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媒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4-04-24

徐轶瑛+郭媛媛+张萌

在当前人类社会愈益凸显重要架构、连通功能的传媒行业,是实现中华复兴的重要力量和推手。

但进入到信息时代,以报纸和杂志为代表的传统纸质媒体子系统,以电视和广播为代表的传统电子媒体子系统,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子系统,已经逐渐模糊了横纵层级概念,三大媒体子系统企业如何在共生、共融中竞争、演变,并相互借鉴与和谐发展,值得探讨。

传媒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传媒企业在行业布局、经营模式和竞争环境等方面,存在一些干扰传媒生态平衡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行业布局方面:传统媒体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实体经济中传统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用来形容完全竞争市场中,传统产业市场饱和后出现的市场供给远大于需求的一种结果。传媒业虽然是较新兴的第三产业,但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开始浮现。

以前过分强调发展规模,盲目扩张,已经造成当下传统媒体产能过剩情况的出现。报纸和期刊的种类逐年增加,但纸质媒体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呈现双下滑趋势。还有许多传统媒体急于新媒体转型,盲目进行技术部门的扩张和新技术的购买,造成了新的产能过剩。如电影院线和荧幕数量直线增长,观影人数增长速度却在递减,影片制作数量逐年递增,各大档期同类型同量级影片扎堆上映,大多数都沦为炮灰,总体票房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现象级综艺节目的火爆,也促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增加呈井喷态势。这些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人员流动频繁,再加上部分企业注册信息与实际不符,为媒介生态健康平衡发展带来挑战。新媒体中的产能过剩也不可避免,APP市场近几年相当火爆,但用户的关注精力有限,许多缺乏特色跟风上线的客户端只能面临长期不被打开的局面。

传媒行业需要用资金去消化过剩的产能,于是传媒公司上市风潮兴起,尤其是新三板的创立,给了许多传媒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合法融资的平台。而在一系列并购失败、业绩承诺无法实现的现实面前,传媒公司的高估值泡沫风险也在显现。“讲故事”、“造概念”的公司终会遭到资本市场的抛弃,那些踏实经营、业绩稳步提升的公司前景才值得青睐。

经营模式方面:部分媒体出现盈利困境。从传媒产业结构来看,其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需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目前,传媒业的营收结构不均衡,主要依赖广告收入。以北京某传统媒体为例,其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69%,而节目发行与交流及报纸发行等经营收入仅占总收入的21%,多元化经营只占10%。许多媒体广告收入占90%以上,少数甚至达到100%。经营收入结构的过于单一,使得传媒行业受广告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大。节目、发行和多元化经营的创收能力不足,因而影响了传媒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数字化广告平台RTB系统和程序化购买方式被广泛使用,广告主追求广告效果可量化,广告转化可追溯等基本需求得以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实现,而曾经无法满足这些基本要求的传统媒体的入口价值降低。不仅如此,许多媒体为了挽回颓势,被迫推进广告包销模式,这一模式将广告主和媒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媒体的广告收入与广告投放效果相关,媒体生产的内容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广告投放者正逐步向媒体操纵者转变,甚至是媒体主动求操纵,产生了严重的身份识别和角色确认困难。在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曾经广告的高利润率时代已经过去,不少媒体已经出现盈利困境。

竞争环境方面:行业良性竞争尚未形成。媒体对于竞争环境的评价较低。某些小范围的媒介市场竞争表现出无序混乱,如2016年11月,凤凰新闻客户端以“不正当竞争”的名义起诉今日头条,原因是今日头条恶意劫持凤凰新闻客户端的流量,不仅在凤凰新闻升级时诱导用户下载今日头条,并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竞购关键词。流量恶斗暴露出了新媒体竞争中的致命短板,反应出新媒体业内竞争之野蛮。虽然新媒体逐步摆脱“流量即王道”的观念,但有的新媒体还是停留在跑马圈地式掠夺用户的发展阶段,甚至不惜造谣诽谤竞争对手。

从行业内部来看,竞争的规范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行业协会监管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力度。行业协会是由优秀的从业者发起,由多个企业的管理人员组成的民间法人团体,是独立于行政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也是二者沟通的桥梁。其次,竞争的规范程度还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完善度和执行度,传媒从业者是媒介生态中最微小的细胞,也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其行为对整个媒介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传媒生态平衡发展策略

