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艳英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设计·体验·再设计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建成后评价与反思
李艳英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为例,从建筑师、使用者、病患陪护者3个不同的角色,感受、体验医疗建筑,通过对医疗建筑空间尺度的设计,空间氛围的营造以及医疗建筑设计中被忽视的细节三大方面论述,设计体验,体验设计,量化指标,得出对医疗建筑设计的评价与思考。
医疗建筑;空间尺度;氛围营造;细节设计
医疗建筑有别于一般的公共建筑,其自身的独特性,功能的复杂性,流线的多样性造就了医疗建筑不单纯的公建存在,需要通过不断的设计、总结、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法。如同医生给患者看病的过程,从最初的问诊到之后的功能检查、筛查诊断、确诊治疗,医疗建筑也是通过调查分析、论证决策、明确需求、量化指标,最终为设计服务。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从2011年设计,2015年投入使用至今,笔者在建筑师、使用者、病患陪护者不同的角色切换中,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体验建筑进而得出设计的评价与思考,即:设计基于研究,更着重于体验。
1.1 医院街人流通行宽度的设计
当代医院设计中往往通过医院街的模式(主街、双街等)串联门急诊、医技用房、住院楼几大功能块,而医院街的适宜通行宽度却鲜有人知。约翰·付立恩在《步行空间设计》中提到的步行速度如表1所示,不同的占地面积所对应的人流量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心理感受。门急诊高峰时段,5min通过医院街的人流量与设计希望获得空间感受对应的每米允许通过极限人数的比值,可得出医院街人流通行宽度值为:
D=Qce/5·P=0.04728c/5·P
Qce——医院街高峰时期最大5min人流量;
c——医院日门诊量;
P——约翰·付立恩研究的空间对使用者产生不同心理状态所限定的人流量。
表1 步行速度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医院街内部两边走道单边宽分别为4.500m和3.650m,实际日门诊量为2 300~2 500人/日,医院街人流通行宽度(轻松状态下)D=0.04728c/5·6.5=3.3m~3.6m,省立医院南院医院街两边走道实际宽度符合计算结果,就诊者的感受为轻松状态,与实际情况相符。
1.2 候诊空间面积设计
除医院街外,候诊空间作为就诊者使用的第二大公共空间,空间的大小给使用者不同心理感受。以日门诊人数为依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上午8∶00~12∶00有70%~80%左右的患者,而下午的门诊量只占日门诊量的20%~30%。日门诊高峰值出现在上午8∶ 00~10∶00约为35%,如图1所示[1],其中可细化为10%挂号,10%取药,10%诊室就诊,60%候诊,10%分散在医技科室(如化验、功能检查、放射等)。近年来人口趋于老年化,家属陪伴比例适当增加,候诊面积成人以1.2~1.5m2/人计算,儿童以2m2/人计算。公式如下:
成人=分科就诊人数×35%(高峰比值)×60%(候诊比例)×(1.2~1.5m2)
儿童=分科就诊人数×35%(高峰比值)×60%(候诊比例)×2m2
图1 门诊患者就诊时间段分布情况
1.3 候诊空间座位数设计
计算出候诊空间面积后,合理地布置适应性的座位尤为关键。适宜的座位数能提高就诊者的舒适度。通过研究[2]得出候诊空间座位数
S=(2P×D-E)+L
S——座位数;
P——每小时平均每位医生的病人数;
D——医生数;
E——诊室数;
L——延时人数。
常规要求每个病人看诊时间不小于15min,故每小时每位医生的病人数P约3~5人。以省立医院南院妇产科为例,医生数最高值D为6人,诊室数6间,所需座位数2×3×6-6=30个至2×5×6-6=54个,考虑医生诊察时间延迟半小时左右,延时人数L即为半小时候诊数2×3×6÷2=18个至2×5×6÷2=30个,候诊空间座位数计算值为S=30+18=48个至54+30=84个。实际候诊区配备座位数为57个,基本满足就诊者的使用,可结合二次候诊的走道再适当增加座位,为就诊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候诊环境。
1.4 病床窗采光及视线设计
病床的侧窗不仅是采光,同时也是病人对外界环境感知的通道。有研究表明病人从窗户看到室外园林中的树木,比他们直接看到砖墙需要的药品减少30%,康复速度则提高30%。在一些医院窗台设计成高度距地400mm,则方便病人躺在床上就能看到窗外的风景。
通常医院病房设计的窗台距地900mm,下部空间多作为晾晒空间考虑。但实际使用中,由于医院出于安全考虑,对窗开启角度进行了限位设置,病房里的通风换气不佳。“降低的窗台可以结合设置通风窗,增加病房内气候的微循环”[3],如图2所示。
图2 病床窗采光及视线设计
2.1 商业空间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到来,使医疗建筑设计从单纯满足功能需求进行机械的设计,转变成更关注建筑室内外环境对人们产生心理影响的设计。医疗空间需要舒适、愉悦、温馨、充满生机的环境,使患者享受到独特的心理治疗。医疗建筑引入商业空间模式,室内空间更加关注人的行为和情感需求,在满足患者多元化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强调医院生活的氛围。
省立医院南院商业空间布局,以中庭为中心,布置零售店、饮品店、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医院街串联门诊、医技、病房,为传统冷峻严肃的医院注入生活气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如图3所示。
图3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商业空间
2.2 候诊空间个性化设计
医院候诊空间的座位常常并排布置,但更应按科室的不同性质对候诊空间进行个性化布置。
例如儿科,除墙壁色彩的运用,笔者认为座椅的布置也应结合儿童游戏空间综合考虑,使候诊的儿童觉得置身于游乐场中,使等候的过程变成一种轻松、愉悦的经历,不至于产生烦躁、抵触的心理,如图4所示。
