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时间:2024-08-31

黄素平,陈春侠,毛 雷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高职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黄素平,陈春侠,毛雷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摘要: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由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监控平台及学校-企业互动学习平台组成。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监控平台和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开发建设了“纺织材料检测”等纺织专业网络平台课程,作为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引入企业员工的实际技能操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视频。实践证明,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无论对师生还是对校企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

当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性特征。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切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之中,这是今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和实践的方向。我校(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开发了“纺织材料检测”等纺织专业网络平台课程,通过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监控平台和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在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构建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本文结合我校纺织专业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的实践,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教学新模式以及企业员工培养新模式。

一、 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的现实需要

构建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有着强烈的现实需要。盐城是我国传统的纺织生产基地,纺织企业较多,但各企业的技术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校企合作的空间较大。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大多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偏离了校企合作的初衷,企业员工和学校教师的交流受到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学校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大部分还是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不能在现场进行指导和教学。因此,校企双方对这种合作模式都希望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1. 高职院校的需要

高职院校基于学生学习和就业的考虑,对构建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较为主动和迫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实的实践环境,和企业的顶岗要求有一定差距。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一个互惠的网络学习平台,既为企业员工培训理论知识提供方便,也为企业员工和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互补提供交流平台,使学生毕业即能适应岗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只着眼于学校内部的教师和学生间教与学的互动,却忽视了企业的参与。学生只能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学校教师互动,不能随时观摩企业工作过程、操作流程等真实现场,不能与企业兼职教师互动。现在,学生可以通过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在线与企业员工视频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一些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缺乏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工作经历,许多教学任务与企业用人的需求脱节。通过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专业教师可以了解企业对所需员工的岗位需求,也可以及时了解企业最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前沿的纺织专业技能要求。

2. 企业的需要

企业从加强员工培训和提高员工素质考虑,对构建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也同样充满热情和期盼。搭建校企网络学习平台对企业员工实现在线网络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和企业培训员工进行交流与学习。同时,企业通过该平台可以发布一些工作场景的视频、流程等信息,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习日后所从事的与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员工对操作技能、生产工艺流程比较熟练,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这影响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而学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得比较多,他们可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二、 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的实践

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主要由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监控平台与学校-企业互动学习平台组成。通过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监控平台,指导教师可以为毕业班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多年来,我校纺织服装学院通过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开发了包括“纺织材料检测”在内的10余门纺织专业网络平台课程,并且还有一些网络平台课程正在建设当中。将这些课程加以整合,可作为企业员工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还要引入企业员工实际的技能操作视频,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视频。

我校构建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一种基于网络的双互动教学模式,实现纺织企业生产现场与课堂教学现场的双向传输

以纺织专业课程教学为例,通过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创设某个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模拟练习。教师同时设置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等互动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和企业员工则通过该平台与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同步互动或者异地互动。通过平台视频,学生了解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流程、最新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最新的纺织加工设备。

2. 教师通过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分层次教学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性发布。由于2015年我校招收的学生有文理兼收的普招生、普高注册生、自主单招生,以及面向中职招收的对口单招生和中职注册生,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而且参差不齐。因而必须采用有区别的教学,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布置有层次的教学任务,通过平台发布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和提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再也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上的45分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3. 通过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促进高职院校对企业的培训和技术服务

现今,企业对新生代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重视。而新生代员工的培训不适合在研究型大学里进行,高职院校应该承担起培训的任务,把企业员工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来做,为员工提供可持续教育的平台。新生代员工受教育程度比他们的父辈高,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网络高手,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备接受培训的基础条件。新生代员工的培训是企业的一项投资,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缺乏管理和教学经验,而只能把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交给高职院校。通常是学校派相关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去,但由于工作原因很多员工并不能按时接受培训,据了解,真正完成培训的员工不足20%。而有了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这些员工就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积累知识,最终达到接受培训的目的。

4. 学校与企业不断充实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

我们除了将纺织专业的多门课程引入网络学习平台,还尝试把企业员工平时的工作场景和技能操作引入平台供学生学习。虽然纺织专业在之前的建设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如何实现网络共享,便于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学习,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使之成为校企共享资源。同时要注意内容的及时充实和更新,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和企业员工的需求。

三、 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尚需解决的问题

我校构建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工作虽已起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使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真正发挥作用。

1. 从学校的角度看

我校引进了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网络资源平台,并对专业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但学校的投入力度还应继续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和平台的管理还应继续加强,要将构建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作为常规工作。同时,要注意对优势学科和目标企业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特色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

的建设。

2. 从企业的角度看

少数企业对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要求校企双方,尤其是学校要主动加大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力度,使企业感受到构建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对企业发展带来的作用,从而积极参与平台建设。

3. 从学生的角度看

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对平台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如何调动学生通过平台进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纪律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要通过一定的奖惩办法,表扬先进,促进后进。

4. 从教师的角度看

尽管教师对平台建设的热情很高,也努力投入到平台的建设中,但由于受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等限制,部分教师对平台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必须对所有教师进行平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能力强的平台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四、 结语

由于校企双方都有自己的优质资源,通过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学校和企业双方获利,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提高。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培训手段,将会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和更辉煌的发展前景。

新书介绍

书名: 《纤维成型技术教程》

作者: 沈青 定价: 29.00元 书号: 9787566907790

开本: 16开

简介:该书是一本以英文编写的教材。全书内容分成7个部分,第1章介绍纤维的历史;第2章介绍纤维的定义、结构和分类;第3章介绍16种根据应用命名的纤维,如工业纤维、复杂纤维、军用纤维、智能纤维等;第4章介绍主要的纤维及其来源,如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等;第5章介绍23种纺丝技术,如熔融纺丝、湿法纺丝、干法纺丝、凝胶纺丝等;第6章介绍纤维的测试与表征技术;第7章通过实例介绍不同的纤维成型技术,涉及11个例子,如一步法合成技术直接制备纳米纤维等。

该书主要面向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适合其他读者阅读参考。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2015-12-09]

项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4jyxm189);安徽工程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2014jyxm2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5)06-0485-03

作者简介:黄素平(1969—),女,江苏泰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纺织品设计与检测。E-mail:hspyctc@126.com

基金项目:2014年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学改革项目(ygyj32);2015年度全国纺织服装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ZWH-150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