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徐艳文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因为秋千设备简单,又融娱乐与健身于一体,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在各地都非常流行。如今,荡秋千在大部分地区成为儿童的专项娱乐活动。
荡秋千的起源,可追溯至数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那时,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不时上树采摘野果或捕猎野兽。在攀缘和奔跑的过程中,他们会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摆动上树或跨越河沟,这就是秋千的雏形。
秋千,最早被称为“千秋”,开始仅是一根固定在高处的绳子,人们用双手抓住垂下的部分来回摆荡,这种风俗在北方少数民族中流行。之后,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地区。汉武帝时,“千秋”被当成祝寿之辞,取“千秋万寿”之意。后来为避忌讳,人们改“千秋”为“秋千”,秋千逐渐演化成固定两根绳子加踏板的形式。到了唐宋时期,荡秋千成为女子玩耍的游戏。
荡秋千的健身效果是全身性的。人随秋千前后摆荡,感到心情舒展放松,既能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又能锻炼身体的平衡性。荡秋千时,人们可以逐渐克服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荡秋千可以训练儿童的前庭觉,促进儿童平衡神经系统的发育。前庭觉又叫平衡觉,是人类感觉中内部感觉的一种。荡秋千时,人们需要控制好身体,这能锻炼腰腹力量,使肌肉协调发育。
荡秋千时,人两手握绳,两臂自然弯曲,可站或坐在板上。从力学角度分析,荡秋千是一种能量转换的过程。人在荡秋千时,如果站或坐在秋千上不动,荡秋千类似于单摆运动。当秋千从最低点荡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系统的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势能。当秋千从最高点荡回到最低点时,系统的势能又转化为系统的动能。自己一个人荡秋千时,如果想让秋千越荡越高,就可以靠在秋千上站起或蹲下来实现。在秋千从最低点荡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如果人慢慢下蹲,相对于站着,重力对重心做功会少一些,减少了势能的消耗。人升至最高点时如果迅速站起,重力势能增大。秋千由最高点荡回到最低点时,人再慢慢下蹲,重心位置下降,重力仍然在做正功。这样,秋千就可以越荡越高了。
哈尼族人每逢节庆都有荡秋千的习俗。哈尼族人的独绳秋千颇具特色,秋千立于斜坡上,4根支架的顶端交叉成十字并用绳捆绑,上有一根横木,横木上拴一根拇指粗的藤條,下端有一扣,藤条中段拴一根约2米长的细藤条。哈尼族人将一只脚踩在扣上或将腿伸入扣中,双手紧握藤条,另一只脚蹬地便可以开始荡秋千。秋千荡得越高,兴味越浓。不能荡秋千的老人,喜欢坐在旁边观看,回忆自己年轻时荡秋千的乐趣。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哈尼族人多用粗绳代替藤条。
荡秋千也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游戏。每逢节日聚会,成群结队的妇女便聚集在大树下或秋千架旁。她们身穿彩色长裙,站在秋千板上,系好保障安全的带子,凭着腰部、臂部的力量,前后摆荡。秋千荡到最高处时,绳几乎与地面平行,人如仙女腾云,优美飘逸。围观者发出阵阵喝彩,场面十分热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