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等院校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对策

时间:2024-08-31

郑业萌++宋捷+++杨现德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高校与地方经济双向关联与协调发展的现状,研究高校与区域经济双向关联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分析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给高校学科专业提供的平台,提出了高校谋求与地方经济双赢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院校 地方经济 融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249-02

高等院校是人类文明中最先进文化的传播场所,是最前沿文化的创新基地,负有培养高端人才,促进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社会的重要使命。当今世界,凡是经济发达历史悠久的地方,总能看到著名高校的影子,比如剑桥的剑桥大学,波士顿的哈佛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等等,这些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与高速发展,地方经济对高新技术高新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如何抓住这个大的趋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如何与高校展开良性互动,利用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发展地方经济,成为摆在高校和地方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研究和探讨高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将高校擅长的科研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高等院校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的现状,为了谋求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1 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与地方经济的结合有多种方式,其中最突出的是高校与地方共建实训基地模式。这种高校与地方经济融合的表现方式并不鲜见,高等教育的发展本就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地方的发展也一定会推动高校本身层次的提高。高校与地方、社会、企业应是紧密结合的主体,建立实训基地是高校进行校企合作,融入地方经济的一种主要的方式。但据了解,目前高等院校的各类实训基地主要是自建或在合作企业挂牌,尚没有或缺少校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已较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屡屡出现,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困扰高校的难题之一。这个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实践实训技能,走入用人单位后,无法为企业迅速创造效益,企业也没有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实训的足够机会,而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做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培养动手能力,避免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所需,与高校合作,开设各种技能培训课程或培训班,培养毕业后即可上岗的专门人才,对培训合格的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保障其就业,这既保障了大学生的就业率,也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员工提供了捷径。近年来,部分高校和企业已经在这件事上尝到了甜头,高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地方经济亟需的专门课程或热门专业,与地方名企共建实训基地,培养了一批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些实践实训基地本身还可以对社会开放,成为社会职业培训、岗位技能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场所,也可以作为继续教育的基地。

2 高等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要进行全方位产学研的结合

所谓产学研合作,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利用各自所长进行全方位合作交流,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性优势。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校已经从传统的教书育人的场所,转变为与地方经济高度融合,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科研院所。高校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与地方经济充分融合,在融合中体现自身价值,与地方经济互惠互利,进行全方位的产学研结合。

要打造全方位的高校与地方产学研的结合,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由地方政府牵头,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学研结构和运行体制。产学研的合作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全社会的参与,由地方政府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二者双作用的运行体制,可以大大加速高校的科学研究成果向地方产学研的转化。

(2)做好产学研中各种资源的整合工作,做好产学研各方的目标定位工作。产学研的全方位合作要求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整合内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在学科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诸多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从而更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应做好整体布局规划,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明确政府、地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的职责和义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使各方在定位明确的情况下,各司其职,发挥产学研合作的最大优势,从而让产学研合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3)做好产学研合作中的监督、监管和服务的能力。产学研合作涉及各方利益众多,需要加强监督监管,用制度保证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展开,对违规者要坚决处理,保证产学研合作始终沿着正确有序的轨迹运行。在具体的合作中,可以考虑引入中介服务结构,政府制定科学规范的利益分配原则和产权归属细则,并监督整个产学研合作的全过程,通过多种手段,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从而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进行。

3 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高校近年来的扩招,只求生源,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不少高校毕业生毕业就失业,迷失在就业大军中。高校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闭门造车。融入地方,融入社会需求,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好方向,订单培养模式,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订单培养模式在目前的高等院校中仅在部分企业自办高职院校有所开展,普通本科院校通常开展此类模式的不多。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应用类本科生在就业中越来越吃香,这从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升本科院校多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即可看出端倪。开展订单式应用型本科教育,学生就业有保障,企业用人不需要培训,签约即上岗,是一个双赢的行为。endprint

另外,高校培养人才,不应仅限于培养在校的全日制学生,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完善高等教育培训体系上取得突破。以山东省为例,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加工业众多,对产业工人需求量极大,亟需高层次的培训机构培养出合格的产业工人。山东高校可以根据这一需求,设立相关的培训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自身也可以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在高校融合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实训基地问题,学生订单培养问题,学生就业问题等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或者解决办法。

再比如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试点部分专业采用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非常有利于近年来正方兴未艾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后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 高等院校教学要针对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类型实施相关职业技能教育

职业技能教育是针对某种职业,开展该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培训,以实训为主,辅以职业所需的专业课程知识,在实践中培养专业人才的特色教育,职业教育与国家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并列为我国四大教育类型。

高等院校传统上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技能教育有所欠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人才教育模式的转变,开展针对地方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教育成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途径。

有别于传统教育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教育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常见的职业技能教育有电脑技能方面的培训,软件与动漫设计开发制作之类的培训,汽修方面的培训,厨师电焊等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等。过去,职业资格证书通常都是企业一线工人或管理者考取的资格证书,普通高校在校生考取的并不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高校职业技能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技能教育,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课程等方法,使在校的本科生也可以得到国家认可的各类技能证书,这既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也有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由于在校期间就有针对职业技能的各种培养,社会上常常诟病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现象在这些毕业生身上将大大减少。可以说,这样的学生,出门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到单位就能立刻上手,大大加强了大学生的竞争力,也让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更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高校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前途是光明和广阔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与地方经济社会有充分的合作发展前景,二者的融合对接能够充分发挥、弥补各自的科研优势,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在优势科研方向上的竞争力。融入地方社会经济还有利于高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特色资源形成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促进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特色的培育,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方法论[M].经济金融论坛,2005.

[2] 陈向荣.浅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经济论坛,2007(20).

[3] 郑存库.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区域化联合[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

[4] 邱瑜.地方高校应彰显为地方服务的功能[J].航海教育研究,2006(3).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