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周教学思路初探——以城市设计教学理念推进实践周教学

时间:2024-08-31

李宝宏 张晶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周教学思路初探
——以城市设计教学理念推进实践周教学

李宝宏 张晶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通过对城市设计课程、实践周教学的思考,尝试提出城市设计教学与实践周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城市设计教学理念推进实践周教学。一方面补充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社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利用城市设计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有的放矢地安排实践周内容,带着问题去思考,有效提高实践周教学目的和效果。

城市设计 ;实践;实践周教学;城市空间实地考察

0 引言

在城乡规划的专业教育中,实践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让实践周的学习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的实践周教学为例,探讨以城市设计教学理念推进实践周教学。

1 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教育思想

凯文·林奇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城市设计领域以及城市设计教育的研究。“至少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凯文·林奇关于城市设计思想的影响力一如柯布·西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2]。凯文·林奇认为,城市设计是需要通过在实践中观察城市中人群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学习的。

1.1 培养综合能力

凯文·林奇认为,城市设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体提出3种核心的基本技能。

(1)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敏锐的观察人、场所、场所中的活动和设施,学会观察、倾听、理解在城市中人的感受以及人与场所的关系,并能够尽量细致、客观的记录和分析。

(2)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

(3)良好的交流、交往的能力:城市设计者应善于表达和学习。凯文·林奇认为,文字、交谈、数学、图示是城市设计者的基本语言[1]。

1.2 从做中学

凯文·林奇反对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提倡在做中学,强调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的城市经验尤为重要,即在实践中观察城市,理解城市,倾听人与城市。并建议设计通过联系具体内容来教学、培养设计者对环境的敏感度。

1.3 有机开放的教学系统

凯文·林奇反对传统的城市设计教学体系,认为传统的教学割裂了课程之间的诸多联系。因此,他主张打破传统课程设置的壁垒,通过实践把各个课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4 具有探索精神的开放氛围

凯文·林奇倾向于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探索、开放的氛围。首先,形成一个稳定的教师团队;其次,需要一个包容的、开放的、流动的、交往的大空间,可以是一个公共场所。在这个大空间中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以老师为导向,以场所精神为基础,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开放氛围[2]。

2 欧美城市设计教学启示

2.1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教学概况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简称MIT)的城市设计课程每年秋季开设一次,课内160h,课外120h,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重研究。在教学设计中强调深入环境调研、个人独立思考、方案深化团队合作和模拟真实环境,并在成果制作之前增加设置了两周的成果检验的环节。MIT城市设计还创新了一系列城市设计方法:方案重组法、流水线创作、交换评论法、面向公众的换位思考法、经济估算法等。其中方案重组法尤为出众——在方案深化阶段,展开5次研讨会,由学生自行组织并主持,通过谈论交流归类重组,由个人的独立思考推进小组合作方案[4]。

2.2 德隆大学的城市设计

德隆大学的城市设计课程侧重实地学习考察。它将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调研、构思、设计,其中前期的调研占到了总课程的1/3,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周集体出国旅行学习的环节。

3 反思我校先前的城市设计教学

与以上各种城市设计教学教育相比较,反思我校先前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所存在的差距。

3.1 能力培养片面

先前,我校城市设计的典型研究方法为:通过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同类项目的研究分析,进而构思形成方案。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前期分析研究不到位,缺乏对地块深层次的挖掘,尤其是对地块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文脉等方面的认识不深刻。城市设计能力训练侧重于分析创造能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但在实践调研、组织协调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方面较为欠缺。

3.2 价值观培养薄弱

城市设计教学中,基本以方案完成为主要目的,社会群体的零参与,教学中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较为薄弱。学生对环境敏感度较低,学生对城市问题、社会问题、城市人群的关注度较低,对城市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3.3 教学安排松散

从教学强度上看,上文中所述的几个欧美学校的城市设计课程强度较高,每周20h以上。目前的设计课时为每周4h,从课程安排时间来看文中所述学校课程安排紧凑,每节课都有明确的课程文件要求,阶段性成果较多。我校先前课时安排较为机动、松散。

3.4 社会实践性差

文中所述学校均强调课程设计的实践性以及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凯文·林奇强调在做中学,并强调一个优秀的城市设计观察者应首先成为城市漫步观察者,通过具体的内容学习,通过实践联系各种课程。MIT在实践之外增加了两周的成果检验的环节;德隆大学前期的调研占到了总课程的1/3且增加了一周集体出国旅行学习的环节,而先前我校城市设计课程外出实践课时为每周4h。因此,学生一方面缺少对城市设计地块的深层次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城市元素、城市空间、城市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相当薄弱。

