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创作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胥筝筝,郑宪恒

(1.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创作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胥筝筝1,郑宪恒2

(1.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从“创作实践”课程的特点及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出发,分析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创作实践”课程的必要性,提出小组任务型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方案,具体论述服装设计专业“创作实践”课程各个环节的开展,并给出较为详实的实施流程。

关键词:“创作实践”课程;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

“创作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集中性实践课程。它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服装艺术设计与史料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入民间进行对课题任务的考察,完成从理性知识到感官再认识以获得形象而立体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即由抽象到具象再还原为形象。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1]。

一、 “创作实践”课程与体验式教学

1. “创作实践”课程的特点

采风教学是按照专业的分类和要求,在生活中发现有用的、自然的、人文的、民间流传的各类素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收集起来[2]。采风教学是专业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艺术设计专业(050408)就有艺术设计采风的教学环节[3]。学生可以通过专业采风实践为创作设计提供大量的素材,深切感受传统文化,感受民间文化,培养多元化、多视角的设计思维,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和鉴赏能力。它不只是一项实践技能,实现学习知识向培养能力的转化,更多的是关注艺术与人类的关系,让艺术融入生活。

首先,从民俗角度来说。随着中西部差距的缩小,民族的建筑、手工土织布、银饰等逐渐被现代化新型面料及金银钻戒所替代,已不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趋势在体现一统化的同时也传达了传统民间艺术的渐趋消亡,因此传承、发展和保护自然及人文景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更为紧迫。创作实践的安排也是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考察民族艺术的同时,将其传承与再创新。

其次,从现代设计的趋势分析。设计思维灵活而多变,设计题材广泛,且伴随新技术、新手段而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不难发现,现代的设计大师开始走复古、回归的路线。以服装设计为例,地域民族艺术及其元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我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创作的“鼎盛时代”、张肇达创作的“西双版纳”“紫禁城”等,这一系列作品都极具民族特色。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设计学科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些都需要现代人去认识、去加强,从而更好地去考察与研究。

2. 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体验式教学思想由来已久,如何将之运用于创作实践教学中,并结合时尚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相适应的人才是本文研究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 体验式教学能寓教于乐、 寓教于演、 寓教于练、 寓教于行[4],能将对事物的认知与情感融合,根据教师所安排的实践项目,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在采风途中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沟通能深刻地领悟其中的设计语言,并通过采风报告提高自己分析、设计、思考的能力。基于此,体验式教学正好迎合了“创作实践”课的需要。

二、 “创作实践”课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内容

1. 总体设计

基于体验式教学(其流程图见图1),以培养服装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作实践”课以采风过程中各民俗要素为教学内容。在采风考察时,采取小组任务型,安排一定的实践项目,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学生设计的观察及创作能力。安排3周的时间进行校外田野考察,1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资料整理及调研报告撰写。绍兴文理学院服装艺术设计20111班的“创作实践”课安排在第六学期第14、15周,但在第五学期已经启动实践方案的制订,包括大致方向、途经的地区及景点等,有带队教师对方案进行把关。

图1 体验式教学流程图

2. 设计思路

(1) 突出田野考察的体验式学习。一手资料是艺术创作最为重要的因素,体验式考察是设计专业学习的必要环节。课程考察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民族或者自然人文的考察,这些更是体验式“创作实践”课的一大特色。比如刺绣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羌族刺绣的特色是什么?与汉族刺绣有何不同?这些可以通过当地实实在在的实物得以验证。

(2) 理论与实践同步。以布置采风调研任务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课题,让学生开展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并在真正的田野考察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将书本的理论知识通过实地的考察予以论证。体验式教学活动中的各考察点相互联系,且外出前要有前期的资料准备及相关知识储备,考察后期再进行归纳、整理与创作。

3. 实施方案

“创作实践”课体验式教学实施图见图2。

图2 “创作实践”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图

4. 教学实施

根据上述总体方案,将“创作实践”课体验式教学进行具体设计,课程为期4周,并依据课程实施流程,将教学过程进行分解,见表1。

表1 “创作实践”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

(续表)

在“创作实践”课后期的创作设计阶段,指导学生设计作品。再通过作品的汇报展览,使学生深刻领会采风考察的意义,将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应用到专业学习中。

三、 结语

“创作实践” 课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学生也愿意去体验自然。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教学理念、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综合创新[5]。以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对采风主题的选定、考察、研习到报告的完成,学生能充分利用专业采风所搜集的素材,以当地的民俗风情为素材原型,经过仔细梳理与精心设计,以及对原创元素的提取、加工与演绎,设计具有民俗风味并符合现代人的时装,传递传统民间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再现传统与现代的多元文化融合;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欣赏美及分析美的能力,体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为本专业的设计获得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养分;同时,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松,夏维奇.“体验式教学”在“民俗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6):140-141.

[2] 王俊民.自然·生活·艺术:艺术设计采风实践与研究[J].艺术教育,2006(2):36-37.

[3] 黄志刚.艺术采风在设计教育中的必要性[J].美术大观,2006(9):108.

[4] 邢伟,方晓波.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4-6.

[5] 李光梓.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初探 [J]. 科技信息,2011(22):10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5)06-0501-03

作者简介:胥筝筝(1987—),女,山东莱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E-mail:xuzheng.68@163.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