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四大街一层砖塔千章卷

时间:2024-04-24

文/徐文龙 插图/张婷婷

八街九陌访京城

京城繁盛,八街九陌,一条条街巷织成了现在的北京。一条街有千万个故事,一促巷有千百家灯火,而这饱藏了无数悲欢离合、历史缩影的京城巷陌,就是我们接下来故事的起点。从今天起,八街九陌访京城专题就正式和大家见面了。在这个专题中,我们会和大家一起走访京城街巷,揭开一段段和这些街巷有关的故事。

北纬N39°55′14.53″ ,东经E116°22′1.92″,这是一座塔的坐标,它坐落在北京的砖塔胡同,其名曰“元万松老人塔”。时光荏苒,它已在此伫立700年。万松老人早已在历史的长河里作古了,但这座塔依然坚毅,在京城静默如初。

一座砖塔一抹阳

北京最有名的塔莫过于白塔寺那座妙应白塔,但要比海内孤存独一无二,恐怕还是要提起“万松老人塔”。之所以提起,是因为砖塔胡同这座塔实在别具一格,独具特色。首先其始建于元代,是京城早期文化建筑之一。二则是其为“京城仅存”,四九城内,“密檐式砖塔”仅此一座别无二处。三则其为一座“塔中塔”— 此塔为元建,清朝修葺时将元塔包裹其中,在风格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加固与增高,使从原八角七层塔变为了八角九层塔。直至1986年西城区政府出资修缮时,偶然间发现了包裹在清塔之内的元塔,得见其真身。如此非凡身世,可谓京城一独。

此塔原为附近“广济寺”代为照看,时下已不复由其照料。倘若你漫步西四迷的书友们,以及愿意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人们而言,正阳书局是一座宝库。

2015年,正阳书局正式挂牌停业,但这并不出于正阳书局生命的终结——西城区文化委最终选择正阳书局掌柜崔勇先生,作为万松老人塔新的“守护人”,而正阳书局也正式开始了与万松老人塔的相伴之旅。正阳书局,以“砖读空间”的全新定位,携手万松老人塔全面重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读者。大街走过时,便能发现这座“京城名塔”,现已被一座小院包裹。院上一匾,也标出了今天我们故事的第二位主角——“正阳书局”。

在京城,正阳书局可谓小有名气。2009年开张,原位于前门外廊房二条的正阳书局,存放了大量记录北京旧貌、书写北京文化类的书籍。对北京文化痴

古砖黄卷

所谓“砖读空间”,是以万松老人塔所在的古院为地缘,由西城区文化委、北京出版集团、正阳书局等多个单位共同组成管委会,委托正阳书局运营管理,借此探索公共文化设施运营主体多元化而开辟的免费阅读空间。其开放目的,是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当下,正阳书局架上图书约万余册,另有库存图书近4万册。图书以京城文化以及京城地图、古建照片、地志类图书为主,存有大量珍贵史料与照片资料。“这些书是给多少钱都不卖的,就免费给人看。”书店掌柜崔勇如是说。

在掌柜崔勇对砖读空间的解读中,“砖”有两层意思,一是取“专”字谐音,喻示读书要专,做人要专,做学要专;二是以万松老人塔为取材,代表古塔一砖一瓦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沉的文化积淀,并以小见大,喻示了京城文化的厚重。

这和西城区委文化主任孙劲松的解释是不谋而合的。从“北京砖读空间”到“空间专读北京”,孙主任曾提议,在这里摆满“北京人写的、写北京人的、在北京写的书”,将这一公共阅读空间最大限度地打造为传播北京文化的一个阵地,“让爱 书人能够在北京最古老的胡同里,最古老的砖塔脚下享受阅读北京的乐趣,成为京城阅读的一座崭新文化地标”。这一想法和正阳书局原成立时的想法更是如出一辙。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砖读空间内摆放了很多北京的古物,有门墩、老门面、砖塔旧景等等。“我希望把这块地方打造成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一体,街坊邻居可以免费看书,也可以借书、淘书。我们还将定期邀请嘉宾来讲讲书的故事,聊聊应时应景儿的话题。”时至今日,店掌柜心中的蓝图,已经逐步实现。

京城里的尺方之争

正阳书局正式成为砖读空间之后,已经成为了免费开放的阅读空间。这对于读者而言自然是好事,但对于正阳书局而言,也不能算是坏事。因为正阳书局也借此,提前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跳脱了出来。

