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生态设计在城市废弃地改造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胡冰心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092)

论生态设计在城市废弃地改造中的应用

胡冰心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092)

文章从“生态设计”的概念与城市废弃地改造设计的关系入手。以两个典型ASLA获奖的雨水花园为例,阐述了基本概况,同时介绍了如何将艺术化的景观设计与科学化的雨洪管理相结合,总结了雨水花园在废弃地改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国内实际案例——上海共康绿地的雨水花园,阐述了通过生态设计手法将城市里的一块废弃地改造成功。

生态设计;城市废弃地;改造;雨水花园

1 概述

“生态设计”是一个在风景园林行业中十分热门的理念。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然而,放眼国内,真正能将“生态设计”的理念贯彻到整个设计项目中却是少之又少。许多设计,打着“生态设计”的旗号,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却与“生态”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区域内大量的土地被废弃、闲置。城市废弃地是指在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因产业转型或者规划变动而产生的生态退化、非经生态治理无法利用的弃置土地。它的产生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城市景观,而且也制约了城市的有序发展[2]。因此,如何通过生态手段使得这些废弃地在不断更新的城市中重获新生,是目前大部分建设中的城市所面临的难题,更是当今风景园林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城市废弃地,多位于城市中人口密集的地段,过度开发不仅会增加城市给水管网的压力,同时城市废弃场地内的污水、雨水的排放也会造成城市市政排水管道的负担。因此在场地景观改造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场地内外水资源的再利用,即污水治理、雨水收集回用等,并结合风景园林学的基本技术进行综合性生态处理。

雨水花园是一种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置技术,也是一种生物滞留设施。一般建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天然土壤或更换人工土和种植植物净化、消纳小面积汇流的初期雨水[3]。它具有建造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自然美观、易与景观结合等优点,从而被欧洲、美洲、澳洲等许多国家推崇,但目前在我国尚未广泛应用。

2 案例研究

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ASLA的获奖作品进行案例研究,两个项目都是在城市废弃地上做的景观改造设计,其中一个项目是雨水花园,而另一个项目则将雨水花园作为一种理念和手法引入其中。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研究,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关于废弃地改造建设以及雨水花园规划设计的相关经验。

2.1 梅德洛克艾姆斯品酒屋和亚历山峡谷酒吧

2.1.2 基本概况

该项目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诺玛郡的亚历山大谷,这里有着全郡最理想的葡萄种植条件,是全郡最好的葡萄酒产区。该场地是由20世纪20年代已被废弃的加油站和具有不透水地面的停车场改造成的关注水文、反映生态的设计作品。场地内包含一个雨水花园,一个酒吧,一个拥有有机酒厂和蔬菜种植地的农场,如图1所示。

图1 梅德洛克艾姆斯平面图

2.1.2 生态设计的理念与管理目标

该设计运用现代景观建筑学的语言,使得业主保护当地自然生物多样性、区域植物生态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理念得以实现。设计团队与业主以及建筑师密切合作,在品酒屋、雨水花园和场地其他景观之间创造出了视觉上、物质上和空间上的连续性。

现废弃场地的改造设计:保留当地原有文化以及景观,仔细选择该地区的乡土植物;在废弃场地拆除过程中对场地上发现的现有材料进行重新设置;为当地居民的自发性娱乐提供活动场所;在项目设计和组织施工过程中,让雨水管理起中心控制作用。

在整个场地设计过程中,为了呼应毗邻着的占地151.76hm2的有机葡萄园和酒厂,场地里也设置了一个小巧的葡萄种植园,并且配有小型有机酒厂,如图2所示。场地里原有的一片橄榄林也被保留下来,并改造成一个有特色的庭院,古老的橄榄树形成了规模不同的庭院空间,这些不同的空间还能构建出远处葡萄园的风景,如图3~图5所示。

图2 品酒屋入口

图3 橄榄树林

图4 庭院空间

图5 葡萄园的风景

图6 香草和蔬菜花坛

图7 雨水花园

图8 中央庭院

图9 改造的护栏

在区域原生态的环境中,每一株植物都被设计成为公众提供与有机农业直接接触的媒介。在一个占地0.4hm2的场地里,通过种植草地、石兰和本地的橡树,让人想起出现在原有农场和保护区上的最主要的植被群体。香草和蔬菜花坛是由一种镀锌钢结构的种植床组成的,种植着为搭配葡萄酒而准备的季节性可食的植物以及在品酒屋的酒吧里制作鸡尾酒所需要的水果和香草,如图6所示。

在材料的选择上,酒吧的室外景观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和业主浓浓的乡土情结,十分到位地表现了加州当地的农庄特质。例如,对于不锈钢板、防腐木的使用,以及混凝土、花岗岩Y和沙砾的混合搭配,如图7所示。为了体现场地记忆,设计师特地保留了场地中原有的一条红木篱笆,将它进行重新改造,赋予它新的用途,成为了这个场地中标志性的景观,如图8~图9所示。

图10 透视图

图11 本地湿地植物

图12 品酒屋露台

2.1.3 景观设计与雨洪管理相结合

该场地的雨洪管理主要采取雨水花园和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雨水花园位于整块场地的中心位置,正对着酒吧的门口,如图10~图12所示。特殊的梯级高差处理引导雨水沿着有植被的洼地进入雨水花园,乡土的水生植物自然地渗透和吸收现场积存的雨水,减缓雨水流到泄水口以及最后流到俄罗斯河的速度。而屋顶上的雨水,主要是通过屋顶的网格板来组织,沿着雨水管进入雨水花园。地表径流的处理,主要通过一些透水铺装材料。例如,利用铺装碎石让雨水渗入地下,同时可以缓解大量的雨水给城市市政雨水系统带来的压力。这一系列周密且美观的雨水管理设计不仅增强了整个花园应对地域性季节暴雨灾害的能力,更是将雨洪管理和花园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

