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住宅小区地库设计浅析

时间:2024-08-31

钟明俊

(福建博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5)

住宅小区地库设计浅析

钟明俊

(福建博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5)

基于地下车库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以及科学设计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态度,从地下车库的建筑角度及其结构、设备角度,探讨了地下车库设计时需要关注的若干设计要素。

地下车库;坡道;柱网;层高

0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地产的持续升温,各地住宅开发项目的越来越多,项目规模体量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人车分流问题、停车问题及满足人防面积要求,需配建大体量的地下室,少则几万平方米,多则几十万平方米。地下室的成本投入较大,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已建成的地下车库存在诸多问题,驾驶员不能方便快捷地出、入地下停车场等情况或进入地库后,分不清方向,找不到具体位置,进出地库时严重堵塞或调头不便等情况,比比皆是。同时很多地下室的建设成本投入差异大。究其根本,设计不当是其中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小区地库设计进行系统总结,讨论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

本文主要就地下车库柱距、层高、车位面积、车库出入口做法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以保障地下车库在设计时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且经济、合理。

为了给业主营造一个安全、畅通、高效、有品质的停车环境,为了有效地控好成本,结合笔者这些年的设计经验和教训,在进行地下室停车场的交通规划设计时,本着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态度,进行有效的地库设计。

1 地下车库从建筑角度需注意的设计要素

1.1 地下室出入口设置及坡道组织

地下室出入口设置应综合考虑美观性和实用性要求,需考虑人行、车道疏散,排风排烟效果,景观设计和室内外标识系统和谐统一问题等,符合建筑环境的美观要求,符合居住的使用要求。

按出入口方式,地下车库出入口可分为平入式、坡道式、升降梯式3种类型[1],设计多采用坡道式。为满足人车分流的安全需求及利于景观营造,地下车库车行出入口宜与小区出入口一并考虑,尽量在进入小区前或在进入小区后立即进入地下车库,减少行车道路面积。地下车库若设置在小区中间位置,车行出入口应选择在较为隐蔽的位置,地下车库宜与山墙面平行,以减少对小区居民的干扰,尤其是一层落地住宅的项目,并保证景观空间的完整性。为弱化一般地库入口生硬的感觉,地下车库入口坡道应结合景观统一设计,地下车库入口可考虑适当扩大人行通道面积,并采用立体绿化进行处理,使该区域的景观更为丰富,确保小区整体景观效果。

车库坡道单车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4.0m,双向车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7.0m[1]。

如何进行坡道组织设计,这是地下室出入口设计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衔接内外、贯通地下空间的“咽喉”,占用一定比重的地下车库面积、空间,对设计技术要求较高,通常可采用曲线与直线相结合的方式布置,不同项目需结合场地现有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坡道的坡度和宽度。

1.2 柱网布置

如何进行地下室空间、柱网的布置,需结合地下室的形式来分析,常规有两种形式:附建式地下车库和单建式地下车库[2]。若是附建式地下车库,它的柱网布置要结合其上部的建筑布置情况和总平面布置进行调整。若是单建式地下车库,则可以按合理经济模数进行柱网单元的统一布置。地下车库应集中设置,避免靠墙车道、单车道的情况出现。

地下室柱网尺寸如表1所示,是比较合理、经济的设计尺寸,是否放大,关键是结合项目定位、品质、售价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表1 地下室柱网尺寸参考表 m

1.3 层高

根据采用的结构类型、设备管道、是否设人防区、覆土厚度等因素来进一步确定,严格控制地下车库层高。微型车及小轿车库应满足管道下净高2.20m,通车道净高不低于2.4m,计算净高时须考虑预留设备管道安装量,通常管道应尽量布置在停车区的上方,风管、强弱电管等各管线有序布置,总高度控制在500mm~600mm,若确有难度可考虑消防、强弱电穿梁敷设。

结构形式模壳梁:建筑层高参考值:3.20m(小跨)/3.40m(大跨)。

结构形式井字梁:建筑层高参考值:3.40m(小跨)/3.60m(大跨)。

地下室层高如表2所示,表中的层高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各项目情况存在差异,地库面积如果非常大还需结合人的空间感受调高地库的层高。

表2 地下室层高参考表 m

1.4 覆土厚度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覆土厚度主要受以下几种情况影响较大:是否考虑种植大树、是否考虑堆坡造形、室外是否有埋管、管径多大、覆土多厚、地下室面积多大、找坡长度等诸多因素。常规地下室顶板的覆土深度为0.8m~1.50m。

