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建筑学专业学习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4-08-31

李冠群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关于建筑学专业学习模式的研究

李冠群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简要分析了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现有情况,提出建筑设计的关键及本质,针对我国现今建筑学情况对三个建筑学专业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思考,分别为:建立建筑学的逻辑思维模式、学习前人的设计经验、掌握绘图及口头陈述的技能。通过列举一些实际范例,对这3种学习模式进行较为详细的剖析。

建筑学;思维模式;数据;表达

0 引言

建筑学是一门知识体系极其庞大、专业壁垒十分森严的学科。在房地产快速成长的年代,由于社会供给关系的需要,这门学科得以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将近300所大学开设了该专业,并有将近60所大学通过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然而,国内开设建筑学专业的学校虽然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生源、师资力量以及课程的设置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建筑学毕业生的质量。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或者建筑设计的从业人员,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建筑学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是当下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学习建筑学,首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对所学学科的强烈兴趣以及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必须充分了解建筑学未来的从业方向以及作为建筑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体会到压力的同时感受到这门学科的乐趣,是自我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的内在条件。

建筑设计的学习从入门到熟练掌握,其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可以简约地概括为建立建筑学思维模式、吸取前人经验、掌握表达技能这3个方面。本文将针对这3个方面进行简单剖析。

1 建立建筑学独特的逻辑思维模式

思考建筑、环境、空间以及使用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学习建筑设计,首先需要建立“空间”的概念。对于何谓“空间”,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有一句名言:“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1]这句两千多年前的名句充分表述了建筑中空间与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建筑源于生活,最终亦服务于生活的本质。对于设计师来说空间以一种或别的方式全部存在于设计师的脑海中,也就是指尺度、材料和光的性质[2]。学习建筑学,必须清晰地认识建筑设计的本质,摒弃只关注建筑表象的思想,不可仅以形态的特色带给人深刻的视觉印象。几乎所有的伟大建筑师,在学习阶段都曾游学或旅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比如柯布·西耶,他的《东方游记》记述了他为期5个月的东方之旅,正是这次旅行中对生活、对建筑的观察和感悟,对柯布·西耶未来建筑生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研究一栋建筑,不能只关注其表象,要深入体验其内部及外部空间所带来的直观感受,再逐步将这种感受量化,纳为己用。比如,著名的日本建筑大师芦原义信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m~25m的模数[3]。可见建筑设计的许多理论依据往往建立在量化建筑内外部空间实体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这是建筑学习在前、中期认知阶段必须予以重视的一环。

2 学习前人积累的经验

2.1 大量学习古今中外的建筑作品

认知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作品,把握其内在规律,深刻了解前人的设计手法,是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必经之路。比如,密斯在设计吐根哈特住宅时,设计灵感来源于范·多斯堡的绘画作品,而其平面中存在一个看似不协调的圆环,则很有可能源自于密斯对圆厅别墅的辩证理解与应用,如图1所示。

再如,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如图2所示,设计师给它穿上了一层包含古今故事的宁波服装——在台风中被吹落在地的建筑废墟,这些残砖剩瓦给予了这栋建筑历史、地理维度的质感,打动了世界。观察这栋建筑时,应深入其本质,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特点是其历史、地理的维度,学习其如何用质感来表现空间、时间的手法。学习和认知他人的设计,长此以往才能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图1 土根哈特住宅的平面图

图2 宁波博物馆

2.2 熟练掌握并能自如运用一些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基本数据

作为建筑师,在感性认知建筑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熟悉许多常用数据,正因为如此,建筑学是一门严谨又理性的理工类学科。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常用数据,如若采用不当,轻则带给使用者不适感,重则会危害国家人民的利益,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对于这些数据,要予以充分重视,应经常翻看建筑规范,并深入思考其数据制定的内在原因,以降低繁多的数据记忆难度。设计时,对这些数据熟练运用,是一名合格建筑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这些基本数据是前人经过无数设计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精华,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在发展,许多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人的平均身高在不断增长,这会直接决定坐高、窗台高度等相关数据;又比如2014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之前的防火规范存在不小的差异。因此,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

2.3 注重吸取建筑技术相关的知识

建筑学发展至今,与工程类专业渐行渐远,越来越强调其艺术性,但维特鲁威的建筑三原则:“坚固、适用、美观”足以说明结构、构造知识的重要性。一些相关数据应了然于胸,如:柱与柱的合理间距、梁截面高度与跨度的比例、凸阳台的悬挑尺寸等。常见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悬索结构、大跨结构等,应对其有所了解。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结构工程师出身的他完美地向世人“展示了建筑与工程相结合的设计师素质,他所设计的建筑和桥梁反映了对工程的深入理解”[4],如图3所示。

