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服装工作室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时间:2024-08-31

陈长美,陈思云

(广东科技学院 艺术系,广东 东莞 523083)



服装工作室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陈长美,陈思云

(广东科技学院 艺术系,广东 东莞 523083)

摘要:服装工作室教学已经被一些高校引进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文章总结归纳服装工作室的类型,分析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同时指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服装工作室;人才培养;类型;功能

工作室被引进高等院校参与人才培养已经非常普及了。自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学校中设立第一个工作室开始,经过100多年的演化与发展,工作室不仅在各个产业竞争中竞相发挥作用,各个院校也把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尤其是服装这类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很多院校都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参与服装专业人才培养。

一、 服装工作室的类型

目前在高校中,服装工作室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服装设计工作室

服装设计的概念比较宽泛,所以有的院校将服装设计工作室进行细分,比如成衣设计工作室、品牌设计工作室等,但它们的功能是相似的,即模拟企业中的设计场景,让学生参与服装设计这门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服装市场中,也有这一类设计工作室,而且名目繁多,然而它们的功能都差不多,主要是承接服装企业的设计工作,有的还提供产品企划、面料色彩搭配和样衣制作等。

2. 服装制版工作室

服装制版工作室在服装人才培养中主要承担服装结构或制版、服装工艺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拟企业制版室的场景,把这两门课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制版与工艺能力。这样的工作室在服装市场中也非常多,主要是承接服装企业的制版、样衣制作和排料图的设计工作,有的工作室也为企业提供所有码数的工业样板与样衣。

3. 以知名教师命名的工作室

这类工作室在服装市场与高校中也比较多,其具体的功能要看这位教师的影响力在哪些方面,是擅长设计、制版、品牌策划,还是擅长图案设计,实际上它就是名师工作室。

二、 服装工作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1. 对外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

高校中的服装工作室和产业中的其他竞争者一样,承接企业的一部分外包业务,有的服装工作室与企业合作进行商品开发。对于学生来说,进入这类企业性质的工作室,与市场接轨,能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毕业后可以更快地融入市场。但是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工作室工作。

2. 对内参与课程实践教学

高校中的服装工作室的建立主要为校内人才培养服务,承担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参与对外的市场竞争与合作。在工作室内,也模拟企业的工作场景,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完成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和服装工艺的实践教学。它模拟的场景与实际比较接近,在教学中的使用也比较灵活。所以一部分院校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有些课程必须在工作室完成;也有些院校采用“平台+工作室”制教学,就是一、二年级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然后进入工作室进行专业学习。

3. 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校中的服装工作室的功能着重于开拓学生的专业思维,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从某种设计角度进行思维的开拓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感受[1]。这也是名师工作室的主要功能。名师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与指导,拓宽学生的专项思维领域。当然也有针对国内外设计比赛,在工作室内组织、鼓励并支持、指导学生参加,从而扩宽学生的视野[2]。

三、 服装工作室进行人才培养状况的分析

1. 优势

(1) 开放式教学,淡化“教室”与“课程”概念。因为工作室是开放式的,所以课堂与课程的概念得以延伸[3]。教室不再是固定的房间,而是模拟的实际工作环境,也可以延伸到图书馆、面辅料市场、公司等。课程不再是传统的各门课程,而是由模块或项目把一些课程整合了或是替代了。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是被动地学习一门门课程,也不是固定在教室内学习,而是可以有一定自由度与空间的综合式或专项的训练。通过工作室,可以使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得以整合。

(2) 是校企合作的另一种形式。因为工作室兼有市场竞争功能,所以它其实就是一个“企业”,或是连接企业的一根纽带。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工作室”工作与实习,获得一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因为参与市场竞争可以得到真实的项目,同时又是学校所拥有的工作室,所以学校可以灵活地进行人才培养。这是校企合作的另外一种形式,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缩短与企业岗位的距离,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

(3) 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工作室融合了师傅带徒弟的“师徒式”教学和现代工作室的“项目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工作室内教师只是指导者与组织者,学生是实际操作者,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和教师充分互动,而教师可以因项目、因人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 不足之处

(1) 对学生人数和岗位的限制。任何院校所建立的工作室的个数与类别总是有限的,而且规模与功能是一定的。而我们所培养的专业人才面对的却是一个岗位群,不是某一个固定的岗位,学生也难以在学校就把自己定位于某一个岗位。所以工作室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培养要求。此外,如果学生众多,比如一个班级四五十人都进工作室,那么工作室的规模就需要建得和实训室一样,这个时候的工作室和实训室的作用是一样的了。

(2) 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服装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果实训室和实训设备完善,再加上教学方法创新,同样可以在实训室内完成工作室所有的项目与任务,这时工作室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如果工作室是参与市场竞争类型的,就必然强调效益性,它就会选择能发挥较大效益的学生,这样容易与学校的教学要求产生脱节。

(3) 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工作室模式需要组织不同的专业教师与学生来完成某些项目,因此,工作室的负责人必须能组织和协调好教师与学生。如果某一个项目分成几个部分,比如设计归设计专业教师负责,制版归制版专业教师负责,工艺归工艺教师负责,如果衔接不好,就同日常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又是一样的了。所以,工作室模式要求工作室负责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是服装专业的通才。

(4) 替代不了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室毕竟是一个实践的场所,是一个训练技能的地方,有些知识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还需要进行传统方式的教学,例如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学、立体裁剪等。所以工作室还无法替代服装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

四、 结语

采用工作室模式参与人才培养,需要明确它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融合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若是想建立

融各种功能于一体的工作室,并能够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负责人具备很好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并熟悉人才培养规律,否则就易沦为形式。

参考文献:

[1] 宋海玲.如何利用“工作室”模式培养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J].丝绸之路,2012(12):122-123.

[2] 黄永利.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建设的模式类别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7):19-20.

[3] 温振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17-1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5)06-0470-02

作者简介:陈长美(1979—),女,安徽淮南人,讲师,高级技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工艺。E-mail:changmeichen@126.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