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下室建筑设计常见问题要点分析

时间:2024-08-31

李剑峰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地下室建筑设计常见问题要点分析

李剑峰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是地上建筑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近年来新建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地下工程设计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配合量大,不断加大了地下室建筑的设计难度。为了打造更加让人舒适的地下室,适应与时俱进的建筑业发展需求,文章从实际工程经验出发,结合地下室建筑设计相关规范,重点分析了地下室建筑设计过程中常见但又容易疏忽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地下室建筑设计品质提出建议。

地下室;建筑设计;常见问题

0 引言

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专业多,配合量大,尤其是近几年来,新建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直接加大了地下室建筑的设计难度。自2015年以来陆续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2]《车库建筑设计规范》[3]都对地下室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解读新规范成为了避免常见问题发生的关键。

为适应建筑业不断发展需求,本文将从实际工程经验出发,重点分析地下室建筑设计过程中常见而又易疏忽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地下室建筑设计品质提出建议。

1 地下室建筑的功能要求

地下室建筑就功能而言,一般需要满足平时使用和战时使用的要求。而平时使用的功能一般包括:机动车停车、非机动车停车、设备用房等;战时使用的功能一般包括:人员掩蔽所、物资库、防空专业队掩蔽部等。

2 平时设计

2.1 地下机动车库

(1)安全疏散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2]规定:当地下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不大于10m时采用封闭楼梯间。其与室内最远工作点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3点:

①当疏散楼梯采用封闭楼梯间而又无法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可以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而不需要因此采用防烟楼梯间。

②机动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这一条是《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2]提出的新要求,在此之前闽公消网〔2013〕172号(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文件)曾经规定不同防火分区之间在满足其相关要求的情况下允许合用安全出口,这一条随着新规范的实施已经不再适用。

③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为了多布置车位,常常会在安全出口附近布置停车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布置的停车位不能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在通往安全出口的疏散线路上至少要留出1.2m的疏散通道,如图1所示。

图1 闽商华府公寓地下室局部平面图

(2)防火分区

①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进行分隔,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防火卷帘的设置需要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6.5.3的要求: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跨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这20m指的是两个防火分区分隔部位防火卷帘长度的总和,对于地下机动车库而言,为保证平时机动车的通行,车道区域往往会设置防火卷帘,而20m的限制对于4 000m2一个的防火分区来说常常容易超出,这里要特别注意,如图2所示。

②地下车库区域,设备管线较多,当设置防火卷帘时,设备管线往往要穿过防火卷帘上端,所以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特别核对这些区域,并在需要穿越设备管线的防火卷帘上方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并保证施工过程中能做好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封堵,如图3所示。

图2 五四北限价商品房地下室局部平面图

图3 海峡科技园地下室顶板无梁处防火卷帘做法

(3)机动车坡道

①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②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③通往地下室的机动车坡道入口处,坡道外端应设置防水反坡。反坡的常规做法为:水平坡长1.0m,坡度10%。

2.2 地下非机动车停车

(1)安全疏散

现行规范中,涉及非机动车库的消防设计内容并不多,无论是《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2]还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都没有特别对非机动车库做出明确要求。地下非机动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宜少于两个,目的是能够有效地进行双向疏散。但确有困难时,可以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5.5.9条的规定设置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入口,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入口。但这条规定需要和当地消防部门沟通,并以当地消防部门的意见为准。非机动车库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距离可以增加25%。

非机动车坡道是可以做为安全出入口的,但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6.4.5对室外疏散楼梯的相关规定。

(2)防火分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规定地下室建筑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500m2,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为1 000m2。由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里并没有单独明确地下非机动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所以有些人认为地下非机动车库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可以参考戊类仓库的相关规定,即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1 000m2,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为2 000m2。这个观点已经被福州消防部门以非机动车库中存有大量电动车,而电动车的火灾危险类别达不到戊类而被否定。

(3)非机动车坡道

①非机动车库停车当数量不大于500辆时,可设置一个直通室外带坡道的车辆出入口;超过500辆时应设两个或以上出入口,且每增加500辆宜增设一个出入口。非机动车停车的数量一般按停车面积除以1.8来把控。在《车库建筑设计规范》[3]实施之前,对非机动车坡道应设置的最少数量一直没有特别要求,所以这一条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被忽视。

②非机动车库出入口宜与机动车库出入口分开设置,且出地面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7.5m。当中型和小型非机动车库受条件限制,其出入口坡道需与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在一起时,应设置安全分隔设施,且应在地面出入口外7.5m范围内设置不遮挡视线的安全隔离栏杆。

③非机动车库出入口宜采用直线形坡道,当坡道长度超过6.8m或转换方向时,应设休息平台,平台长度不应小于2.00m,并应能保持非机动车推行的连续性。

④非机动车库通往地下的坡道在地面出入口处应设置不小于0.15m高的反坡,并宜设置与坡道同宽的截水沟。

⑤非机动车库不宜设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当地下停车层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大于7m时,应设机械提升装置。

2.3 设备用房

地下室的设备用房是整个建筑工程正常运行的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设备用房在设计时主要有位置、层高、房间面积的要求。

