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医学检验专业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4-08-31

贺立彩

摘 要:针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验教学与见习和实习相结合及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与指标等改革措施。这将为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及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分子诊断学 实验教学 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36-01

分子诊断学已逐渐成为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临床检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联系临床与基础学科的桥梁,为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1,2]。实验教学在分子诊断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分子诊断学基本技术与技能训练的主要方式。因此,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能否培养出复合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使其毕业后能在医院检验科和卫生检验检疫等相关单位从事各项检验工作,成为专业的医学检验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对现有的分子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子诊断学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中开设的时间较晚,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时间不足十年[1],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目前分子诊断实验教学所涉及的实验大多是基本技能性实验,属于验证实验。实验内容比较陈旧,多为DNA分离纯化、分子克隆等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往往脱离临床实际应用,不能满足医学检验专业的需要。此外,验证性实验缺乏应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不能满足培养应用性、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2 改革的方案

2.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一个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非常重要,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基本技能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

基本技能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技能,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如现在高校普遍开展的PCR扩增、酶切、连接、转化和质粒提取等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操作即属于此种类型[3]。这类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但仅有基本技能性实验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北大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在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讨会上说:“实验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实验测量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这是最基本的,验证则应放在比较次要的地位”。故而应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应用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这类实验强调实验设计、实验思路、实验技术设计,倡导学生热爱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质。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模式由“学院型”向“实用型”的转化。在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疾病为主线,设计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及药物基因组学四个基因诊断领域相关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增强了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考问题的能力;要选择仪器和方法,这一过程就必须经过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观察分析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这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2.2 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教学与见习、实习互动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不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安排分子诊断学的见习,在结束专业课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临床实习。由于分子诊断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随着分子诊断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一些教材上曾经经典的分子诊断方法已经被新的方法所取代,使得教学与临床应用的脱节也日益显著。利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检验系、检验科“院系合一”的优势,在理论课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教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实地进行实验。所以,应打破原来的专业课学习后再见习、实习的模式,将实验教学与见习、实习相结合,实现与临床应用的初步接轨。

2.3 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与指标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实验教学的评估流于形式,通常是实验课后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交给带教老师,老师做出简单的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往往简单的写一下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结果,很少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总结,对不成功的实验也很少能做一个合理的分析解释。这明显违背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实验教学达标评估方法应包括:(1)平时实验报告(30%),考查实验课后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重点考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实验考试(30%),设计多个考试题目,随机抽签决定每位同学的考试内容,进行操作考试,检测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40%),这部分内容的比例应适当地加大。首先,学生需对自己实验设计的基本情况、思路、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答辩,由带教老师对实验设计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最后,由学生实施该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实验教学考查重点和方式、方法的改变将引导学生积极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语

综上,目前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加强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与指标将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建新.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137-139.

[2] 吕建新,尹一兵.分子诊断学[M].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 高基民.分子诊断学实验指导[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