图3 卡拉特拉瓦设计的瓦伦西亚菲利佩王子艺术科学宫

除此之外,还应经常关注建筑结构方面的相关信息,关注建筑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带来建筑新型结构的变迁,必将引发建筑设计的大变革,作为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必须跟紧形势,设计出与时俱进的作品。

3 掌握将建筑设计抽象思维具象化的技能

具象化建筑设计方案的能力,可解释为将想法完整地表达给其他人,具备制图、制作模型、方案汇报的能力。

3.1 养成随时手绘的习惯

工匠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最终导致了建筑师的出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师一词最终成为一个审美而不是技术的范畴[5]。可见,建筑学是一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学科,既需要理工科的严谨思维,又需要艺术的浪漫情怀。国内许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在招生时会加试素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美术功底对于建筑学学习的重要性。虽然社会上普遍采用电脑制图,但是手绘对于建筑方案的推敲和表达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建筑学,不必像学习美术一样大量地练习绘画,但也需要养成随时手绘的习惯,经常将看到的景色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画出来,逐渐培养自己绘出概念想法的能力。现代派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就是很好的榜样,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均可见其手绘作品。

3.2 确立严谨的态度、学会标准地制图

学习建筑学必须具备理工科的严谨思维,“标准”地表达自己的设计,充分意识到制图的首要原则是“标准”。建筑学专业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中有“建筑图学”,目的是让刚刚接触建筑学的同学们掌握一些画法几何的道理,学会如何将三维形体与二维投影相关联,所谓“二维投影”的专业称呼就是“平面、立面、剖面”等。任何工程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建造到验收使用,每一个不同阶段都要分别使用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图样[6]。将三维形体的平、立、剖面准确地绘制、或者根据平、立、剖面表达出三维形体是建筑学学习的基础。

3.3 重视模型制作

在方案的表达技能中,模型制作是最为直观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训练建筑学空间思维能力时,往往从模型制作开始。建筑学一年级的课程中,有不少都与模型的制作有关,比如:空间构成、大师作品分析等。学生们在低年级的设计作业中经常需要提交手工制作的模型,这对于提高空间感和尺度感具有良好的效果。许多时候可以尝试跳过草图,直接用草模的方式来推敲方案,这种方式更为直接,也更为符合建筑设计的逻辑本质。

3.4 熟练运用绘图软件

计算机制图可以大大提高制图效率。现在常用的计算机绘图软件有:AUTOCAD、Revit、Sketch up、3D Max、PS等,看似种类繁多,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相关绘图软件教程随处可见。现今科技高速发展,制图软件与制作工序相结合的技术被广泛运用,比如3D打印模型等,都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模式。但这也容易让建筑设计初学者陷入误区,认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就是炫目的图纸,在图纸的美观上花费过多时间,忽视了对建筑空间功能结构是否合理的推敲。要谨记,任何绘图手段的目的绝不是炫耀软件操作能力,而是向对方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设计。

3.5 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将自己的概念、想法完整地甚至是更加优化地传达给他人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对非建筑学专业人士来说,富有感染力的方案汇报比严谨的图纸更具吸引力。建筑设计进行到后期阶段时,需要与其他专业的工作人员协调沟通,也需要建筑师具备准确表达自己方案和想法的能力。与其他专业的设计师无障碍的沟通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合格的建筑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建筑学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思考如何向他人陈述自己的方案,注重练习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的方案。

4 结语

对建筑设计的学习始于对建筑空间的感性认知,这是许多建筑学相关从业人员的共识,应该把握住建筑发展中本质的联系,即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以及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7]。建筑学的学习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不能仅靠双眼去观察,还要多画,从而逼迫自己用建筑的思维去审视眼前的建筑,形成建筑学独特的思维模式。

建筑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推敲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量精力的过程,需要将其渗透到生活中,才能更为有效地学习建筑学专业。

[1] 李耳.道德经[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

[2] [荷]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 [M].刘大馨,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

[3] [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美]麻省理工学院.圣地亚哥·科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M].张育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美]肯尼思·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M].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 李国生,黄水生.建筑透视与阴影(第四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7]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Study on the learning methods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LIGuanqun

(Department of Arch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Zhangzhou 363105 )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architecture in China, puted forward the key and the essen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listed three effective methods of learning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which are aimed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rchitecture in China: setting up the logic thinking mode of architecture, learning the previous design experiences, mastering drawing and oral presentation skills which were depth analysed by enumerating some actual examples.

Architecture; Thinking model; Data; Expression

李冠群(1985.8- ),女,讲师,工程师。

E-mail:1524815600@qq.com

2017-03-17

TU2

A

1004-6135(2017)07-017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