书店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也有共知。其一是人们的阅读习惯在发生变化,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碎片化阅读和即时性阅读更符合人们的生活节奏。其二是阅读渠道在发生变化,原本最大的阅读载体纸质书籍,在电子书与各类自媒体的内容洪流席卷之下,早已满目疮痍摇摇欲坠。有这两大最主要的原因,导致了纸质书籍势必失宠。书籍失宠,自然殃及书店,书店难以长期存续的局面也由此而始。

在京城,大型国营锁书店如西单图书大厦、新华书店等巨头尚能自保,但民营书店的命运则无奈滑铁卢——8年前,北京最大的民营书店第三极在亏损近8000万元后黯然离场,惊动业界。在此前后,北京光合作用书店、风入松书店等也纷纷倒闭。

民营书店的脱困已是刻不容缓。于是以三联韬奋书店的24小时经营为冲锋号,民营书店们开展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自卫反击战。与此同时,“阅读回归纸张”的活动也应运而生,与民营书店的改头换面互相交织,在这一波波冲锋和收复失地中跌宕起伏,其声势之浩大,宛如一场纸质书籍的革命。

京城书韵

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书店们也如是。

三联韬奋书店、中国书店、中信书店、西西弗书店……一大批民营书店走上了自救的道路;24小时营业,书籍做专做精,开放店内的阅读空间……一波波新理念和新形式走进了读者们的视野。时至今日,京城民营书店经营已经有了转机,领头羊们也已经摸索出了成熟的盈利模式,这为所有民营书店都打了一剂强心针——书还有人看,京城还需要这些书店。现在看来,需要这个答案的不仅仅是书店,这座城市也需要这个答案。

各类书店百花齐放的同时,政策借由此听到了京城读者的呼声,于是政策的齿轮缓缓转动,带动了一大批阅读空间的诞生。除去正阳书局的砖读空间之外,代表复合型公益文化服务的海淀北部文化图书馆、代表阅读与剧场文化紧密结合的西城天桥艺术中心、代表老厂房新时代价值挖掘与阅读内涵结合的石景山全民畅读文化空间、社区阅读生活深度融合的朝阳宸冰书坊、代表新型网络创新与社群融合的朝阳良阅书房,以及与正阳书局相似的,代表北京古建筑复建与传统文化阅读内涵结合的东城角楼图书馆接踵而至,崭露头角。

以“将过剩的书店产能进行释放”为主要攻坚核心,在优化并重新组合后,各类公共阅读空间的产生是最优的解决方式。它不仅为各类图书提供了去处,也大大提升了京城百姓们的阅读积极性。节假日时,或自己出行或呼朋唤友,或夫妻携手或亲子同驱,到各类阅读空间中坐一坐,充电提升,享受阅读,已经成为了京城新兴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

呼声出现,同类群集,当阅读复兴,读者们渴望见到的自然是阅读市场能够紧贴时代,花样翻新。于是除去往年的各图书节、读书节之外,为围绕4•23世界读书日,2018年北京全民阅读重点策划的“阅读马拉松”活动业已启动。本次活动,主要形式是号召全市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军营、敬老院、新型阅读空间等都参与阅读推广、举办阅读活动,形成浓厚的阅读新风尚。

北京市政府旨在以此来牵引全城尚读活动形成合力,通过统一辅导、统一授权、统一宣传,形成强大的牵引力,这快速且高效地调动了广大京城读者的积极性,也让每一个读者深切受益。

234——这是本次活动最核心的一个数字,它代表了参与本次活动的、遍布全北京、各具特色,指向不同读者群体,包含不同阅读内容的总计“234家阅读空间”,前文所提及的各个公共阅读空间亦在此列。相信在这马拉松的一年里,京城书韵势必氤氲弥漫,缭绕京城。

书,抛开进步的阶梯、世界的钥匙等含义不谈,它必是一个具有文化诉求,文化积淀、文化涵养的民族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它也必是一个具有千年文化厚重感,以及千年文化积淀的古城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一层砖塔千章卷,正阳书局守护着京城文化一隅,而千百个阅读空间,千万家书店,也在默默温养着北京这座城市。

一抹斜阳下,书香满京城,文化之路任重而道远,阅读之心却轻松而明快。能够通过不懈努力使表里相合,让读书人有书可读,有处可居,可谓古城上善,大妙不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