制改革举措

在建设规划、建设实施、运行管理3个阶段,采取针对性改革举措,提升材料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从而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的有效推进。

2.1 实施实验设备规划建设源头管理

在材料学科建设项目论证前期准备过程中,要基于“材料—工艺—服役”的材料学科发展主线,凝练形成既尊重学科发展历史,又面向学科前沿、服务行业发展急需的学科方向,从源头把握好学科整体发展的方向性和先进性。要确保相关学科方向围绕材料学科内涵,面向国家、行业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问题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核心领域典型应用。通过问题研究,找到急需购置、共享率高的仪器设备,在充分同行和市场调研基础上,充分动员院内师生共同参与,制订形成服务各方向发展的学科平台建设方案,既能满足各具特色的学科方向的研究教学需求,也充分考虑到仪器设备共享的问题,还要尽量避免同一领域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问题。

2.2 打通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边界

教学与科研实验室一定程度上存在设备购置重复,使用效率存在差异等方面问题。一般来说,运用科研设备进行科研工作在时间和使用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教学实验基本按照教学计划加以推进。因此,在科研实验室开展一定的教学工作和将部分科研工作依靠教学实验室资源开展,既可以保证科研实验室资源具有较为稳定的使用率,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安排空档期的实验室资源。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实验室,相互之间互通有无,加强协作,成为满足实际需求的重要支撑。对于材料学科实验室而言,尽管教学实验与科研实验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的打通也应作为共享方面的举措纳入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为此,构建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合作机制,有效调配实验资源在两者间的分配,能够促使实验室设备共享工作的有效推进。

2.3 构建教师学生实验操作互补机制

教师是实验室构成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学生在实验室辅助管理和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十分考验动手能力的工学类学科,材料的制备、加工都是作为该学科毕业生的重要技能。通过有意识地从现有低年级学生中选拔具有较强动手实践基础的研究生,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管理,使其有效参与实验室管理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实验室运行的稳定性,也可以以老带新,维持实验室辅助管理人员的正常流转。而学生除了常规的课程教学所培养的动手能力外,积极参与相关实验室的管理,切身体会实验操作、管理、运行等各方面注意事项,有助于其成长成才。通过学生更多参与实验室管理,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求,也能够有效促进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项目的一体化建设,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实验室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 制订科学培训考核评价收费方式

有效推进培训考核收费等方面工作,能够不断提升实验教师工作水平,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技术人才队伍水平是保障科研教学得到有效支撑的关键。而今,材料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师生所提出的实验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中,只有通过不断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层次和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师生对实验工作的需求,也能满足实验教师对业务发展岗位晋升的需求。二是构建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长效培养管理办法。保证相关人员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级别研究人员平均水平,绩效收入与岗位性质、工作量、业务贡献等挂钩,鼓励申报大型仪器设备相关研究项目,使其全心全意投入为科研教学服务的工作中。考核工作兼顾工作量、工作质量、方法创新、技术成果等客观指标和师生反馈等主观指标。建立完善而明确的考核晋升制度,将量化考核分值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三是形成合理的收费标准。坚持“开放共享、有偿服务”的原则,对校内收取基于成本补偿方式的测试费,对校外按照标准统一收取测试费,实施年终结算。对于所收取的测试费按比例合理分配,综合考虑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日常教学耗材、相关人员绩效等要素,并接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监督。

2.5 形成实验室日常全面保障机制

依照国家关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并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发布仪器设备管理的细则,从而形成全面保障体系。一方面,实施专人管理,全面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系统,采取校内外在线预约方式,并进行动态管理,涵盖信息发布、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数据统计、设备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功能。对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建档、检定/校准和维修,形成科学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每年举办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专项技术讲习班或开放日,介绍仪器性能及仪器应用进展,使相关教师掌握仪器的基本知识以利工作开展。另一方面,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动,全面提升实验室各方面管理和保障工作水平,其中规划部门从建设经费、财务部门从资金和账户管理、人事部门从队伍和职称评定、国资部门从场地设备资源、信息化建设部门从信息服务角度提供全方位支撑。同时,规范实验教学科研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加强全系统、全过程信息共享,通过视频监控、网络分享等形式使相关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各类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并加强智能化控制,有效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3 共享过程的风险处理

实验室共享规划与管理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对业务面广量大的材料学科实验室设备共享而言,需要在共享计划之初,进行全面分析,并有效处理。

3.1 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要實现设备共享,必然涉及财务收费问题。不同于建设期间资金不足的财务风险,设备共享中的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对设备使用的收费中。由于对内部收费缺乏足够规范,而对外部收费又缺乏足够依据,往往是经验性判断,因此必须认识收费过程中的存在隐患,有效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形成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规范,从而规避因共享收费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3.2 有效防范技术风险

材料分析测试加工等方面仪器设备往往是价值与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设备,未经足够培训的人员难以处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过程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能够导致实验失败乃至设备损毁等方面事故。而由于设备单值较高,设备维修往往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在此情况下,业务培训、充分练习、知识提升是防范技术风险的有效方法。

3.3 有效应对安全风险

近年来,随着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入室人员的人数增多、层次多样、流动频繁等特点,与实验室有关的安全和环境事故也经常发生。在共享过程中,由于教师学生的广泛参与,操作对象的范围扩大与实验室的规划使用人数存在一定差异,如果相关制度不能及时跟上,安全风险可能会相应增大。在涉及危化品的材料学科,更应引起高度重视,要采取有效举措,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充分有效的安全培训,科学的操作规程、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对于安全风险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3.4 有效处理效益风险

由于材料实验室相对基础,共享工作在带来仪器设备最大限度使用的同时,可能带来效益难以把握的问题。预约系统主要以预约时间先后作为依据,但缺少对实验必要性、实验效益、实验可行性的判断,可能反而导致对实验资源的浪费。在部分稀缺实验资源的调配上,还需要相关管理者做出必要的判断,采取多方面的专业评估评价,以确保实验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语

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工作,材料学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从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起步,不断完善相关平台的建设与共享工作,形成教师广泛参与,信息高度透明公开的建设规划。为加强管理,要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全过程控制,统筹规划科研教学实验室使用,促进教师学生投身实验室维护使用,在培训考核评价收费等方面要做出有效探索,形成实验室运行全面保障,同时有效防控各类风险,确保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 李树斌.高校教学与科研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7):154-155.

[3] 张宁,詹国强,孙强,等.新时代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0.

[4] 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3.

[5] 葛少卫,杨晓江.高校学科建设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0):15-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