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 葳
(福建众合开发建筑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4)
福州市延安中学,创办于1927年,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地处闹市,面朝孔庙,背枕朱紫坊(即:原府学所在),自古人文荟萃。学校前身是我国教育家、翻译家、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钟道赞先生在鼓楼三民里创办的省立福州职业学校,此后,学校曾易名为省立福州家事学校(1936)、省立女中(1947)、市一女中(1952),至1969年5月方定名为福州延安中学,寓意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弘扬延安精神,德育特色鲜明,其显著的教学质量连续15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公立校第一名。2007年9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学校师生联名写给他的汇报信上做了重要批示:“希望学校发扬光荣传统,取得更大进步。”
老城区学校的更新,也是当前城市更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在城市文化彰显和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如此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教学成就的学校,应该打造一个什么风格的校园景观?优秀的莘莘学子们又需求一个什么样的校园环境?如何在校园更新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景观风格表达,实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回归、继承和发扬光大,实现与日常教学生活的融入,是学校和这个城市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挑战。
延安中学位处市中心,校园并不大,仅约10 000m2,这次景观改造的面积约6000m2;校舍是20世纪90年代所建,缺乏合理的功能规划,主要功能分区不清,空间缺乏有序的组织,入口缺乏识别性与仪式感,植物配置单一以及校园文化展示空间不足;校园虽经几次翻修,但立面改造以及地下操场的营建,使得校园风格没有整体感,后院也因受周围地铁建设的影响而无人问津,成为了荒地。不过,学校主要校舍建筑立面,经过上一轮改造后,色调上已经与历史风貌街区达到和谐统一。此外,现场留有大量原先修建地下工程挖掘而出的旧石件,尤其是6个边长1.5m的大石础,粗略演绎了延安学府的前身,也为校园历史景观的营造提供了丰富的实物。
延安中学位于福州市古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因此,该校园景观更新必须充分发掘延安中学基地的历史底蕴,又需满足和丰富当代学校的功能需求。把“传承与和谐”作为该设计工作的核心,相辅相成才能持久成为学校和学生的记忆。在尊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打造符合现代审美以及学校教育需求的景观,是这次设计的任务。更新设计的目标定为营造中式传统审美的场所精神。
校园环境,在营造教育氛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又不能脱离学校所在地的城市文化。因此,设计要挖掘校园所处城市以及区域的文化脉络,结合学校现代教育目标,在环境中体现文化元素,让师生产生文化共鸣和认同,真正体现教育的文化塑造目的[1]。
通常所说的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 就是说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针对人类的各种需要展开。对于校园来说,这些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生活需要,更是包含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因此,校园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更应该针对其活动类型,提供不同的环境设施,以校园文化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作为设计依据,体现设计本源的回归。
校园景观设计中,不但要保留其原有环境的生态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让继往开来的一代又一代学生毕业多年后返校,依然能寻到年少时美好的记忆痕迹;而且,在营造新的景观环境时,还要考虑植物景观的多样性、生态性,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效果。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材也要考虑环保材料的使用,实现形式美与生态功能的全面融合[2]。
景观设计应该对周边的历史文脉有详细的了解,谋求解决景观与文化共生的途径,让地域性、历史性的价值得到升华。学校的景观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的现代景观空间(图1)。
图1 延安中学设计总平面
延安中学的大门在原来的校门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古建元素的屋檐,厚重的横梁加上斗拱的装饰烘托出延安中学作为府学的前世。入口铺设了厚重的花岗岩条石板主路,强调中式审美的中轴线,轴线的东侧设计了博物廊,展示延安中学施工时挖出的古代柱础,增强入口区叙事性的同时美化了教学行政楼的立面,附带的前厅为教学楼打造了具仪式感的入口(图2)。
图2 改造前后的校园轴线
景观设计的神来之笔,是轴线末端的一道白色门洞景墙,上刻颜体字的延安校训“博文约礼”;景墙既为入口区轴线的精彩对景,又成为校园前区与后区的空间分割,完美地解决了原来校园空间没有视线对景以及缺乏仪式感的缺憾。门洞景墙增加了景深,在视觉上反而扩大了空间。景墙的一侧,由于地下空间的关系抬高了种植池种植罗汉松桩景,白墙映衬下一树一景,增添不少古韵。
校园的后院紧邻地铁工地是个杂院,院中原有间厕所,正对着大门以及通向操场的通道。这次的改造将该厕所拆除,挪到西面的角落,将空出的场地根据空间尺度做了个半廊,成为后区的景观主景,两侧的空间分别作为通道以及古典小庭院,置石、青砖、地雕以及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鸡爪槭、桂花、腊梅、迎春等植物,打造了一个具有福州古典园林特色的小空间,6m高的白墙适度留白,凸显中式审美的意境(图3)。
图3 校园内增加的中式古典元素
延安中学历史悠久,在传承文脉的基础上也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要发扬校园文化,让文化滋养青少年的成长,让校园成为孩子们人生记忆中珍贵的一页。
