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

时间:2024-08-31

杜兵芳 谢从晋 杜鹃 李鼎

摘  要: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解析创新双螺旋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模式,并分别从“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分析了对应的措施,希望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生态。

关键词:创新双螺旋理论  技术进步  应用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untry vigorously promot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further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nnovate and entrepreneurship,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double helix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novation double helix theory, and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rom "technical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Hope to realize the new ecolog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Innovative double helix theory; Technical progress; Application innovation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  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人才的必然具备品质。而“创业”是解决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与创业两者不可分割,创新是创业的源泉,而创业是创新的“产品”。要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局面,中国青少年的创新创业能力举足轻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关乎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因此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2  创新双螺旋理论

2.1 创新双螺旋理论的内涵

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

应用创新,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的创新,置身用户应用环境的变化,通过研发人员与用户的互动挖掘需求,通过用户参与创意提出到技术研发与验证的全过程,发现用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通过各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创新。

“创新双螺旋”就是指技术创新中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构成的“双螺旋结构”。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技术创新正是这个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催生的产物。

2.2 创新双螺旋理论的应用简述

在理论应用方面,2015年王维成[1]等结合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况,用创新双螺旋理论,探讨了产业中的新产品以及新技术和市场需求无缝衔接问题。2017年蓝敏[2]基于生物学中的DNA双螺旋结构,研究了具有创新驱动作用的社会创客教育链和具有专业创新作用的学校创客教育链,两者构成“双螺旋”模型,文章阐释了该“双螺旋”模型的特征及內涵,最终为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创意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2018年李海波[3]等使用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模型,构建了公共研发和企业研发的双螺旋协同的创新系统,并且测度了它们的协同效应。2019年孙蔚闻和娄洁[4]用创新双螺旋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试图帮助解决中国新能源动车这一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2020年朱艳[5]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双螺旋理论的定义和它的发展历程,探究了在创新双流学视角下实施高效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

在创新创业方面,2015年徐志强[6]通过以下途径建立了生物学中的双螺旋模式以培养高等学校创业创新人才:一是重新构造人才的培养体系;二是深化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三是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机制等。2016年黄源源[7]等应用双螺旋的耦合模式,结合交叉学科研究了如何实践大学生的创新计划项目。2018年宋敬敬[8]等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应用螺旋驱动概念,同时注重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提升。2019年尹国俊[9]等以浙江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如下四个平台:项目引领、课程学习、资源汇聚、创业育成,无缝衔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提倡师生共创,进而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双螺旋模式。

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创新双螺旋”理论具有较广泛的应用领域,诸如新兴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应用亦具有可行性和新颖性。

3  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素众多,且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举足轻重。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技术进步”层面尚且引起了各个高校或部门的注意,然而在“应用创新”层面普遍关注较少。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框架图如下图1。如图1所示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为核心,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三个途径促进技术进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牵引作用机制,从重视用户创新、互动创新、过程创新促进应用创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效能提升机制。在学校、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下,共同营造全社会接纳、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创新创业氛围,然后形成积极、健康、宽容的创新创业文化,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新生态。

3.1 技术进步策略分析

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由此可知,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促进技术创新离不开学校好的创新创业教育,鉴于此,高校可按照图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图2所示,以专业教育为“碱基”,以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为“脱氧核酸”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磷酸”,共同形成生物学中DNA的双螺旋结构,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平衡与有机结合。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技能课、选修课、必修课、法基课、融资课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案例教学、策划书指导课、竞赛模拟与指导、创新创业联盟实操课等,形成完整的、可操性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如此,以专业教育助推,以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为“创新源泉”,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真枪实弹”,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针对技术进步的第二个途径即技术扩散,一是地域的扩散:一方面高校可与跨区域及不同高校的创新创业团队形成联盟,依靠他们的力量形成新的市场;另一方面高校形成技术扩散管理部门或组织,加大对成功技术的宣传,不断扩大技术的应用市场。二是应用领域的扩散:比如乘坐公交车刷二维码应用到城市地铁。

针对技术进步的第三个途径即技术转移与引进,高校可与跨区域及不同高校的创新创业团队形成联盟,随时随地彼此相互了解新的技术,结合本地或高校特色考查是否引进或转移他人的创新创业。比如共享单车就是2007年由国外开始引进国内,共享单车适合地势平坦的广州、南京等城市,却不适合山城重庆。正是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大城市迅速铺开,2015年中国开始了共享汽车,因此山城重庆也可开启共享汽车模式,克服了共享单车的缺点。

3.2 应用创新策略分析

应用创新,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创新,置身用户应用环境的变化,通过研发人员与用户的互动挖掘需求,通过用户参与创意提出到技术研发与验证的全过程,发现用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通过各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创新。

应用创新正是目前创新创业所欠缺的板块,很少有创新创业团队重视,也很少有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因而导致部分创新创业的市场效应差或者还未投放市场就已经夭折。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各大高校应重视应用创新的教育。应用创新是以用户为中心,互动性地、过程性地创新,需要高校建立畅通高效的应用创新服务体系,解决创新创业团队与用户沟通、互动问题。而该应用创新服务体系一是负责在创新创业的前中期大量、全面搜集用户的建议,如此可节约研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二是负责在创新创业后期针对代表性的用户免费或优惠投放产品,并阶段性地询问用户的建议,进而完善产品以提高市场效应。比如母婴用品中的婴儿推车,某人在使用某个品牌的婴儿推车后发现宝宝进出婴儿推车很不方便,如果能够将后面的推杆部分设计按钮平放则可解决该问题;某个品牌的推车比较笨重,在保证婴儿安全的前提下,能否从选材方面改良推车以减轻其重量;再者新闻报道某些人忘记踩婴儿刹车导致推车滑走被汽车碾压,针对这一现象,婴儿推车能否设计当感知看护人停推车时有语音温馨提示“请踩刹车,关注宝宝安全”。诸如此类的应用创新需要研发人员与用户高效地沟通,不断改善产品,提高市场效应。

参考文献

[1] 王维成,朱欣民.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6):106-109.

[2] 蓝敏.基于STEAM学习的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双螺旋”模式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J].電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174-175+191.

[3] 李海波,韩爱华,王怡恒.公共研发与企业研发的双螺旋协同创新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8,34(15):184-188.

[4] 孙蔚闻,娄洁.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3):50-54.

[5] 朱艳.创新双螺旋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123-124.

[6] 徐志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双螺旋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5):30-34.

[7] 黄源源,吴春旺,张仕斌.基于双螺旋耦合模式的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实践[J].才智,2016(7):163.

[8] 宋敬敬,吴志强.“双螺旋驱动”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J].高等农业教育,2018(5):44-47.

[9] 尹国俊,都红雯,朱玉红.基于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教育双螺旋模式构建——以浙江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8):77-8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