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食品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新探索

时间:2024-08-31

周鹏 陆乃彦 胡锦华 刘小鸣 王胤 史华伟

摘 要: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科技的发展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食品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成为重中之重。该文借鉴国外经验,从导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学生结构国际化提升、教学体系国际化建设、学术平台国际化建a设和培养机制国际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入手,对食品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坚持“重基础、塑个性、求创新”的培养理念下,构建与全球化趋势相融合、与国际化需求相适应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将具有可塑性潜力的研究生培养成为引领中国食品科技创新的复合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食品学科 国际化 研究生教育 探索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b)-0128-02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长率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发改委与工业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显示,至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3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大。与之相适应,食品工业界科学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领域、多学科融合交叉。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面临着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我国对食品领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度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有效人才汇聚与培养体制尚不完善,缺少相关高端人才的汇聚与整合能力。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精英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与本专科教育相比,研究生的培养更加强调国际化导向[1],受到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大学都在致力于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工作[2]。然而,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战略意识不足、竞争力不强、体制不够完善、国际化程度不高等等[3]。因此,我国相关高校应加大培养力度,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多种手段、模式、政策和培养机制,来灵活培养国际化的食品学科优秀人才,以提高我国食品工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造性和竞争力。

基于国际化的食品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是一个新的探索,必须转化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构想是:在坚持“重基础、求创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借鉴国外食品学科的成功经验,精心制定食品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厚基础的通识教育和食品学科的专业基础教育的前提下,重点拓展培养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 导师队伍国际化建设

国际化师资力量的作用十分突出,其宽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国际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创新实力,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学科的发展战略实现有较强的引领、带动和孵化的作用。具有学科前沿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一大优质资源。在我们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推进食品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高水平师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海外引进:加大力度引进海外人才;充分发挥这些有留学背景的中青年教师作为研究生导师骨干力量,并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以及传帮带的作用,努力提升学院中青年教师的整体英文授课能力和水平。近几年,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新引进青年教师中直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比例已经超过1/3,我们在接下来的探索实践中将进一步推动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

(2)海外研修:不仅仅“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以及学校、学院的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持续将学院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送往海外名校交流学习,快速提升导师结构的国际化程度。

(3)国外兼职:依托学院“111”引智基地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化教学体系建设的外专特色项目”,积极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学院担任客座教授或合作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并参与研究生课程授课。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名国际知名学者应邀前来讲授全英文食品专业基础课程,包括Charles Shoemaker教授(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美国)主讲的“Introduction of Food Science”课程、Joe Regenstein教授(Cornell University,美国)主讲的“Food Biochemistry”、Jyoti Patel博士(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加拿大)主讲的“Food Microbiology”课程、Keshavan Niranjan教授(University of Reading,英国)主讲的“Principle of Food Processing”课程以及Stephanie Clark教授(Iowa State University,美国)主讲的“Dai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课程。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国际高水平教授的聘请力度,为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向学科领域国际知名教授面对面学习和交流的宝贵机会,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

2 学生结构国际化提升

学生结构国际化是食品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的名校无不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学子,将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

(1)加强海外留学生和海外交换生的接纳数量,提升对留学生以及海外来华交换生的教育和服务水平以及资助力度;通过学校和学院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增加外籍研究生的比例和国际化元素。

(2)通过海外联合培养、海外交换或短期海外交流等形式,鼓励本学院的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开阔学生的国际化眼界视野;同时,逐步拓展海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和海外交换生项目(海外研究学习三个月以上)的比例。

3 教学体系国际化建设

食品专业基础课研究生教学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向精品化、双语化及国际化建设方向发展,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关键问题。教学体系国际化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语/全英文教学:双语/全英文教学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体体现,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对于教师来说,能够督促他们提高英语水平,精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全英文教学能够为学校、为国家培养培养既有英语能力又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提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竞争力。学院计划充分发挥有留学背景的中青年教师的骨干力量,运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同时,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和课件,吸收国际先进的流行教学方式,加强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元素。

(2)系列学术前沿讲座:定期邀请海外专家教授举办系列学术前沿讲座,介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3)专业英语培训:结合食品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建设《食品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与论文写作》课程,进一步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聘请海外专家,开设英文读写听说的短期培训讲座,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升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读写听说能力。

4 学术平台国际化建设

国际化的学术平台对于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的研究生来说是重中之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探索,需要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现有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包括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功能食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中加食品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等;同时,积极吸纳国外优势高校和研究室的加入,联合建立一系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国际联合实验室。

(2)推进国际化学术交流机制建设,包括定期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论坛,同时,积极鼓励并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在过去的几年中,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组织并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和论坛,包括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中美纳米技术和食品营养安全研讨会、中美食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中美食品学科教育科研国际化合作论坛、食品领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讨会等,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理念,在接下来的改革探索中,要进一步发扬这些优势,举办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和论坛。

(3)加强国际学术期刊建设,大力推进江南大学与Elsevier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食品领域国际性英文学术期刊平台《Food Bioscience》,为学院优秀研究生展现其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国际发表交流平台。《Food Bioscience》是面向食品生物科学领域的综合性英文学术季刊,与全球最大出版社Elsevier公司合作出版,于2013年1月开始发行,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出版8期,在国际食品学科领域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和口碑。

5 培养机制国际化建设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中,培养机制的国际化也十分重要,我们主要着手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建立专门的国际事务办公室:学院分管国际交流副院长直接负责办公室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实施,同时配备专职的国际交流秘书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和落实;聘请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研究生教育秘书以及学生工作辅导员在国际事务办公室中兼职,组建并完善学院专门的国际交流管理与服务部门。

(2)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及交流机制: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形成联合培养机制,组建联合培养导师组,除国内导师外,从联合培养导师组中为研究生挑选和配备国外导师。

(3)毕业评审机制国际化:鼓励研究生使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聘请国外专家教授参与组成联合答辩评审组,进行答辩评审。

(4)设立研究生海外学术交流专项奖学金:学院利用国际交流项目经费以及企业资助,设立研究生海外学术交流专项奖学金并逐步加大资助力度,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海外交流交换项目以及海外游学项目,不断拓宽国际化视野。

培养机制国际化不仅表明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和毕业生水平得到外国同行的认可,还能够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对革新教育观念、建立创新课程体系、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等,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总之,加大对食品学科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力度,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国际化食品学科研究生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最终构建与食品产业全球化趋势相融合、与食品教育国际化需求相适应的食品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引领并推动我国食品专业研究生教育新模式;通过设计、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因材施教,将具有可塑性潜力的研究生培养成为引领中国食品科技创新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这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罗英姿,李芹,韩纪琴,等.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64-69.

[2] 刘丽霞,刘慧琴.加强国际化培养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2):21-24.

[3] 程永波,巴素英.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32-3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