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学业评价方案设计与应用——以《铁路货运组织》课程为例*

时间:2024-08-31

谢淑润 夏 栋(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学业评价方案设计与应用
——以《铁路货运组织》课程为例*

谢淑润 夏 栋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等职业教育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触及了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改革成果可以概括为“评价内容任务化、考试形式行为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成绩折算多样化”。以铁路货运组织课程学业评价设计方案为例,阐述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并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学业评价方案设计应重点关注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程改革;行动导向;学业评价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行动导向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程教学,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学业评价的改革,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正逐步从“选择-反应”封闭形式过渡到“建构-反应”的开放形式[1],形成性、表现性评价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中。

一、问题提出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互动的职业交往情境,它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进而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的教学方法。”[2]可以假设,如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如果没有考核评价的配套改革,只是形变而非质变,定会使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慢慢回归到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老路上去。以大量的客观化、标准化试题为主要题型的传统书面考试,因无法“重构”现实的工作过程,无法对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隐形的工作过程知识加以测评,渐渐淡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是必然趋势。但由于职业能力建模和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研究的滞后,职业教育领域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设计更多借鉴的是普通教育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评价方案设计的职业针对性和内容有效性以及指标体系的综合考量都需要较大的提升。

二、新型学业评价方案在铁路货运组织课程中的应用

铁路货运组织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涉及内容覆盖面广,规章多而繁杂,由专业教师、兼职教师、企业专家、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改革教学团队依据课程目标,重组课程内容,以工作内容为基础对货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再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出散装货物运输组织、裸装货物运输组织、包装货物运输组织、集装货物运输组织四个学习情境。力求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等方面的改革,尝试初步构建一个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新型学业评价方案。课程组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结合不同学习情境的教学侧重点,构建评价方案如下:

(一)评价内容的确定

评价内容不仅再现岗位任务要求,而且全面考虑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在构建出的四个学习情境中,无论从知识内容、技能要求到素质培养都呈现出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评价重点(见表1)。

表1 评价内容及权重结构表

(二)考核方式的选择

考核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及考核组织的实现。从表1的考核方式设计中不难看出,在以能力考核为核心,强调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考核中,同样可以依据评价内容的不同侧重,灵活选用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课程的最终成绩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占70%,终结性考核采取答辩方式进行,占30%(见表2)。

表2 考核方式与评价主体对照表

(三)评价主体的构成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评价重点,因此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然的。如表2所示,课程的评价主体即凸显了这一特点。根据不同教学侧重,学生本人、学习组长、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乃至企业单位都参与评价,这样才能更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找出学生的优势和可改进之处,鼓励学生在改进中不断成长,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四)评价表格的设计

评价表格是形成性考核的表现形式,在设计评价表格时,应充分考虑行动导向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课程组在课改初期设计的评价表以被评价人为单位,将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在同一张表格中进行简单融合,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一张评价表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无法同步做出评价,且各评价主体相互间存在评价影响,评分的标准也不好把握,易受主观判断左右,导致最终评价结果与事实相差偏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鉴于此,课程组为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了相应的评价表(见表3、表4),他们在为被测评对象打分时相对独立。由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大多以团队为单位,所以“他人评价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评价主体对同一学习小组成员同时做出评价,在给小组成员评分时互有参照。不仅如此,在测评分值的选取上借鉴了国际通用的5分制,便于评分时更客观地把握。同时抓住学生对学习成绩的敏感性,让小组长利用Excel表格汇总本组成员学习情境的测评成绩(见表5),既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熟悉了电子表格的制表过程,而且能减少纸张浪费、减轻教师负担,可谓一举多得。初看这样的评价表很复杂,实际可操作性极强。

表3 自我评价表

表4 他人评价表

表5 学习情境评价表

三、新型学业评价方案的特点

通过在四届学生中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的实

践,课程组发现改革后的学业评价方案能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评价内容任务化

课改课程要求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重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知识体系。评价内容的任务化顺应了改革的需要,评价的内容和过程均围绕任务的完成展开,注重过程性考核,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加强了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2.考试方式行为化

考试方式不再局限于笔试,而是通过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行为化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成员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也不再是指导教师一个人确定,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专任教师评价、兼职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这种多元化参与的方式,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明确自身优势及不足,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多角度了解自己学习与发展现状,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4.成绩折算多样化

课程的总成绩既包含各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性考核,也包括期末的终结性考核,以过程性考核结果为主,以综合性的终结考核结果为辅,能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充分把握考核过程。教师需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工具、评价表格等,同时对各环节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策略,确保考核过程按标准有序进行。

其次,对考核时间的掌控。由于考核方式多为分组完成,且评价主体多元,不确定因素较多,容易造成考核时间超过预期,因此需要在每个环节精确限定时间。

再次,应加强对学生评价的引导。学生评价主体的参与,容易出现主观偏向,需要不断对学生评价主体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尽量客观真实地做出评价。

五、结束语

良好的课程构思必须具体落实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结果。衡量与检验某个课程构思是否转化为最终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学生学业评价[3]。笔者所在课程组通过近四年课改的实践,不断摸索、完善,总结出以上适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希望能给行在课改道路上的同行们点滴启示,共同将高职教育的课改之路越走越宽。

[1]闫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88.

[3]张雨强,冯翠典.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0.

10.3969/j.issn.1672-9846.2014.01.016

G712

A

1672-9846(2014)01-0065-05

2014-01-07

谢淑润(1976-),女,广东梅州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管理工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夏 栋(1968-),男,河南永城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管理工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