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某高层住宅框剪结构设计分析

时间:2024-08-31

兰兴华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11)

1 工程概况

新榕金水湾二期I地块9#楼,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上兰村,总建筑面积28 407m2,总建筑高度98.30m。其中:地上33层,地下1层。地下一层层高4.35m,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一层为社区配套用房及设备用房,层高4.7m,2~33层为住宅,二层及以上层高2.95m。标准层建筑平面尺寸59.8m×18.5m,并以中间轴对称布置,如图1所示。

该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由抗震规范[1]知,该项目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三级。50年一遇基本风压0.7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由于该建筑高度超过60m,所以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取1.1[2],且风荷载应参与地震组合。经试算,该工程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X方向1.44,Y方向1.19,不满足高规[2]5.3.7条要求,故结构嵌固端位于基础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类,该项目采用桩筏基础。

图1 标准层建筑平面图注:本图仅取对称结构的一半表示

2 结构模型建立

2.1 构件布置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均匀、对称、分散、周边”,即:剪力墙应均匀对称布置在建筑物周边、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且墙长不宜超过8m,但也不宜小于8倍墙厚(短肢剪力墙)。住宅建筑由于通风采光原因,X向剪力墙布置较少,可能不满足X方向刚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为此,该工程在Y向长墙两端尽可能布置X向翼墙和端柱。采取上述措施后,经试算,X向刚度和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该工程根据建筑功能要求进行结构竖向构件的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标准层结构平面图注:本图仅取对称结构的一半表示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1/10二者的较大值,该楼室内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800mm,底部两层高度:4.7m+2.95m=7.65m<1/10(98.3m+0.8m)=9.91m<4.7m+2.95m+2.95m=10.6m;由于该工程嵌固端位于基础顶,所以底部加强部位还需延伸至基础面。基此,该工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为地下一层至地上三层,约束边缘构件层为地下一层至地上四层。根据规范要求,高层建筑竖向构件截面应上小下大,连续均匀变化,防止强度和刚度突变,且应满足规范轴压比要求,福建省住宅项目还应满足文献[3]要求。经试算,该项目各层剪力墙截面大小如表1所示。

表1 各楼层剪力墙厚度表

2.2 荷载

该项目属于常规住宅项目,楼面恒载输入建筑装修荷载,楼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屋面恒载根据建筑屋面做法确定。楼屋面活载根据建筑房间使用功能由荷载规范[4]确定,当建筑隔墙不在梁位下而在板中时,板恒载应加上每延米隔墙自重的1/3作为附加荷载。对于地下室顶板,除应输入恒活载外,在消防车可能出现的板面应输入消防车荷载,当双向板跨度不小于6m×6m时取20.0kN/m2。该楼地下室位于非人防区,无人防荷载。

2.3 材料强度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该工程建筑高度较高,为了缩小底部楼层框架柱和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增加建筑使用面积,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底部楼层宜使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该项目所取用的混凝土强度如表2所示。需注意的是,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变化的楼层与截面尺寸变化的楼层应错开,即尽量避免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和截面尺寸同时减少,防止形成承载力突变的楼层。

表2 材料强度表

3 计算结果分析及设计优化

3.1 结构刚度

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高层建筑的刚度,一般采用在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的位移角来衡量。经试算,该项目位移角由Y方向的风荷载控制,且初算结果未达到规范框剪结构1/800要求。该项目高层建筑高宽比98.3/18.5=5.3,相对较大,所以Y向刚度偏弱,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作用相对较小,而基本风压达到0.75kN/m2,风荷载相对较大,所以,该项目Y方向风荷载下楼层位移角最大是合理的。

查看YJK(1.8.2版)后处理位移输出文件,可找到位移角最大的楼层号和节点号,结果显示,位移角最大位置在结构右下角节点处,如图3所示。因为结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不重合,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有扭转效应,所以边角部楼层位移角最大。

