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研院所建立健全新时代档案利用体系的措施研究

时间:2024-08-31

侯悦 王震亚 张瑜

摘   要:传统档案利用存在服务理念落后、服务方式落后、现代化程度低、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科研院所档案部门必须通过健全档案制度体系、持续推进档案资源建设、搭建集团化数字档案馆、丰富档案服务形式、加强高层次档案人才培养等措施,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档案利用体系,推动档案利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关键词:档案利用  科研院所  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c)-0159-02

1  科研院所建立健全新时代档案利用体系的重要意义

1.1 顺应国家战略,贯彻上级机关新时期档案利用的新要求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档案利用便捷化”列入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目标之一,为企业档案利用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建立健全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阐明了新形势下档案利用工作为谁服务、怎么服务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档案部门需在深入学习研究国家、上级机关各项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对档案工作的目标进行再认识和重新定位。档案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收集、整理的层面上,还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与档案利用、资源共享联接起来,其目标也要从“应归尽归”提升到促进知识价值实现、知识传播上来。

1.2 抓住改革机遇,适应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

2018年,***总书记在致信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时强调,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对多维信息的需求大幅增加,档案工作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需求更加多样,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建设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档案利用体系,满足现代化科研院所不断增长的档案知识需求,是档案工作顺应改革潮流的必然趋势。

1.3 主动谋求变革,提升科研院所管理能力的实际需要

科研院所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其型号产品研制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大量知识资源以及精细严格的管理做支撑,研制过程复杂,进度和质量要求极高,为此构建合理有效的档案利用体系,有助于利用内外部知识流,促进科研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保证型号产品研制的进度和质量,全面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实现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向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自适应能力的智慧型企业转型升级。

2  科研院所目前档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一方面归档责任部门往往将精力放在对归口业务的管理上,归档意识不强,不注意日常工作中对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加强积累保管,容易造成档案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档案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未能充分挖掘,缺乏共享和利用,未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知识,没有充分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源,档案资源多层次加工不够,档案价值难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利用。

2.2 档案智能服务水平不高

档案查询利用主要以人工搜索为主,检索方式较单一,服务精准性较差,缺少有针对性的、智能化的利用服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还不适应。档案服务以被动服务为主,未与业务流程相关联,无法实时有效主动指导业务活动开展,归档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档案知识的积累沉淀以人工为主,缺少智能化手段。

2.3 档案利用效率偏低

未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对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存在一定困难,无法实现各业务系统电子文件的在线收集、归档、利用,不能对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用户查阅相关信息时,需要到不同系统中进行查找,利用效率不高,增加了用户获取有效知识的难度,导致档案利用效果和用户满意度不高。

3  科研院所建立健全新时代档案利用体系的主要措施

3.1 健全檔案制度体系,保障档案利用规范有序

健全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全方位规范档案管理所涉及的要素和环节,能够切实保障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并提升档案工作的整体质量[1]。档案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制定或修订本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一是明确归档要求,做好档案利用原始积累。发布《文件归档管理规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制度,对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保管期限、文件质量等进行明确要求,确保归档文件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明确利用要求,使档案利用有序合规。发布《档案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档案利用的审批权限、违规处罚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流程图的形式确保档案利用者能快速掌握要求。三是明确安全保密要求,使档案利用安全可控。发布《档案库房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档案应急灾备机制和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确保档案库房安全保密。

3.2 持续推进档案资源建设,提供档案利用资源基础

有效开发利用档案数据资源对企业决策、运营管控、市场竞争、效益效率、文化传承、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档案机构应切实将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作为归档的第一要务,持续推进档案资源建设。一是以档案数字化为基础,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库,为项目投标、研发参考、考核评审、验收审查、鉴定报奖、个人职称评定等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利用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及时利用与共享。二是以专项档案收集为关键,优化档案馆藏结构,持续开展管理类档案的收集工作,并对关停清算控股公司的历史档案开展专项收集和整理。三是加大实物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力度,扩大实物档案收集的范围,如奖杯、奖状、奖章等荣誉性档案。通过不断充实现有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做好档案资源原始积累,为文件保护和档案利用打好基础。

3.3 搭建集团化数字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支撑环境

当前,在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了“集团公司—子集团—成员单位(含控股公司)”的“三级架构,两级经营”的管理模式,对现有档案工作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带来了新变化。档案机构应聚力信息化,加速建设集团化数字档案馆,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一是实现档案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实现各类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在线移交与接收,确保档案部门实现对电子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的全程监督指导。二是将“抓整合、促共享”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要求,升级建设承载集团业务“一张网”,全面支撑母公司和控股公司管理协同和研发协同。三是与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系统建立集成接口,将分散于各控股公司的不同载体、不同类别的档案资源,集中整合到集团数字档案馆。通过归档收集流程、移交流程、利用服务流程等的一体化,使集团档案资源成为一个统一整体,打通跨单位、跨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档案资源的协同共享和高效利用。

3.4 丰富档案服务形式,创新档案利用手段

为适应科研生产任务量急剧增长对档案资源利用的便捷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档案机构应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样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和服务。一是推动档案利用电子化,依托档案管理信息化条件建设,将档案借阅、制作、外发等利用要求融入流程中,通过信息化流程完成审批手续,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促进档案资源高效共享。二是搭建高效搜索平台,实现海量档案快速准确查找和在线浏览,解决办公地域分散条件下传统纸质档案利用服务手续多、路程远、不能同时借阅等带来的不便,增强用户体验,提高档案资源流转效率,提升档案服务质量。三是主动分析企业重点工作需要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档案知识智能推送服务建设。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建设档案知识服务平台,根据工作岗位、业务活动、行为习惯等要素,为用户提供工作指导、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知识支撑,为企业中心工作提供精准服务。四是以档案成果专题库为突破,在深入编研档案的基础上,按专题对档案文件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不同形式的编研成果,挖掘档案信息价值,助力企业改革发展。

3.5 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档案利用提供人员保证

为保证档案人员具有基于档案管理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档案机构应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一是应从培训教育入手,完善“导师带徒”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规范化的培训需求获取、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流程,及时跟踪反馈培训效果。基于岗位任职能力制定开展年度培训计划,中层领导人员和管理骨干应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学习档案行业新标准、新要求,提升业务能力,拓宽管理思路。二是对标业内先进单位,组织档案人员参加外部学术交流和技能竞赛,不断提高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积极组织跨学科的信息技术交流,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进行大数据、知识服务等学科知识的讲解教学,促进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共享、共推,帮助档案人员“跳出档案看档案”,培养一批档案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标准规范建设与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沁,赵传玉,唐来洲.档案利用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档案,2019(2):62.

[2] 阎晓峰.大数据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J].中国档案,2015 (11):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