二百多年前,清乾隆年间,朱筠任福建学政(相当于现在省教育部门官员),非常惜才,福建的学士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备了礼物想要献给他。但这位朱大人不收礼,只要两试名列前茅的333位学士各献一块刻有自己名字的石头给他。1780年,这些石头送进提督福建学院署(现为延安中学),聚成了假山,朱筠在假山上建亭,命名为“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还写下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传为美谈。因此,这次的设计构思,在后院利用空间设置了一座半亭,牌匾上便镌刻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知名的书法家张潜华先生,为校园的大门、景亭、壁雕等处题字:“光明在前”“师严道尊”“博文约理”等,蒋平畴先生则书写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 (图4),以及诗人吕祖谦寓居福州三坊七巷时写下的诗句:“路逢十客九矜青,半是同窗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加上校园内原有的前总理温家宝题词,“励”字石刻等,构成一个尊儒重学的校园环境。
图4 学校内由书法家题写的牌匾
智慧阶梯处,选用了各学科的经典语句公式镌刻在石阶侧面,绿荫如盖的榕树下,师生们或席或坐,畅游知识的海洋(图5)。
图5 智慧阶梯
校园中部的时光墙,承载起桥园记忆最重要的环节(图6),书架式设计的钢构墙体,可以放下所有毕业班的纪念物,若干年后,随着毕业孩子们的返校,纪念物会在老师的陪伴下重新开启,重温自己难忘的年少时光。岁月荏苒,时光墙的主人也在不断地更替,不变的始终是墙后透出的几丛青竹,寓意“岁月流逝,青春永驻”。
图6 时光墙
我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经过多年的沉淀形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化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3]。文化的表达,不但要平铺直叙,还要融入孩子们日常的生活情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让校园既有美景,也有故事,更蕴含有气节和精神。
这次的校园改造,根据学校的功能重新梳理,让每个区域都具有其功能特点,并在中式审美的格调中进行形式的创新,细节上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首先,根据学校的分区功能需求,用条石路以及透水铺砖分隔了不同的功能区域,条石路用于校园的入口至白色园洞墙,突出入口仪式感;后区的庭院主要使用古典的青砖以及冰裂纹,突出古典园林风格;其余部分使用拼色陶瓷透水砖,保证生态的同时又在古典风格中增加一丝生动。
其次,校园是师生们学习交流的场所,为交流提供场地的公共空间必不可少。在这次的设计中,增加了许多整石台阶以及座凳矮墙等景物,并且围合成不同尺度的空间,为交往空间提供了不同的场所,如智慧阶梯、时光墙、三百又三十有三士亭等,许多的通道位置尽量利用空间设置木制座凳,让校园成为师生们可以畅谈读书的好场所。
最后,在设计中尽量考虑到师生日常校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注重尺度等细节,所有的通道都采用无障碍措施,细节都做了倒角处理;还针对青少年年龄的特点,设计了不同高度的台阶与座凳,加强空间场所体验的同时,为青少年好动的行为多样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图7)。
尽管引领校园文化生活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校长、师长和管理层,但是一个学校场所精神的改变确是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在学生老师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和人文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延安中学中式美学的校园环境的营造,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的行为、学校日常活动乃至于发布通知的形式,引起了学校文化生活的显著变化。
下课时分校园里常常见到同学和老师三三两两围坐在榕树下、石碑旁、石凳上,或促膝而谈,或低头看书,鸟语、花香、榕荫和代表着学校文化的各种石件、题刻,伴随着奋斗的青春。
四月春日,学校为了表彰品学兼优的孩子以及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教职工,召开表彰大会,传统风貌样式的宣传栏里的通知这样写着:
图7 校园里的孩子们
“自古文墨圣地,今又教界名庠。唐肇府学,宋辟孔庙,明置贡院,清设提督。科甲鼎盛,名贤辈出。十室九书室,十客九青衿。宋贤诗云:‘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斯为吾延安母校也。己亥之春,盛世恭逢,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兹定肆月叁日,于本校举行第二届延安盛典,特对爱岗敬业之师者,品学兼优之学子,旌之扬之。”
别具匠心的文言文文体的通知,让校园充满了国学气息,让每个路过的学生驻足观看时,对校园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中式传统风貌的校园环境里,举办了浓浓传统味的表彰活动(图8),学校设置了针对优秀学生以及特殊贡献的教职员工的奖项:青衿少年、鸿鹤少年、智慧少年、风雅颂延安美少年、鹤翔班级、木铎奖、木棉奖、润物奖。每个奖项得名称都出自国学经典诗句,如青衿少年:青衿,古代学子之服饰,后泛指读书人。语出《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学院前巷历来人文荟萃,学府林立,宋人吕祖谦诗云:“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即指此处。青衿奖为延安中学授予学子的最高奖项。
图8 传统氛围的表彰大会
再如木铎奖:木铎语出《论语·八佾第三》“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以“木铎”自况,后“木铎”成为教师别名。特设木铎奖授予延安师范、德高望重者。
每一个奖项都蕴含深意,在中式风貌的校园中,经典引领学生们的前进,让延安成为最具国学文化特色的中学。
本次的设计工作由2017年3月始,更新工程到2018年10月基本建成,过程中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建设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愿景。如今,具有浓厚传统风貌的学校景观环境得到社会的肯定,也成为很多兄弟学校参观的案例。通过这次设计,更让我们认识到,校园景观的建设,不应是外形的堆砌,而是文化与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育人”理念,将行为环境与景观环境有机结合,将空间环境的物质层面需求与精神层面追求充分融合,实现了通过环境景观设计陶冶性情、提高修养、教化人性的理想目标[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