传媒生态系统是各种媒介的栖息地,媒体只有生活在平衡健康的生態系统中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命力,媒体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其发展才能有效服务于社会的进步,只有进行媒介生态优化,实现媒介生态的绿色健康发展。

资源利用方面:促进媒体资源共享和整合。尽管新媒体在数字化、多媒体和信息传播技术上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但是,由于网络外部环境和人们媒介接触习惯的惯性,新媒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与传统媒体保持竞争和共生的关系。不同媒体之间,“竞争——合作——竞争”的模式普遍存在。

对于处在媒介生态中的每个媒体来说,只有通过合作扩大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行业中的各类媒体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以这个共识为前提,传媒行业应积极展开交流与互动的活动,通过高峰论坛、专题调研等形式,发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对策。不同的媒体还可以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和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在信息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联手做大区域市场。

“大屏观看,小屏互动”的跨屏行为是目前受众媒介接触习惯最大的特点,用户的跨屏使用习惯也在推动着不同媒体化竞争为合作。近两年,天猫双十一晚会分别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合作,将电商的消费者资源与电视的观众资源加以整合,打造出辐射范围更广的影响力,这种台网联合可以实现渠道、人群以及节目内容上的“三通”,值得媒体借鉴。传统媒体作为优质内容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仍然有巨大的生存和发展价值。传统媒体应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产品,互联网是内容产品传播力拓展的重要渠道,二者分工明确、施展所长、化竞争为合作才能确保媒介生态的良性发展。

产业格局方面:清理传媒行业过剩产能。传媒市场有着自身的净化机制,当某种媒介产品能够迅速获利时,会吸引大量的跟风者和投资人涌入,进而造成产能过剩,形成泡沫。但当涌入的量超过实际需求时,便会出现“挤出效应”,那些包装过度且没有任何价值的产品将会被淘汰。对于身处其中的媒体来说,在享受泡沫带来的虚假繁荣时,更需要冷静的思考。

首先,生产有价值的内容是关键。专业内容制作能力不断升级才是抢占传媒市场份额的终极法宝,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回归内容本身,现象级的话题和热点终究只是一种快消品,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不可能成为市场主流。其次,媒体内部必须完善数字化KPI考核。新媒体平台上,广告投放方最注重的指标是内容的点击量或阅读量,这使得市场上有了刷量工具的存在。虽然刷量行为可以通过各种过滤手段筛查,但从媒体自身来说应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从多方面进行考评,挤去数据中存在的水分,提升有效阅读量。最后,传媒企业应更加专注于业务本身的发展,着力打造支柱性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去掉泡沫之后有长远的发展。

环境建设方面:注重打造媒体生态圈。大传媒时代,传媒产业新的分析框架,不是只关注以内容制造为主的传统媒体业务,而是把传媒产业、通讯产业、IT产业统合起来研究其关联发展,打破产业链条的边界。媒体应该逐步搭建以主业为核心的生态圈,未来的企业竞争不再是品牌竞争,而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生态圈的核心是提供一个平台,使各个成员都能通过这个平台获益,从而吸引更多成员加入,形成生态循环。生态圈对各个成员形成了一种黏性,让各个成员难以离开,难以找到替代品。生态圈的各成员之间有竞争,更有依赖,成员必须共同创造价值,才能实现彼此的利益最大化。由于技术优势,现阶段生态圈的建设是以网络新媒体为主导,可以提供平台的互联网公司成为生态圈的搭建者,同时有权制定规则来保证生态圈持续健康发展。乐视从视频网站拓展到智能硬件终端,小米的生态圈更是从互联网产业直接拓展到生产制造业,但无论何种生态圈,媒体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部分传统媒体被动纳入到 网络媒体搭建的生态圈之中,不得不去适应别人制定的规则,丧失了主动权。传统媒体打造产业生态圈,可以立足互联网IP思维,以主要产品为核心进行多类别开发,打造原创IP。或者跨行业进行资源整合,构建跨行业跨媒体的品牌价值链。

发展路径方面:由资本竞争回归品牌竞争。随着其他领域的大量资金进入传媒行业,部分媒体的发展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保持传媒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回归品牌竞争是關键。

媒体应当有鲜明的品牌意识和个性定位,将媒体特点、媒体文化精神以及主要传播内容有机融合于一体,从而达成与受众群体的有效沟通,创造品牌的印象价值,进而提升品牌知名度。

(作者单位:首都经贸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