再如妇产科,候诊者大都是初为人母的准妈妈们,怀揣着期待新生命降临的兴奋心情,她们更愿意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省立医院金山分院,胎心监护室几张座椅围绕一张小桌布置的空间,与候诊区简单并排设置的座椅相比,在实际使用中更易营造交往的空间。
等候空间的复合化和座椅的向心式布置,可拉近就诊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促使等候空间交往行为的发生。
图4 北京万柳医院儿童等候区
2.3 噪声控制
营造良好的医院声环境,不仅能满足病人和医护人员对私密性的需求,还能改善病人的住院情绪、休息与睡眠质量,对病人的健康和保障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尤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给出医院的噪声推荐值为35dBA,但实际医院的噪声值远不止这个数值。研究表明,在病房的噪声源中,“陪护人员的说话声”最为突出,其次是“推车声”和“走廊噪声”等。
省立医院南院病房,除了吊顶采用矿棉板,地面采用塑胶地板,病床之间设置增大褶皱悬挂的帘子织物这些室内装饰吸声材料,更应该设置一些提供给探访者的交流空间。而护士站工作台的侧壁应设计成软质的吸音材料,降低护士站工作中产生的噪声等。
被压缩的设计周期往往造成医疗设计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强人意,若非亲自体验无法感同身受。举例一些细节设计,只愿今后有更走心的医院设计。
3.1 患者角度
(1)无论是洗手台镜子,亦或是悬挂的电子显示屏,向下约30°的倾斜贴心细节设计,更方便轮椅使用者。
(2)检验科抽血区域可单独成区,但笔者认为门的宽度取值应同病房门宽,门的材质选用,应考虑防撞处理。福建省立金山南院抽血室与外面候诊区通过两扇玻璃门相连,门扇宽度1m,净宽不到0.9m,对轮椅者、需搀扶的就诊者进出造成了诸多不便,如图5所示。
图5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抽血室门
(3)病床照明系统设计,应每床配备单独一套完整的照明系统:一般照明、阅读照明、夜间照明、诊断照明,而不是仅考虑天花板上布灯。
(4)病房吊顶上的全方位可移动轨道在输液的时候,可以跟随病人移动到房间的各个角落,同时轨道与卫生间天花板相连,输液的同时能轻松到达卫生间。
(5)手术室、产房的电动门应错位设置,考虑遮挡视线,以免对未开始手术患者造成心理压力。福建省立金山南院的剖产房电动门设置即存在此缺陷,如图6所示。
(a)实际平面图
(b)建议优化后平面图图6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剖产房
3.2 医护角度
(1)病房卫生间靠走道布置,如果病房门的观察窗与卫生间方位一致,势必会遮挡医护人员的观察视线,观察窗应设置在与卫生间相反的方位,如图7所示。
(2)标准护理单元责任护理模式的推行,使护士站派生出多个小护理站,走道上护理凹室的设置既能存放推车,以免推车占用过道宽度,还能形成微型工作站,缩短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距离。
图7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病房门
量化后的医院建筑空间尺度,能更好地指导医院街的宽度、门诊候诊空间面积以及候诊座位数设计。
医疗空间针对不同的患者有其自身的个性,个性化的氛围营造更显重要。
医院建筑设计,更应关注如门、窗、装饰材料等细节的设计,从而体现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对人类的关怀。
[1] 杨倩.基于效率评价的综合医院门急诊楼医院街的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06):97-99.
[2] 刘瑽.绿色医院候诊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 2013(06):61-62.
[3] 刘培森.养生村规划简介[R].第十七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2016.
Design·experience·redesign——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Design South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LIYanying
(Fuji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Fuzhou 350001)
This article took the south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as an example, from the three different roles of architect, user, patient accompanyer to feel and experience medical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medical architecture spatial scale design, space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and med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neglected detail.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in the building, experience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summed up the design of medical buildings.
Medical architecture; Spatial scale; Atmosphere to create; Detail design
李艳英(1979.10- ),女,高级工程师。
E-mail:65282162@qq.com
2017-02-18
TU246.1+81
A
1004-6135(2017)05-0011-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