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中国自然资源危机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8-31

张琳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不断增多,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和深度也不断提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该文详细分析了中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针对当前中国自然资源存在的危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国 自然资源 危机 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0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24-01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状况不乐观: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地域分布的空间差异大,组合错位,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利用配置不甚合理;自然资源质量差别悬殊,低质资源比重较大,开发难度大,浪费严重;大多数分布于不易开采地区,呆滞资源较多,开发投资大[1]。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涉及国计民生的淡水、耕地、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供应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因此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危机并提出对策建议是当务之急。

1 当今中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危机

1.1 淡水资源不足,用水短缺程度加剧

我国属于多水患型国家且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少,水资源利用面临着四大问题:一是水旱灾害频繁,并有加重趋势;二是自然生态脆弱,易造成水土流失;三是水体污染严重,降低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四是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待完善。据研究,到2030年水资源的形势极其严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下降到1760 m3,中国将整体进入用水紧张的国家行列。

1.2 耕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低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用地规模不断增大,非农建设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原因致使耕地减少过多过快。当前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耕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不合理;二是耕地质量下降,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低;三是土地耕种经济效益差,集约化程度低;四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五是农村外延扩大,“空心村”浪费耕地资源。

1.3 能源消费形势严峻

当前能源消费面临着多种严峻形势。一是能源消费逐年增长;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中国各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资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对环境的污染大,从而决定了该结构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也体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图1)。三是能源使用效率低,消费大量能源所带来的产值不高。

1.4 大宗矿产品资源利用形式紧张

我国重要矿产品的总体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由于中国钢铁、铜、石油等大宗矿产品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每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的旺盛需求。我国利用国外资源的方式还相对单一,大多数是以贸易方式直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在国外投资开发资源、有控制权的份额矿产品占进口量的比例相对较低,使重要资源和战略资源受制于人,增加能源利用风险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2 中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我国应坚持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资源的道路。以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为前提,促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致力于构建中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即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2],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形成国民经济发展区域推动中心,形成主体功能区,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2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新型资源观

要维持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应对自然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在整个循环体系中的综合利用及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建立新型资源观,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转化效率,发掘自然资源内在潜力以及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要加强管理,遏制浪费,扩大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每个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3 加强资源创新的技术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缓解供求矛盾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项目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要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高效发展模式,关键在于要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生产率和利用率,切实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资源的综合研究,开发新能源,降低资源的物质与能量损耗,提高产出率。

2.4 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庞大的资源消耗量,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增强资源保障持续性。同时要加大对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降低煤炭等传统高碳能源的消费数量,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积极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把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资金技术密集且能耗小的产业上,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2.5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3]首先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探索与思考。其次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要保护好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 结语

要全面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既要看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占有量严重短缺的一面。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积极探索新资源,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发展的经济道路。保护好生态环境,切实解决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着力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刘成武,黄利民.资源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19-221.

[2] 樊杰.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2):193-2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ndprint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不断增多,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和深度也不断提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该文详细分析了中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针对当前中国自然资源存在的危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国 自然资源 危机 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0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24-01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状况不乐观: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地域分布的空间差异大,组合错位,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利用配置不甚合理;自然资源质量差别悬殊,低质资源比重较大,开发难度大,浪费严重;大多数分布于不易开采地区,呆滞资源较多,开发投资大[1]。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涉及国计民生的淡水、耕地、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供应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因此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危机并提出对策建议是当务之急。

1 当今中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危机

1.1 淡水资源不足,用水短缺程度加剧

我国属于多水患型国家且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少,水资源利用面临着四大问题:一是水旱灾害频繁,并有加重趋势;二是自然生态脆弱,易造成水土流失;三是水体污染严重,降低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四是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待完善。据研究,到2030年水资源的形势极其严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下降到1760 m3,中国将整体进入用水紧张的国家行列。

1.2 耕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低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用地规模不断增大,非农建设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原因致使耕地减少过多过快。当前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耕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不合理;二是耕地质量下降,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低;三是土地耕种经济效益差,集约化程度低;四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五是农村外延扩大,“空心村”浪费耕地资源。

1.3 能源消费形势严峻

当前能源消费面临着多种严峻形势。一是能源消费逐年增长;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中国各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资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对环境的污染大,从而决定了该结构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也体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图1)。三是能源使用效率低,消费大量能源所带来的产值不高。