图13 玛格丽特小学雨水花园总平面

2.1.4 案例经验小结

对于小面积的内向型场地的雨水管理,一般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在场地中心区域设置雨水花园。通过排水管道、沟渠等设施将屋顶、道路等硬质场地中的雨水引入雨水花园。选择耐湿耐旱的植物,以适应雨季或旱季不同的雨量。

2.2 玛格丽特小学雨水花园

2.2.1 基本概况

该项目位于康涅狄格州斯坦福郡,是一个校园建筑的附属绿地,占地1.18hm2,如图13所示。该小学可容纳大约600名学生。学校场地前身是宝洁公司的研发用地,用地性质可归为废弃的污染工业用地。在2012年,该设计获得了美国LEED银牌认证。

2.2.2 废弃地生态设计与雨洪管理

这块废弃地的重新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①将这块场地残留下的废弃物拆卸成碎片,用作现场道路路基垫层和停车场的场地基层;②空置面积达到50%以上的屋顶都被充分设计并且种上植物,成为屋顶花园; ③原来伊卡璐总部大楼的地基,则被保存下来,作为场地雨水滞留中心的基础使用。

这个矩形的雨水花园被周围的建筑所包围,而在这些建筑的屋顶先进行第一轮的雨水收集,然后再排到这个户外的“雨水收集实验室”中,如图14所示。

图14 户外雨水花园

整个小学的景观设计中包含3个具有借鉴意义的雨洪管理模块:一个埋在地下,对雨水径流进行存储再用于植物灌溉的水处理系统,如图15所示;一个配有码头形状观察台的雨水花园,在上面能观赏到雨水自然过滤的过程,如图16所示。在雨水花园中设置了一系列的桥梁,师生们能够直接观赏到各个季节的景观变化,如图17所示。

图15 教学楼间的小湿地 图16 户外雨水花园

图17 栈桥

除了这些示范性的雨洪管理模块以外,该小学还拥有一系列的低能耗的设备,比如高反射率的屋顶,low-E玻璃,低耗水冲洗装置以及可调节的日光等,都能降低能源的成本和消费。

2.2.3 案例经验小结

对于建筑集中且有大面积不透水表面的场地,应考虑分散式的雨洪管理方法,利用地形引导雨水径流,进入就近的雨水花园中,并形成多级雨水滞留池系统。其种植设计应随意而自然,物种也应相对多样,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选择既耐湿又耐旱的植物。

3 结语

通过对国外的两个经典雨水花园的案例分析,结合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海绵城市”理念,将它运用在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雨洪管理中,可解决当前城市洪涝积水、径流污染泛滥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废弃地改造雨水花园的实践上也已经有了一些先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比如,上海的共康绿地,该绿地原是上海市区内一块高压走廊下的林带。由于高压线的阻挡,这块绿地的树木长势受限严重,下大雨时道路积水严重,居民们对于这块绿地束手无策。然而通过改造后,现在此处已是鸟语花香,林木茂密,在下雨的时候,道路清清爽爽,林地就像一个“蓄水池”,净化水质,涵养地下水。其实,该绿地就是利用了雨水花园的改造理论,铺装透水材料,生态植草沟,乡土湿地植物净化水质等这些国外常用的理论与措施都被运用到这个项目的设计实践中。另外还在绿地下安装了下渗装置,逐层铺设粗砾层、无纺布、卵石等,帮助雨水快速下渗。植物配置上,也尽量选择上海当地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水生植物,比如黄菖蒲,它能吸收被污染的水质中的氮氧化物;比如美人蕉,雨水中的重金属可以被它大量吸收。还有一些耐水湿能力强的水生植物,比如鸢尾、醉鱼草、花叶芦竹、千屈菜等。

今后,在我国城市建设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由废弃地改造而成的城市雨水花园,它们会为城市的雨洪管理的建设带来新的契机,也会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成为构建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作为设计单位,应该要多学习国外有关生态设计的新兴技术,将其运用到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中。

[1] 王沛永,张新鑫.美国奥斯汀约翰逊总统夫人野生花卉中心的雨水利用设计研究[J].园林,2012(12):38-43.

[2] 陈琳,张金伟,杨保顺.城市废弃地改造的五种生态设计模式[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2011.

[3] 王淑芬,杨乐,白伟岚.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雨水花园建造探析[J].中国园林, 2009, 25(6): 54 -57.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Design in the Urban Wasteland

HUBingxin

(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Shanghai 200092)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desig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novation of urban wasteland. Two examples of ASLA awarded rain gardens show the fundamentals, how artistic landscape design can be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flood control, and the key role of rain garden in the wasteland renovation. Lastly, the author provides a typical domestic case of rain garden in Shanghai Gongkang Green Space to illustrate how the urban wasteland can be smoothly renovated through the ecological design.

Biological design; Urban wasteland; Redevelopment; Rain garden

胡冰心(1990.5- ),规划师。

E-mail:hubingxin0504@126.com

2017-05-12

TU985

A

1004-6135(2017)07-0064-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