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析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4-08-31

彭莉妮 陈芳

摘   要:特色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品牌的集中体现,建设特色专业群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水平意义重大。创建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集群,是高职院校凝聚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必由之路。本文重点探讨了从高职院、专业群和专业三个不同层面合力探索和实现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一流特色专业群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1(a)-0220-02

专业群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领域专业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基础承载,也是促进终身教育理念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保障平台,高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度不言而喻。

1  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的概念界定

所谓一流特色专业群,是以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由人才培养面向同一职业岗位群的其他专业共同支撑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示范性的专业集合群组。一流特色专业群一般具备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瞄准产业链、紧贴行业类、对接岗位群,办学基础扎实、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建设保障完备等特点。

2  探索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现路径

2.1 高职院校宏观层面的上层设计和完备保障

2.1.1 吸引社会企业参与办学,共谋校企“双元”育人

⑴校企合作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谋共参,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企业调研、顶岗实习巡查、大数据分析等路径为编制和修订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论证。

⑵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依托本地产业发展和高职院专业群建设基础,引入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工厂双建设的路径,进一步探索工学交替,探索建设集实践教学、认证培训、师资培训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高水平、智能化实训基地。

⑶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加快完善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教师培育发展中心,构建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和保障系统。

⑷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教育质量诊断、评估和督导体系。通过设立院、专业群、专业团队三级自诊自查自评体系;通过落实问责制度、实行督学责任制、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机制、推行内部质量诊改等路径构建高职院教育质量诊断、评估和督导的闭环式质检体系。

⑸ 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招生就业工作。探索订单式培养、企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招生就业路径,站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视角,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激发招生就业活力,实现校企生三赢、多向互动。

2.1.2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育训结合”

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双高计划”的重要任务。该制度一端连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端连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就业创业,是处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实践应用连接处的重要制度,是育训结合模式的关键举措。是促进教育与技能培训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机融合的重要推手。

2.1.3 组建区域高职院联盟,探索“学分互认”

按照“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组建优课互选、优师互聘、學分互认的区域高职院联盟。制定学分互认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运行体系。尝试通过调研→制订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制度(重点修订学院学籍管理制度)→搭建学分转换平台→学院成立学习成果认定专家委员会负责核定成果。确保能在差异化高职教育结构之间形成有效的转换通道,完成不同学习渠道和路径的交互管理。

2.2 专业群中观层面的中层推进及开拓创新

2.2.1 以发展视角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及实施

⑴准确定位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专业群内的核心专业紧密对接职业岗位群中最重要的岗位,兼具鲜明办学特色、广泛社会影响、厚重专业积淀和广阔发展前景,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地位,是专业群发展生态树中的树根和树干部分。专业群内的其他专业借鉴核心专业发展经验,寻求专业发展创新的突破口,是专业群发展生态树中的树枝和树叶部分。

⑵落实“1+X”证书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融通。专业群根据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⑶统筹建设模块化专业群(专业)课程资源。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最终落实于课程建设。其建设路径一般为:岗位(群)调研→依据典型工作任务需求的职业能力遴选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组建课程团队→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在线应用教学资源→开发动态、准确课程评价反馈系统→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螺旋上升、持续建设。

2.2.2 以服务本地促进校地融合,实现一流专业群的地域优势特色

专业群为职业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相关工作出谋划策,主动参与、积极响应。通过“技术下乡”、“技能培训”等方式促进校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促进城乡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凝结一流专业群的地域优势特色。

2.3 专业微观层面的底层落实及锐意进取

2.3.1 深化课程改革,活化专业生命力

⑴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站位高、视野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产教融合”的理念,按照“对接岗位、校企共建、理实一体、动态调整”的思路,充分体现其教学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⑵课程体系突出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的特点。引入企业专家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分析专业职业能力;用企业设备和实践设施引导学生技能实操;融行业动向、市场规范和企业标准引领高职课程改革模式和路径的创新。由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和企业教师组合成课程开发建设的双主体。

2.3.2 注重双师培育,促增专业行动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为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具备紧跟产业发展和岗位技能提升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传帮带、下企业锻炼、轮训轮岗等培育方式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引进能工巧匠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是确保课程建设走内涵发展道路,理论知识不出错、技术技能不落后、教育教学方法不跑偏的重要保障。

2.3.3 提高教研水平,保障专业推动力

以职业教师终身发展为中心目标,引导教师将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转化为个人教研方向,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课程思政、信息化课堂等诸多问题;引导教师以学生为本、以课程为责,树立立德树人、求真务实的职业价值观。不做“唯课题、唯论文、唯获奖、唯职称”的“四维教师”,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罗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J].职教论坛,2016(27):5-9.

[2] 陈运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27-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