消防通道部位荷载要求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当景观设计微地形、覆土厚度超过1.5m时,下部宜采用轻质材料进行填充处理,以满足荷载要求和成本控制要求。

1.5 经济指标控制

单车位占用面积:28~32m2/车位(建议指标)。该指标范围内应包括坡道、疏散和人行出入口、风机房,消防设备用房和地下车库配套的设备用房,不含换热站、生活给水泵房、物业用房、小区配建变电站等与地下车库无关的或建设方其它特殊要求的设备用房)。

2 地下车库从地坪、识别系统角度需注意的设计要素

大型地下室要做好车行道规划组织,做好主车道和分区停车规划,否则很难定位好停车位置。同时为避免高峰时段的拥堵和无序情况,做好环形交通组织和进出车库规划安排,从而引导日后车辆管理方向。大型地下停车库就像大型SHOPPING MALL一样,交通主道简明清晰,环道宜控制在一环,单环贯穿式交通组织如图1所示;如地库狭长,也可采用鱼骨状形式,适合尽端小于60m的地库,如图2所示。

图1 单环贯穿式交通组织 图2 鱼骨式交通组织

主道的宽度可在各出车道宽度的基础上加宽1 000mm,两侧设置人行道空间以做到主次分分明,地坪效果图如图3所示。

图3 地坪效果图

如何让业主迅速便捷地找到停车位,这就需要有一套符合整个项目定位和物业管理需要的小区标识设计系统,该设计系统包括:管理疏导标识系统、停车指示系统、分区系统。标识设计可通过颜色、图案形象、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设计,位置可结合地面、墙柱面等明显突出位置进行设置。

3 地下车库从结构、设备角度需注意的设计要素

3.1 排水设计

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是否设置地下室洗车功能,需与项目物业管理团队讨论,是否设置、如何设置洗车设施,涉及口部雨水、冲洗、排污等问题。在地下室口部起终处均应设置一条通长截水沟;若底部为钢筋混凝土底板,按集水井+排水浅沟方式设计排水。排水浅沟、集水井严禁沿车行道设计。盖板采用带胶边耐轮压金属隔栅盖板,不采用水泥盖板。

3.2 结构形式

常规情况优先选用单层地下车库。大型地库顶板与中间层楼板宜优先选用十字梁或井字梁楼盖,在地下车库层高受限制时,可采用无梁楼盖(仅限非人防区),如表3所示。

表3 常规地下楼盖类型分析表

3.3 设备用房

各种设备机房的位置应统筹考虑、集中设置,并满足分期建设的需要。地下室的设备用房尽量先布置在主楼范围之内,尽可能不影响停车位,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主楼地下室的层高,结合设备用房的特点进行布置,最大化地使用地下不规则空间。

4 地下车库从大堂门厅装修角度需注意的设计要素

考虑到目前大部分业主出入小区的主要路线,地库与电梯连接的前厅可以延用地面首层大堂的装修标准和风格,从而提升小区住宅品质。

通过设置采光井让地库与大堂公用采光井采光通风,提高舒适性。地下采光井设置如图4所示。

图4 地下采光井设置示意图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打造出适合未来业主居住需求、档次标准、开发商产品开发要求的地下汽车库,需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设计控制:

(1)功能角度着眼于地下室的空间尺度、交通动线组织、标识设计、照明控制系统、分区划分等;

(2)成本控制角度从地库方案的选择着手,柱网的选择、正负零标高的设定、层高的控制、覆土厚度的设计、综合管网的合理叠加、自然通风的导入等措施。外轮廓要规则,减少侧墙、分区隔墙连续长度,提高车效比,减少每辆车的分摊面积,节约每个车位的成本投入,是地下室成本优化的关键因素,其次考虑如何降低含钢量、混凝土含量、模板使用系数等,从而创造美好又舒适的地下停车环境。

[1] JGJ 100-2015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 毕晓杰.浅析地下车库建筑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

Brief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Basement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ZHONGMingjun

(Fujian BOYORK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uzhou 350005)

Based 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signing and the people - oriented design attitude, from the aspect of architecture, structure and equipment of underground garage, the paper analyses some main points in need of attention when designing underground garage.

Underground garage; Ramp; Column grid; Storey height

钟明俊(1979.09- ),男,工程师。

E-mail:22647032@qq.com

2017-03-09

TU2

A

1004-6135(2017)07-0041-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