图3 楼层最大位移角位置图注:本图仅取对称结构的一半表示

为增大结构刚度,可以采取调整竖向构件平面布置、增大竖向构件截面尺寸及调整梁高等措施。该项目因建筑使用功能限制,竖向构件平面布置已较为合理优化,可调整范围较小。如增大剪力墙厚度,因该项目楼层高度较高,由轴压比控制的剪力墙厚度已较大,如再增加剪力墙厚度,会占用建筑使用面积及增加造价。因此,该项目增加一些对建筑使用功能无影响剪力墙连梁的梁高较为合理。对结构平面图分析,增加以下梁高对建筑使用功能无影响,且对结构刚度贡献较大,这些部位位于建筑户型分户墙位置及楼梯间外墙处,如图4所示。

图4 增加梁高的梁位置图注:本图仅取对称结构的一半表示

经试算,图4中标准层梁1和梁2梁高由原来600mm高增加到1500mm,梁3和梁4梁高由原来600mm高增加到1000mm,楼层最大位移角由原来1/662减少至1/837,梁高调整后模型位移角小于1/800满足规范要求,保证了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

3.2 楼层最小剪重比

该工程X向基本周期为3.59(s),Y向基本周期为2.71(s),第一扭转周期为2.66(s),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为0.74,满足规范A类高层建筑不大于0.9的要求,说明该工程扭转刚度较大,但两个方向基本周期都大于5Tg=5×0.4=2.0(s)。根据结构抗震规范,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地震影响系数位于位移控制段,地震影响系数较小,计算出的地震力相应较小,可能不满足规范最小地震剪力要求,如图5所示。

(a)初算模型Y向风载部分楼层位移角

(a)梁高调整后模型Y向风载部分楼层位移角图5 梁高调整前后模型部分楼层Y向风载位移角注:表中 Floor为层号; Tower为塔号;JmaxD为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Max-Dy为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Max-Dy/h 为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查看YJK模型后处理计算结果,该项目X向楼层剪重比如图6所示,由图6中可知,该工程底部几层X向楼层剪重比略小于规范最小剪重比0.80%的要求,最大相差(0.008-0.00752)/0.008=6%,相差百分比不大,可以不调整结构选型及总体布置,通过适当放大各楼层地震剪力方法来满足规范最小剪重比要求。需注意的是,不能仅调整不满足最小剪重比的底部楼层,而是结构所有楼层的地震剪力均需调整。该项目各楼层的地震调整系数如图7所示,由图7中可知,X向调整系数为1.029~1.052。

图6 各楼层X向剪重比

图7 各楼层地震剪力调整系数

3.3 短连梁处理

图8 短连梁平面位置

该工程出现了跨高比较小的短连梁,如图8所示。初算模型中,此处连梁截面为250mm×600mm,计算结果显示,梁的抗剪不满足规范要求,梁的一端截面剪力为V1=892kN(由风荷载工况控制)。

由高规可知,三级抗震等级的连梁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为:

(1)

其中,ηvb为剪力增大系数;

ln为连梁的净跨;

VGb为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由式(1)可知,梁端剪力设计值与梁端弯矩设计值成正比。由结构力学原理可知,两端固支的梁两端弯矩与梁的线刚度i=EI/l成正比,所以梁端剪力设计值与梁的线刚度成正比,要减少连梁端部剪力则应减少连梁的刚度。连梁刚度I=bh3/12;要减少连梁刚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连梁梁高,同时截面尺寸不能削弱太多,因为截面抗剪强度与截面尺寸乘积bh0成正比。综之,在减少梁高的同时应增加梁的宽度,以使截面不削弱。

假定将上述连梁截面尺寸改为400mm×400mm,比较修改前后连梁刚度:I前=0.25×0.63/12=4.5×10-3(m4),I后=0.4×0.43/12=2.1×10-3(m4),由此可知连梁刚度减少了一半以上。连梁截面抗剪指标(bh)前=0.25×0.6=0.15(m2),(bh)后=0.4×0.4=0.16(m2)略有增加。由此可知,跨高比较小的连梁,采用宽扁梁可以有效解决连梁抗剪超限的问题。

查看连梁修改后模型计算结果,此处连梁相同端的剪力为V1=734kN,与修改前的剪力892kN减少了158kN,与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显示连梁与抗剪未超限。

4 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某A类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大致设计过程,同时详细论述了在设计中出现结构Y方向刚度不足、底部楼层地震剪力偏小、短连梁抗剪超限等问题,并对这些设计难点相应采取增加Y方向分户墙连梁高度、最小剪重比调整及采用宽扁连梁等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使结构满足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规范要求,希望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