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晓锋,周建亨,戴 韬
(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
王晓锋,周建亨,戴韬
(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摘要:围绕培养创新性、工程实践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研究物流管理理论的传授与物流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体系。基于相关专业知识点的整合与细分提出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方案,并通过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等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课程群网络平台建设完善教学互动,从而较系统地解决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养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建设;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一、 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福音,也是对上海建设全球物流中心的关键支撑。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贸易自由化将扩大货物自由流动的空间,促使越来越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自贸区内企业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幅增加,自贸区的货物自由贸易、金融自由流通,以及进出口服务贸易会更加活跃。而自由贸易活跃度提高,必将利好国际航运、国际货代、港口、保税物流等多个直接相关产业,开启一场物流“盛宴”。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对物流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自贸区内的物流企业,它将带动整个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业的成长和发展。物流行业信息在不断地给我校(东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7位,属于5星级专业,并且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直接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还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具备上述学科融合、专业领先的优势,更应大胆创新,提出具有创新性、可操作和可复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为培养高端物流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
物流管理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及经营管理。它具有学科范围广、实践应用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物流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在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 当前加强物流工程实践技能培养的手段之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教学案例、现场图片及视频录像等,但学生或是看了热闹,无法真正深入领会,或是由于教学材料设计得不合理,使得学生对物流工作有“低端、脏、乱、差”等印象,因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正确择业。
(2) 我校作为一所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重点院校,在教学中还要强调专业的科学研究活动。如果仅是呈现实例、案例和操作性技能知识,片面地强调应用性、实践性,而没有仔细设计呈现的方式和过程,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实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与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不相符,也无法很好地实现研究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设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既保证有扎实的实践性,又能超越定位于一线物流作业的做法,将专业的实践性与专业的科学研究相联系,创新性地设计一些教学资源,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与实现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是当前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已经有一批教育研究者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理念与方案。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义,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兼具,具有全局观、整体观、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从实际来看,美国一项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端的物流管理人员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对物流管理概念,包括从简单的仓储、运输到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策略为主的本科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特性。
在培养方式上,针对各种教学对象,国内外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本科教育中,李庆明提出了“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目标。在研究生教育中,孙卫等对美国的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实践教学手段予以肯定。刘峰涛等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为例,采用项目管理理论中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提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管理思路。刘丹提出了“产学研”教学理念与校企互动机制,从课程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两方面完善教学计划。王晓锋构建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物流实验室为平台,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社会实践、物流案例教学、课程实践、物流模拟实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论文等,并进行系统化研究与实施,使之成为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针对案例教学,张剑芳提出适应多元化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刘彬斌将过程管理理念引入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物流学教学与评价质量控制方法。
总体来说,无论是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还是人才培养的方式设计,都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但是针对我校的实际,仍需要设计一整套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方案。本文在以下两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提出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为探索创新性、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2) 提出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课程群的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这些建设方案不仅应具有创新性,而且应具有可操作性,为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方法。
二、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1. 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群建设框架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内容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该体系中,课程群体系的建立是实施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如何建立适应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和基于能力体系的课程群体系成为整个架构的关键。
2. 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三阶段培养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以下两类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1) 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国际物流服务人才,包括海运或航运管理、港口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 适应国际化都市经济与生活发展要求的城市物流设计规划和服务人才,包括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急物流、逆向物流、港口物流、国际采购、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针对以上两类物流专业人才均需具备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三阶段培养体系,将教学定位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
第一阶段: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素养的培养。这类能力在大一、大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的培养中落实。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企业业务模拟、第三方物流模拟、国际物流模拟等一体化的专业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理解物流业务,熟悉物流运作,逐步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分析与运作优化方法,提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供应链建模能力。这类能力的培养在大三的教学中落实。
第三阶段:从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实践等专业综合性课程,以及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物流设计大赛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从实验认知到企业实践直至综合应用中提升物流系统规划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 三阶段培养体系下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
以三阶段能力体系为框架,归纳分析各能力框架下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点梳理与整合,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研究物流管理理论的传授与物流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体系,最终确立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为基础,展开物流管理基础、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四个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理顺课程教学内容,保证群内课程知识点的连贯性与群间课程的协同性。课程群划分方案见图2。
三、 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方案
1. 基于课程群的物流案例群贯通式建设
(1) 建设群内的贯通式案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作支撑, 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层面,学生只能了解某个理论知识的应用,而不明白为什么应用,以及在什么业务环境下应用,造成了案例教学与物流实践的脱节。因此,以课程群的形式将多门相关课程绑定,建设群内各门课程的贯通式案例,让案例能够贯穿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并在多门课程中进行综合应用,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将案例融入到物流专业教学中。
图2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结构
(2) 通过企业实践、物流设计大赛等建设案例库。真正好的案例一定来源于企业实践,通过学生的企业实践收集企业案例素材、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方式,师生真正参与的企业案例才更具有典型性,更能深入进行研究和进行企业实践应用。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完善案例库。
2. 基于课程群的物流实践一体化建设方案
基于课程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物流实践一体化方案,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即围绕培养创新性、工程实践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阶段实施的物流实践教学。包括第一阶段物流体验性实践环节,结合物流综合管理课程群理论教学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物流专业系统实践环节和第三阶段的物流综合应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三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认知—实践—综合应用逐层递进,形成一种全程不间断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 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
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上网,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将最新成果及时展示和分享。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建设,我们根据四个课程群组织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网站,实现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四、 结语
图3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系统架构
本文提出了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以及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平台建设。本文的研究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德才,王俊.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几点认识.研究生教育与研究,2011(6):53-57.
[2]黄勤,陈玲,李楠,等.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2): 112-114.
[3]李庆明.物流人才培养应准确把握宽口径重基础的科学含义.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 30(12):119-120.
[4]孙卫,侯凯,唐树凯.美国商学院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及其启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92-96.
[5]刘峰涛,王扶东,王晓锋.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管理: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制定为例.纺织教育,2010,25(6):47-50.
[6]刘丹.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7):128-130.
[7]王晓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83-85.
[8]张剑芳. 案例教学在物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30(11):114-115.
[9]刘彬斌.基于SPC方法的物流学教学与评价改革探索:一个案例研究报告.物流技术,2015,34(8):291-293.
新书介绍
书名: 《设计色彩表现:物象》
作者: 邬海青 定价: 49.00元 书号: 9787566906199
开本: 16开
简介:该书通过运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相关知识来综合分析色彩的规律性和理论性,激发学生对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和抽象色彩等造型规律的研究。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如装饰色彩、色调练习、色彩归纳练习等)来诠释设计色彩课程,最终让学生能够以包容性、多角度性来建立未来的设计色彩思维,掌握运用设计色彩的能力,并最终达到设计色彩课程的根本目的。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2016-02-2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6)01-0045-05
作者简介:王晓锋(1975—),女,山西太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E-mail:xfwang@dhu.edu.cn
基金项目:东华大学2014年度校级教学改革建设项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