4 城市设计教学与实践周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反思,找出差距,深化教改,当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城市设计课程开设在四年级上学期,实践周在每学年期末。首先,在时间的连续性上保证了城市设计与实践周教学有机结合的可能性。其次,实践周是学生获得直接城市经验的重要手段。最后,实践周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与城市设计课程中所欠缺的能力相呼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包容的、开放的交流大空间。因此,提出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教学与实践周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思路,尝试在三年级实践周试行城市空间实地考察,在四年级城市设计课程结束后利用考试周组织具有设计实践的环节,并在2013级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实践周教学中首次试行。与2012级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实践周教学成果比较,具有以下优势。

4.1 有的放矢,目的明确

2013级城乡规划三年级实践周选择了较成熟的北京市进行城市空间实地考察。在本次实践周中,学生目的明确:一是在城市中行走,学习如何观察、理解、倾听城市,观察理解城市不同类型的空间特性、不同社会群体、人与场所之间的关系;二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认识反馈,更新城市认知,深化感性认知。

4.2 “工具箱”模式,从做中学

与之前课程作业设置不同,改变了以往上交实践心得体会的模糊方式,改为收集和积累城市要素,并引导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工具箱”。这个资料目前尝试以典型城市空间类型为大类划分,鼓励学生根据各自兴趣进行小类的区分,有以下6点:

(1)街道:街道位置、街道的用途、街道的尺度、街道的环境品质、沿街立面的高度、沿街建筑的出入口、街道人群活动的数量、街道步行空间、步行空间与车行空间的边界以及其他边界、停车空间、街道亮点、树木种植、街灯等。

(2)公共场所:位置、服务人群、时间特征、平面形式、空间关系、空间使用特征等。

(3)步行商业街区:尺度、位置、沿街建筑立面、大空间商业区位、商业业态分布、步行空间的环境品质、细节设计、空间连续性与商业业态的关系、建筑出入口与店面门面设计等。

(4)开放空间。

(5)艺术区。

(6)历史风貌区。

在此过程中,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城市空间,并积累了一定的城市设计素材。

4.3 有效沟通,社会参与

在本次的实践周教学中,一是有效促进学生与社会各群体的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与各人群交流获得直接经验。在北京南锣鼓巷片区胡同的实地考察中,每组学生均需要采访并收集当地原生住民、租户、商户的一手资料。二是组织讨论会,讨论的场所设置在实践周考察的某一街区的公共空间,并邀请当地设计单位的从业人员参与其中。三是鼓励学生团队的讨论、有效沟通。通过不同交流方式的训练,学生在实践周结束后,明确表示体验到了交流的重要性,并努力学习如何交流。

4.4 典型路段分析

北京密云古北水镇作为传统村落空间的研究案例,在此次实地考察中,学生主要从以下9个方面进行空间要素的提取、收集、分析:①院落空间组织方式;②院落空间要素;③传统院落空间特性;④主要街道空间;⑤公共场所;⑥公共活动类型;⑦村落的其他主要空间要素;⑧商业业态分布和与之对应的空间形态;⑨尝试了解并观察传统院落空间适应的日常生活转向面向旅游人群的空间应对及策略。在后续的城市设计课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将街道与院落空间转换方式,开放空间与水系的关系等对应到上述村落空间,并提出优化方案。

4.5 反思学习成果

通过两周的集中实地考察以及上述方式的引导,比较课程改革前后,学生有以下4点变化:首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及训练,学生感知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其次,增强了学生调研实践能力,并形成了自己的“工具箱”;第三,有效沟通无障碍,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第四,对城市及城市空间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实践周学生成果要求以及实践过程的导向、问题的设置等方面还有待细化和思考。

5 结语

不论城市设计教学还是实践周教学都是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精神一脉相承。本文旨在通过两门课程的有机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锻炼综合能力。

[1] 董慰. 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思想体系框架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

[2] 夏铸九.理论建筑——朝向空间时间的理论建构[J].台湾社会研究丛刊,1992.

[3] 董禹,董慰. 凯文·林奇城市设计教育思想解读[J].华中建筑,2006.

[4] 梁江,王乐. 欧美城市设计教学的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09.

Preliminary study on teaching practice week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utilize the theory of urban- design to further promote practice teaching

LIBaohongZHANGJing

(Tan Kah Kee College, Xiamen University,Zhangzhou 363105)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class in urban- rural project mayor, new ideas that theory teaching should combine with practice organically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other words , the theory of urban- design should been utilized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practice weeks.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ne hand, the teaching of practice weeks could been supplemented with the sociality, practical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Urban Design Teaching. On the other hand,the teaching thought and system of urban- design were been used for the practice weeks , which will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eaching purpose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actice week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weeks, We can focus on the problem and think about questions.

Urban design; Practice; Practice teaching;Investigation on urban space

李宝宏(1984.8- ),女,助教。

E-mail:baohong@xujc.com

2017-03-16

TU98

A

1004-6135(2017)07-0167-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