现在的建筑工程往往面积大,功能复杂,常常由多栋单体组成,地下室的设备用房要服务于多栋大楼,所以在位置的选择上,宜尽量靠近其服务中心。

地下室的设备用房,一般由低压配电房、发电机房、水泵房、冷冻机房等组成,其中电的房间对层高要求最高,而且要求房间地面标高高出整体地下室,所以在设计中经常选择将其设置在主楼区正下方,这样既可以满足其层高要求,又可以消化掉地下室中停车利用率较低的区域。而电的房间中以发电机房的要求最多,主要原因是发电机房的热气井比较大而且要求出地面,烟囱更是要求出屋面,所以在地下室设计选择设备用房区域位置时,优先考虑发电机房的位置,并以此为突破口,往往可以布置出相对合理的平面关系。

(1)安全疏散

地下室建筑的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宜少于两个,目的是能够有效地进行双向疏散。但当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 000m2且确有困难时可以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5.5.9条的规定设置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入口,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入口。但这条规定需要和当地消防部门沟通,并以当地消防部门的意见为准。

(2)防火分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规定地下室建筑的设备用房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1 000m2,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为2 000m2。地下室的设备用房宜集中布置并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这一条是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中做出的新规定,比之前的旧规范扩大了一倍。

(3)房间布置

设备用房的房间布置时需要注意的是柴油发电机房的设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5.4.13的规定,即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如果发电机房一定要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正下方,可以考虑在发电机房和人员密集场所之间设置双层板,具体对双层板的要求需和当地消防部门沟通,并以当地消防部门意见为准。

2.4 消防电梯

(1)当地上建筑设置了消防电梯且建筑有地下室时,该消防电梯应延伸到地下部分。

(2)埋深大于10m且总面积大于3 000m2的地下室应设置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3 战时人防设计

战时人防工程设计是我国政府的硬性要求,具体做法可以参照《人防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4]《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5],人防工程的设计工作相对简单,难点在于人防工程的设计如何尽量减少对平时使用的干扰,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总结出以下5点:

(1)平时防火分区与战时人防分区相吻合

这样做可以让战时系统最大限度利用平时体系,减少平战转换难度,也能让设计工作条理更加清晰,如图4~图5所示。

图4 永亨·海港城地下室人防分区示意图

(2)合理选择人防工程区域

人防工程的面积通常远小于地下室的建筑面积,在选择人防工程区域时,尽量选择功能相对独立、大面积以地下室侧壁为边界的功能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平时使用的干扰,并快速地实现临战转换,如图6所示。

图5 永亨·海港城地下室消防分区示意图

图6 五四北限价商品房地下室人防分区分布图

(3)合理采用临战封堵措施

每个人防单元内的平时出入口都允许采用2个预制构件封堵,这种预制构件的封堵方式对平时使用影响很小,所以尽量用在比较重要的地方。

(4)充分利用平时消防设计安全疏散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战时出入口的门洞净宽之和,应按掩蔽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30m计算确定,但每樘门的通过人数不应超过700人,任何一个战时人防出入口的最大有效宽度为2.1m。

(5)两个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至少设置一个连通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人防物资库、防空专业队掩蔽部是无滤毒通风要求的区域,而人员掩蔽所都是有滤毒通风要求的,当这两个区域需要连通时,需设置防毒通道,而不能简单地设置两道人防门连通。

4 延伸思考

随着小轿车的普及,汽车出行已成为现代城市人们出行的主流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下车库作为汽车出行人眼中的“建筑第一门厅”,其设计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当下的地下室建筑设计工作大都只能满足安全、适用、方便、经济的要求,但未来的地下室建筑设计工作尤其是地下车库的设计工作,还应该满足舒适的要求。

(1)适当提高地下室层高

现在的工程往往面积大,功能复杂,为满足大量的停车需求,地下室往往也做得很大,当大面积的停车区域连在一起时,净高2.2m的设计虽然能满足规范要求,但显然不能让人感觉舒适,对于大规模的地下室停车区域而言,适当提高地下室层高很有必要。

(2)采用下层广场、天井等方式提高地下室的通风采光条件

地下室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昏暗、不通风,虽然在设计过程中都有加入机械送排风系统,但这仅仅是能满足规范而已,合理采用下层广场、天井等方式,提高地下室的通风采光条件,才能让人感觉更加舒适,如图7所示。

图7 万科·湖心岛地下车库采光井

(3)适当提高地下室的内装品质

现实生活中的地下室往往给人留下简陋的印象,作为开车出行人眼中的“建筑第一门厅”,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适当提高地下车库的内装品质很有必要,如图8~图9所示。

图8 万科·湖心岛地下车库车道

图9 万科·湖心岛地下车库电梯厅

5 结语

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是地上建筑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充分理解地下室建筑设计的使用性质,认真解读相关规范,做出合理的消防设计,处理好人防的平战结合,打造出更加具有开放性,更加让人舒适的地下室,才能适应未来建筑业的发展需求。

[1]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2] GB 50067-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3] JGJ 100-2015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 GB 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5] GB 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the Basement Design

LIJianfeng

(Fuji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Fuzhou 350001)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building, basement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normal operation for the building on the ground. Today, the scope of project is more greater, the related specialty wider, and the workload is heavier, the difficulty of the basement design has been increased gradually. In order to create more comfortable basement buildings, and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building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but easily neglected problems in the basement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for the basement building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

Basement; Building design; Common Problem

李剑峰(1984.10- ),男,工程师。

E-mail:122707455@qq.com

2017-02-20

TU28

A

1004-6135(2017)05-0018-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