1.4 大宗矿产品资源利用形式紧张

我国重要矿产品的总体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由于中国钢铁、铜、石油等大宗矿产品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每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的旺盛需求。我国利用国外资源的方式还相对单一,大多数是以贸易方式直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在国外投资开发资源、有控制权的份额矿产品占进口量的比例相对较低,使重要资源和战略资源受制于人,增加能源利用风险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2 中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我国应坚持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资源的道路。以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为前提,促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致力于构建中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即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2],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形成国民经济发展区域推动中心,形成主体功能区,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2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新型资源观

要维持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应对自然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在整个循环体系中的综合利用及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建立新型资源观,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转化效率,发掘自然资源内在潜力以及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要加强管理,遏制浪费,扩大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每个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3 加强资源创新的技术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缓解供求矛盾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项目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要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高效发展模式,关键在于要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生产率和利用率,切实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资源的综合研究,开发新能源,降低资源的物质与能量损耗,提高产出率。

2.4 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庞大的资源消耗量,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增强资源保障持续性。同时要加大对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降低煤炭等传统高碳能源的消费数量,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积极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把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资金技术密集且能耗小的产业上,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2.5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3]首先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探索与思考。其次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要保护好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 结语

要全面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既要看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占有量严重短缺的一面。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积极探索新资源,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发展的经济道路。保护好生态环境,切实解决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着力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刘成武,黄利民.资源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19-221.

[2] 樊杰.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2):193-2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ndprint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不断增多,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和深度也不断提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该文详细分析了中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针对当前中国自然资源存在的危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国 自然资源 危机 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0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24-01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状况不乐观: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地域分布的空间差异大,组合错位,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利用配置不甚合理;自然资源质量差别悬殊,低质资源比重较大,开发难度大,浪费严重;大多数分布于不易开采地区,呆滞资源较多,开发投资大[1]。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涉及国计民生的淡水、耕地、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供应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因此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危机并提出对策建议是当务之急。

1 当今中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危机

1.1 淡水资源不足,用水短缺程度加剧

我国属于多水患型国家且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少,水资源利用面临着四大问题:一是水旱灾害频繁,并有加重趋势;二是自然生态脆弱,易造成水土流失;三是水体污染严重,降低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四是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待完善。据研究,到2030年水资源的形势极其严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下降到1760 m3,中国将整体进入用水紧张的国家行列。

1.2 耕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低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用地规模不断增大,非农建设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原因致使耕地减少过多过快。当前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耕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不合理;二是耕地质量下降,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低;三是土地耕种经济效益差,集约化程度低;四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五是农村外延扩大,“空心村”浪费耕地资源。

1.3 能源消费形势严峻

当前能源消费面临着多种严峻形势。一是能源消费逐年增长;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中国各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资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对环境的污染大,从而决定了该结构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也体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图1)。三是能源使用效率低,消费大量能源所带来的产值不高。

1.4 大宗矿产品资源利用形式紧张

我国重要矿产品的总体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由于中国钢铁、铜、石油等大宗矿产品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每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的旺盛需求。我国利用国外资源的方式还相对单一,大多数是以贸易方式直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在国外投资开发资源、有控制权的份额矿产品占进口量的比例相对较低,使重要资源和战略资源受制于人,增加能源利用风险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2 中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我国应坚持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资源的道路。以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为前提,促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致力于构建中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即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2],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形成国民经济发展区域推动中心,形成主体功能区,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2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新型资源观

要维持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应对自然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在整个循环体系中的综合利用及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建立新型资源观,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转化效率,发掘自然资源内在潜力以及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要加强管理,遏制浪费,扩大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每个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3 加强资源创新的技术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缓解供求矛盾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项目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要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高效发展模式,关键在于要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生产率和利用率,切实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资源的综合研究,开发新能源,降低资源的物质与能量损耗,提高产出率。

2.4 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庞大的资源消耗量,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增强资源保障持续性。同时要加大对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降低煤炭等传统高碳能源的消费数量,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积极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把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资金技术密集且能耗小的产业上,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2.5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3]首先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探索与思考。其次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要保护好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 结语

要全面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既要看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占有量严重短缺的一面。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积极探索新资源,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发展的经济道路。保护好生态环境,切实解决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着力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刘成武,黄利民.资源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19-221.

[2] 樊杰.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2):193-2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