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出版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冲击

时间:2024-08-31

刘岩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正在给出版业带来深刻的变革。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对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数字出版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将是未来几年里,传统出版行业需要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问题。传统出版社要正确认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又不能盲目跟风,浪费资源和人力、财力。要注重内容数字化加工,以及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传统出版 数字出版 冲击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253-02

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正在给出版业带来深刻的变革。数字出版这一概念日益凸显,备受各界领域的关注。数字出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新兴的数字出版媒体和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

事实上,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不复存在。纸质出版物从选题策划、排版加工、三审三校、图书印制到入库存档这一系列出版流程都贯穿了数字技术在其中。

1 数字出版概念

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广义上,都可以称数字出版的一部分。数字出版广义上的范围包括5个:原创作品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

数字出版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更加深入的,从电子出版、桌面出版、网络出版、游戏出版、手机出版再到数字出版。以往的说法更多地表现了数字技术在出版的某一流程或某一介质上的应用,数字出版是用更为本质的技术属性来表达。

以前有观点认为数字出版是出版机构将著作权人的作品数字化,以满足用户需要,这种理解有失狭隘。

新闻出版总署给出的定义是,“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2 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概况

在我国,从产业链发展来看,数字出版内容产业获得较快增长。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电信运营商、技术提供商、智能终端生产商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等纷纷进入数字出版内容传播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数量众多、规模不等的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内容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期刊,手机出版物以及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数字内容和应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出版内容体系。既相互竞争、互为促进,同时也存在缺乏规划、散而不强、管理缺失等问题。

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涌现,形成了技术服务型、互联网门户、电信运营商型、文学创作型或信息服务型以及电子商务型等数字内容投送平台。以上平台各具特色,具有不同优势,数字出版产业得到很好融合。

从消费领域来看,数字化阅读方式渐成主流。我国公民书报刊、数字出版物等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5%以上。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接触率为40&左右,数字阅读方式趋向多元。

从产业推动力来看,数字出版技术不断升级。跨平台阅读、结构化版式、数字版权保护、内容结构加工、云出版服务等数字出版关键技术得到长足进展。尤其可以预测,从数据存储、获取、应用解决、远程控制到移动应用、互动分享、数据分析、计算等都将建立在“云端”。云出版服务技术的突破,给数字出版开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2014年,伴随着服务商的发力,云计算望转化为商业应用,将改变传统出版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这些都强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升级。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2014全国数字出版工作交流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该工作交流会2014年3月在北京举办,与会代表包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出版社、报社、新华书店、民营企业信息部负责人及数字出版企业相关主管,台湾数家出版企业也组团参加。大会内容涵盖2014年数字出版重点工作,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详解,数字出版新热点等。反映了数字出版第一线实践,研究数字出版解决方案、办法、措施,交流了国内外数字出版动态。该工作交流会与会人数逐年增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使出版届数字出版得到密切的交流。

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目前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是内容资源建设、数字产品开发、数字产品传播等方面均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定。

3 传统出版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根据《出版商务周报》 2007年10月所作的调查,许多出版人认为:未来书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字化;书业未来的发展业态存在分歧,纸制图书可能会消亡;中国的图书市场是最具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的。数字出版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将是未来几年里,传统出版行业需要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问题。

传统出版过程中,“编、印、发”一条龙,产业链是闭合的,所有的控制权都在出版社自己手中。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从作者、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商、技术服务商(包括网络运营商、金融服务提供商等)到消费者,产业链中盈利点分散,传统出版单位不再具有唯一控制权,进入数字出版难免信心不足。中国消费者长期来形成的免费阅读的习惯,也制约着传统出版社,不敢轻易将纸质出版数字化。

然而,传统出版图书行业高库存、高退货率、高成本是现实存在的,令每个出版社管理者头痛的大问题。相比之下,数字网络出版节省资源,省却中间环节、节约成本,传播广、覆盖率大,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实现零印刷、零库存的诸多特点,使得传统出版对进军数字出版又怀有浓厚的兴趣。

近几年,不同类型的数字出版模式广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体系正在形成门类齐全的新格局,数字出版产品逐渐丰富起来。从过去较为单一的形式和产品衍生发展出电子阅读器、电子书、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网络文学、网络在线教育、网络地图、手机报刊等多种应用。

在众多的数字出版领域中,网络新闻和网络媒体广告、专业数据库、咨询服务以及B2B等商业模式已基本成熟,部分数字出版企业已探索出有效的运营模式。电子书、专业文献数据库、网络期刊等的出版已初具规模,产业链也正在形成。endprint

4 传统出版如何应对

读屏给人们的阅读带来既经济又便捷的享受,几千年的阅读传统正在被迅速发展的数字出版业所改变。数字出版带来了冲击与机遇,传统出版业应顺势而行。

4.1 转变观念

出版社要正确认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数字出版将打破传统的专业分工和行业分工。过去的出版专业化受到信息化、科技化的冲击,已不可能再靠对内容出版的垄断形成行业优势。

4.2 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

要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做强、做大出版产业。面对严峻的形势,作为传媒渠道的传统出版业不仅面临体制机制和管理理念、运营模式的创新,而且还面临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挑战。传统出版业应努力做到适应市场,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又不能盲目跟风,浪费资源和人力、财力。

4.3 搭建数字化平台

数字化平台由基础设施、加工制作、资源管理、门户运营等几大平台构成。建设数字出版平台是数字化出版必由之路,许多出版社已经走在了前面。

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传统出版单位中规模最大的专业数字出版公司,并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互联网出版”资质、电子书出版、发行和复制资质,以及工信部颁发的“全网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SP资质)。其核心任务就是建设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中国数字出版网。

重庆一家数字出版企业把业务支点选在了“云平台”上,希望构建一个名为“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的项目,把出版发行交易等所有业务活动完全电子商务化,云端化。云平台是出版社之间“共建、共享、共用”的平台,能帮助出版社一同迈入数字时代。

4.4 要注重内容数字化加工

数字出版时代,信息资源规模纷繁庞大,内容加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内容加工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出版社还要建立内容管理系统,以及搭建内容管理平台,生产技术与设备设施也需要不断升级改造。内容的数字化建设,把纸质书转换成数据库,但这种转化又不是简单地把纸质书变成电子书,而是要进行分类和聚合,属于深度加工。纸质书提供的是一个产品,但信息服务提供的是一个解决方案,一个问题可能会涉及几十本书的检索。

4.5 要重视人才的建设

数字出版人才首先要对出版流程非常熟悉,然后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现有的数字化要有所了解,最后要了解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出版社要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传统出版社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储备,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和版权保护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范围内文化内容的表达形态、传播的形式、销售的业态、阅读的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于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文化、科技、法律甚至适应国际化、标准化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匮乏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又一亟待破解的瓶颈。

参考文献

[1]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EB/OL]. http://www.chinairn.com,2012-09..

[2] 未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分析[EB/OL]. http://news.pack.cn,2012-07-26.

[3] 出版人才需求向数字化转型[N].新京报,2012-07-30.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