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改理念下普通高中特色办学的思考与行动

时间:2024-08-31

赵高栓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积极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白水县仓颉中学特色教育实践为例,试对普通高中特色办学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普通高中 特色办学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17-02

白水县仓颉中学地处白水县城雷公路南侧,占地100余亩,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学校始建于2009年,是渭北地区新建的一所高投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具有浓厚现代化气息的全日制公办高级中学。现有69个教学班。学生3100余人,专职教师220余人,全部为中青年教师,其中40人为师大毕业的优秀免费师范生。学校以“怀家长之心,以质量立校,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形成了书香浓郁的人文校园、饱含亲情的全员育人,全面提升的高效课堂,谋求发展的校本研修、团结和谐的自主管理等办学特色。短短两年,就获得全国青少年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白水县2011年度教育工作“创新学校”、“文明校园”、年度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总体来说,该校的特色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智慧教师群体、校本教研、有效管理、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展开。

1 立足生长点,创建特色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是学校管理中最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发展和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长效力量,学校文化代表着现代学校的实力、磁力、张力和个性。独特的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特色建设最本质的标志。因此,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仓颉中学非常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着力营造凸显特色品牌的文化氛围。仓颉中学因“文字初祖”—— 仓颉而得名,在建校之初,学校就以“仓颉故里,名校启航”为口号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学校全体成员认真讨论并制定了“弘德,尚学,创新,求是”的校训,形成“人文,包容,和谐,自然”的校风,着力于打造“爱生,敬业,高远,大气”的教风和“惜时,乐学,坚毅诚信”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富含文化内涵的校园建筑和景点设置,多彩的艺术长廊,分层规划的主题版块等,处处彰显着“和谐”之美和“发展”的生机,发挥着校园环境的艺术感化功能。藏书10余万册的图书馆、可容纳千人同时阅读的阅览室、校刊《起航》、《仓颉中学文学报》、校园广播站、电子阅览室及教室的校园网络及各具特色、人人参与制作的班级文化活动,均拓宽着学生的视野,构建着和谐温馨的精神家园和书香浓郁的人文校园,使全体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得到浸润、感染和熏陶,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培养情感,为一生的素质发展积蓄了经久不衰的动力。

2 抓好关键因素,打造智慧型教师群体

教师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文化构成,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主题,只有内化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才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仓颉中学拥有一支较为年轻的教师队伍,他们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易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容易被陈旧的教学观念束缚,有很强的整体发展空间。学校据此将教师发展目标设定为“建设一支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精良的智慧型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实践促进教师发展的途径。如着力营造浓厚的教师学习氛围,倡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团队,不断增强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制定教师成长计划,通过外出学习、专家交流、教师之间结对子、经常性地相互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狠抓教师培养;创设相对开放、宽松和自由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在对话交流中学习,在碰撞中思索创新,在实践中改革提升;高度评价教师敬业爱岗、埋头苦干的职业奉献精神,严谨治学、自强自励的进取精神和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的协作精神,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表彰激励;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使教师学会在阅读中思考提升,在交流中分享智慧,改变自己的生命状态,增强文化底蕴和师德修养,体会到教师职业价值与生命价值的内在统一,享受职业的幸福感。

3 寻找战略突破口,深入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特色办学的战略突破口,“适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宪法”。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编制、改造、实施、评价,其目的在于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的实施,应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学校自身办学特色。

仓颉中学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从本校的工作优势、物质条件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出发,建立了与特色建设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科教学特色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项选择。如编订校本教材、校本作业、导学案等,把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强势发展的教育观念渗透到课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中;打造高效课堂,确定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机制,要求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要多练、多说、多讨论、多总结,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当堂训练,课前课后展示,促进师生教学共同进步;与清华同方教师发展研究会及省内外名校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互动观摩平台,与渭南师院建立了陕西省校地共建中小学校本研修试验区,鼓励教师进行校本研修,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科研水平快速提升;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将适应学生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给学生架设多样化的发展平台,铺就多元化的成才道路,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

4 创新内部机制,进行有效管理

古语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良好的管理能极大地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增长。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 教职工—— 学生,是一个由“人—— 人—— 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存异等关系。仓颉中学立足“和谐”,努力探寻既适合校情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管理机制,使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主体都能在各自利益的合理主张中自由地生长,形成有利于整体发展的“一致”,以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保持积极前进的力量和希望。如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变“禁止”为“管理”,化阻力为动力;在教务管理中变“管理”为“服务”,做好教师的服务员;在课堂管理中变“圈养”为“放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校务管理中变“为”人服务为“让”人服务。确立“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四全”管理模式。在班级设置上实行小班教学,每位教师承担十余名学生的跟踪管理工作,对学生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发展上规划,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教师的关爱。积极探索课改新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课堂上,由教师编制导学案,班内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寻者,成为课堂的主人;班级的日常管理、学习小组的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文化展示以及校内各类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组织。和谐自主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师生的智慧,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激发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令他们充分体验到自主参与和生命价值的内在统一,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5 丰富活动载体,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特色办学的终极目标是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仓颉中学围绕学校办学的目标、任务,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活动,使教育挣脱说教灌输的桎梏,通过活动载体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了丰富育人内涵,拓宽素质教育渠道,学校经常性地开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科技、信息技术等课外兴趣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文学社、健美操社、美术社、音乐社、舞蹈社、体育社、书法社、信息技术社、校园之声广播站等大型校级社团和班级社团共五十余个,大胆尝试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校综合实践课课程体系,使社团活动常态化,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志趣”。及时满足学生的“言说”欲望,以“让校园里响起每个人的声音”为口号,拓展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起航》校刊以及学校、班级文学报,班级走廊蓝板、室内白班都成了学生展示和发表的空间。以赛促进,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文娱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潜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书信比赛、校内组织的歌咏比赛、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绘画大赛、硬笔书写大赛、英语演讲赛、原创作文大赛、诗歌朗诵赛、队列队形体操比赛以及校园文化艺术节吸引了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他们的文化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精神风貌、自我管理、身体和心理素质等都有了质的飞跃。

纵观仓颉中学的学校特色建设实践,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特色办学的有益启示。但特色办学不是单纯的效仿,也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特色文化的积淀、生成,坚持,并使之成为学校的精神品格,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只要理清思路,努力实践,坚持渐进式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必能促进独特、优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学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S].新华社,2010-7-29.

[2] 顾明远.也谈特色学校[J].人民教育,2003.

[3] 郑学洲.对办学特色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中国教育学刊,1998(5).

[4] 汪霞.可持续发展:21世纪教育的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