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纺织品设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

时间:2024-08-31

张瑞云,钱文华,郭腊梅,章 倩

(东华大学 a.纺织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纺织行业以加工纺织产品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纺织原料到成品的整体设计是提升产品竞争力、拉动消费活跃度的必要手段。在纺织服装高等教育中,几乎所有纺织类高校都设有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我校(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于2010年在纺织品设计专业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造工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校内教学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国内学习与国际交流学习相结合的“三结合”教育模式。***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为实现这一目标,许多高校积极探索专业课程结合文化素养等课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新模式[2]。本文尝试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意义角度,对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纺织品设计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

一、 “纺织品设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纺织品设计专业是培养以纺织工程为背景,兼具纺织品艺术设计与鉴赏能力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从事纺织品创意设计、纺织工程产品开发、艺术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专门人才。“纺织品设计学”是我校纺织品设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该课程的思政建设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人格品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3-4]。为此,课程建设除专业知识传授外,更要注重课程内容德育和人文内涵的挖掘,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二、 “纺织品设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1. 课程思政建设主旨

(1) 课程德育、人文内涵和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渗透。纺织品作为纺织工业的制备对象、市场流通内容和大众消费产品,充分体现了科技和时尚的融合,同时悠久的纺织加工历史和广泛的国际元素也使纺织品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纺织品设计学”课程要深入挖掘纺织品在科技、时尚和文化中的德育、人文内涵和时代元素,深化和完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在课程知识讲授过程中渗透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

(2) 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然而国内纺织品设计人员的创造力严重匮乏。“纺织品设计学”课程教学要注重设计的创造原动力,把握国内外时尚气息并进行创造性消化和创新性吸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以及为实现纺织强国而努力的志向和意识,设计出更多纺织精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课程在科学梳理专业教学内容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在纺织品的外观形态设计、内在特性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和综合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强课内外实践环节,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经验,最后进行理论总结。同时综合产品开发实践环节以团队合作形式展开,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工程实践活动,设计开发出既凝聚集体创造力又富含个性和本土文化的纺织产品。

2.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现有的“纺织品设计学”课程教学主体内容是从纺织品的色彩、图案、纹理和光泽等外观形态设计,性能和功能等内在特征设计,以及结构和加工工艺等生产技术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专业知识的介绍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1) 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后,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修订。在概论部分,增加对纺织品设计背景、现状以及方法和理论等的描述,并融入哲学和思政的内容;在纺织品外观形态设计部分,增加纺织品文化传承与思政的相关内容;在纺织品内在特性设计部分,增加纺织品的科技内涵与创新设计相关内容;在纺织品生产技术设计部分,增加中外生产技术差异与智能制造相关知识。

(2) 课堂讨论。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形式,增加课堂讨论与课内外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环节邀请专家做讲座,穿插育人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纺织专业和建设纺织强国的意识。

(3) 课程实践。课程实践形式包括基于艺术创作的纺织品设计实践,基于工艺设计和上机制织的纺织品实物制作实践,基于产品内在特性设计的实物制作和测试实践。层次递进的系列实践技能培训,可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效深化“做中学、练中学”的实践效果[5]。

(4) 课外学习与训练。课外组织学生参观生产企业和面料展览会,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设计比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战环节中,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多方面积累设计经验和提升创新能力[5]。

(5) 前沿教学。针对前沿创新性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课后进行信息查阅和讨论,从思政角度以报告或心得的形式进行总结,对典型报告进行课堂分析、评价和分享。

3.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1)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课程采取校内专业教师讲授、校外专家指导、师生交流讨论、习题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同时借助专用课件、实物投影、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内在评价与效果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2)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平台体系。课程平台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中所渗透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创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为教学实施手段,以崭新的育人思路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系统补充“纺织品设计学”课程的思政育人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对新增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形成规范的专业课程文本框架,并补充课程思政内容新课件,形成规范的课程思政教学平台体系。

三、 “纺织品设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对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纺织品设计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后,在学习纺织品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纺织品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纺织品艺术创新设计素质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有助于国内设计人才队伍的壮大和纺织产业的良好发展。

2. 从德育和思政层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纺织品设计学”课程内容中,对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渗透,有助于学生在思政、哲学、人文等更高层面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政治熏陶和德育内涵的融入,可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实现纺织强国而努力的志向,在设计纺织精品方面能够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

3.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突出个性

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一是有利于巩固学生对专业课程及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有助于培养个性突出的设计人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四、 结语

“纺织品设计学”课程内容丰富,除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可挖掘德育和人文内涵,可融入设计方法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纺织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载体。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提升纺织品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平台体系建设水平,加强教学团队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这样才能在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中发挥作用。教学平台体系建设首先需要补充与德育内涵和时代要素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要系统建设教材和电子化文档等材料,最后要丰富和完善各种媒体形式的辅助教学材料,以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高质量实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