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谭宇
摘 要:“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全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安全评价、事故处理、安全管理”等课程学习的一门工具性课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找出生产中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根据其结果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给予控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以期培养出具有对系统安全分析的技术和方法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该课程从传统的教学知识、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太过理论化且课程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不适应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该文通过练学思拓能力提升模式教学改革方式探讨了该课程的教与学。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 目标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6(c)-0232-02
1 课程开设现状
《安全系统工程》在安全专业学习领域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知识,它不仅在安全专业知识的认知上提出系统的观点,也是安全专业入门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更是为安全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认知、技能上的帮助。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及书本编排,主要还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该课程学习的目的,与《安全评价》《安全管理》等相关课程有较高的重复率,这样宽泛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大家忽视这门课程真正的重要性,课程与課程之间的针对性就会减弱。这样在教学及编排中很容易当成学生认识性课程而不引起重视,容易以书本脉络为导向进行教学,因此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该门课程学习的真正意义,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琢磨不准方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方向的转变,各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改革上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知识点进行创新与梳理。
论文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实践分析了“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就业、国家执业资格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从明确课程学习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系统方法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将所学知识更加宽广地运用到身边实际的情况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该门课程在职教学院实际的授课情况,并结合“练学思拓”能力提升的改革模式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此次教学改革主要从专业整体建设思路为系统,明确课程的教学、学习思路,替代以书本为脉络为教学思路或系统化教学的模式。以用为主的主导思想,关键在于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因此,调整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思维,而放在学生的学和用上,让学生多思、多练。因此提炼了以下教学改革思路。
2.1 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安全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作为后续课程学习的一门工具性课程。
2.2 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的把握上,除了考虑学习的主要内容外,还结合安全专业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把安全思想的输入和分析整合问题的能力一并纳入到课程目标的考虑上。具体目标考虑如下。
(1)输入一种思想:安全无小事。
安全专业的学习,除了对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隐藏在这些频频出现的事故背后的原因多为一些小细节或平时不在意的小毛病造成,往往这些毛病被人们所忽略,认为是小事,造成更大的事故发生。因此,通过该门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输入安全无小事的思想。作为未来的安全工作者除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与其匹配的安全意识。
(2)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和信息整合的能力。
作为安全工作者除了要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事故的分析,问题的整合,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3)熟练掌握七种常见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
此门课程在安全体系中是一门工具一样的性质存在,因此,该课程主要是从七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入手去分析系统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的原因。
2.3 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思路的设计上,主要从教学内容的整体思路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思路设计两个方面入手。
(1)整体思路设计。
根据前面的课程定位及课程目标,以学习系统安全分析主要的七种方法为主线,思想、能力培养并进的理念,将该课程划分为九个项目,具体项目见表1。
(2)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目标为方向;用“练、学、思、拓”的方法引导,实行学中拓、练中拓、思中拓,同时拓中思、拓中练、拓中学的相互交融。教学中采用不同方法达到练、学、思、拓的效果,主要方法如下。
方法一: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问答外,同时采用灵活的课堂知识竞赛环节,不仅调节课堂氛围,同时也达到了知识的消化及活用的状态。
方法二:改变传统的知识输入模式,而采用意识导入、体验先行、知识学习、再次分析及对比总结的教学手段。此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站主导。此方法不仅可以加强理解,同时还能拓展相关领域知识。
方法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案例不仅多与身边情况相适应,同时还需要学生实地考察。例如安全检查表法,分组进行对表的编制,编制的范围选定为学校某个区域(如寝室、教室、食堂、开水房、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师进行表的指导,修改完成后,小组交叉进行实地检查,发现问题,一是考验学生发现隐患的眼光,二是通过交叉检查能起到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
3 实施效果
针对该门课程实际情况,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相较以前该课程的学习更为有趣,学生更容易融入进来,教师教学方向更为明确,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目标更为清晰,知识掌握更为牢固和全面。具体情况如下。
(1)该课程是理论基础课程,在以前的讲授过程中更多的是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学生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通过改革,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知识的运用及思考。如事件树的学习。在去年的教学方案中考虑的是什么是事件树、如何画事件树等,只是一味的灌输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改革过程中不仅在定义理解上更明确,更注重如何将其运用在事故分析上,同时,思考能否运用在平时的决策分析、管理、零部件设计等过程。
(2)课堂上学生愿意积极地加入到学习、练习与思考的环节中来。在课程设计中不再是以前直接引出一个定义,而是先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得到与之相对应的理解,再进行学习。同时在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上多采用实际的课堂练习,提炼相应的知识。
(3)在课程学习中,一些通过文字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多采用实际的课堂练习,通过练习提炼知识。
(4)在实施过程,多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同学的合作能力。同时不同认知的磨合,对问题的讨论,知识的整合都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此次改革更注重教学方式的体现。结合不同章节的性质,运用不同的模块,达到练学思拓的效果。相对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更灵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使用了分组讨论、实地考察、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知识竞答等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银艳.《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改革[J].广东化工,2016(13):69-70.
[2] 林友,王育军.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