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唐冠军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湖北 武汉 430014)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等内河航运发展这两大背景下,加快长江航运发展,大力支持皖江城市带建设,实现皖江城市带和长江航运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布局已经由沿海先行进入到了沿海、沿江并重时代。在长江沿线,国家先后批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两型社会、成都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六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沿长江布局,首尾相连,覆盖了长江干线七省二市。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总方针,六大区域发展重点虽各有侧重,但却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必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资源优势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010年 8月 25日,国务院第 123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长江航运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目前,长江上形成了“6+1”七大国家战略(即:6大经济战略、1个航运战略)并驾齐驱的喜人局面,长江在未来中国经济舞台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将充分展示魅力。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干支通航里程已达6.5万多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 52%,水系水上货运量占到了全国的 80%;同时,长江航运完成了沿江 85%的煤炭、83%的石油、85%的铁矿石,以及中上游 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此外,长江沿岸集聚了全国 500强企业的近 200家。长江航运作为连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沿海、内地两个区域的运输纽带,已经成为流域大宗货物和外贸运输的主力军。现在,长江航运以“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运能大、效益高”的比较优势,在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长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长江流域人口 4.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37%;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 35%左右。随着沿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航运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江货运量及港口吞吐量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9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了 13.4亿吨,远远超过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欧洲的莱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通航河流。据测算,长江黄金水道的年 GDP直接贡献近 800亿元,间接贡献达 1万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达200多万个,带动间接就业近千万人,已经成为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沿江产业带形成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承接产业转移,是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核心。产业转移,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不难看出皖江城市带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密切关系。如果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一轴双核两翼”来看,都是沿着长江展开的。“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等 6个沿江市,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两核”是合肥、芜湖,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是滁州和宣城,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显然,皖江城市带与长江航运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下称《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规划》还确定了四大战略定位,即: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为了适应和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三个服务”能力建设,2009年初,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提出了“一条主线四个长江”的发展战略。“一条主线”就是“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现代长江航运”,这是长江航运发展的总方针,也是贯穿于各项工作的红线;“四个长江”就是“平安长江、数字长江、阳光长江、和谐长江”,这是长江航运发展的核心内涵。
战略引领发展,战略是决定一个地区或行业经济发展速度快慢、质量优劣、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科学发展”是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与长江航运发展战略一致性的具体体现。互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力建设。二是合作发展。也就是说,皖江城市带在发展战略上要重视和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开发和利用好长江航运资源;而长江航运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就是为了大力支持和积极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皖江城市带和长江航运必须相互支撑,互利互赢,共同发展。
安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航运大省。2009年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5596公里,占长江水系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的 6.3%,航道等级普遍较高;全省拥有运输船舶 27620艘,近 1600万载重吨,是我国内河船舶第一大省。2009年,安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 2.64亿吨,其中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完成了 1.77亿吨。
长江干线在安徽省境内有 416公里,俗称800里皖江。历史上,徽商就是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条件而纵横商海、名扬天下。皖江江面开阔,水深条件较好,岸线资源丰富,一级和二级岸线总长近 300公里,并且岸线的利用空间十分广阔。目前,仅皖江北岸的巢湖就有长江岸线资源 80公里,其中可以建设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30多个,非常适合布局一些重化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在长江中下游具有这样能够集中开发利用岸线资源的地区是不多的。皖江城市带建设要科学利用长江航运资源,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实现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势必加快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其经济规模和总量的增加又会导致运输规模和总量的扩张,生产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所占的比重就显得非常重要,长江航运的低成本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就显得十分关键。交通运输作为皖江城市带发展的“先导产业”,应该建立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坚持“宜陆则陆、宜水则水”的原则,做到衔接顺畅、优势互补,实现运输职能的有机融合,为皖江城市带发展提供可靠的综合运输保障。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优先发展内河航运既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促进沿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长江航运迎来了“应天时、秉地利、聚人和”的宝贵机遇。我们将紧紧把握长江航运大建设、大发展的宝贵机遇,全力支持皖江城市带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组织机构协调。认真落实长航局与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签署的长江黄金水道共建协议,充分发挥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支持《安徽内河水运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是战略规划协调。进一步完善长航局支持皖江航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共同研究加快皖江水运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三是政策法规协调。研究制订长江航运管理与事业发展相关的法规和行业标准草案,提出立法建议;完善相应规章和行业标准等。
四是行业管理协调。协调实施长江航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措施,充分发挥长江船协、港协及各省市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港航企业的协调,明确安徽省 14家港航企业为长航局重点联系单位,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协助解决港航企业的实际问题。
一是加大力度落实规划,并实施重点航道治理。“十一五”期,国家投资近 20亿元,完成了长江安徽段黑沙洲、东流、江乌等 8个航道整治项目,改善干线航道里程近 300公里。“十二五”期,我们将将努力做到:(1)加大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能够提前实现 2020年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目标。(2)结合河势控制,着力加快长江安徽段航道治理进程。预计将投资数十亿元开展长江安徽段航道整治建设,实施马当南水道、江心洲水道、东流二期等多个航道整治项目,进一步提升长江安徽段航道通过能力。(3)积极开展 10.5米水深由南京上延至芜湖的研究,争取早日立项建设。
二是强化维护和疏浚,不断提高相应航段维护标准。(1)充分利用航道整治成果,充分利用自然水深,并通过强化疏浚维护等措施,力争将南京到芜湖长江大桥的最小维护水深由 6米提高至9米。(2)强化合作、加大力度,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地段,逐步将太平府水道、成德洲东港维护水深提高至国家一级航道标准。
三是推进干支联动。加大力度,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实施工程措施,畅通合巢芜出口进江通道,使裕溪口水道达到国家一级航道标准,日常维护达到长江干线相关航道标准,使合巢航线通江达海,为合巢芜承接产业转移布局提供交通条件。根据发展需要开通副航道、疏通捷水道,创造条件逐步将太平府水道、成德洲东港疏通达到国家一级航道通航标准;延伸马鞍山、铜陵的黄金岸线,为优化沿江城市产业布局提供有利条件。
四是推进“数字航道”建设。加快电子航道图向社会推广应用的进程,为港航企业提供权威可靠的航道信息。
一是完善行业标准。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行业标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规范航运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是支持市场整合。积极支持综合实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大型航运企业落户安徽,鼓励航运企业与沿江大型货主企业联合发展运输船队。积极支持安徽港航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推进个体运输船舶公司化管理,探索航运企业集约化经营的具体模式和规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加快运力调整。进一步完善长江水系航运运力发展规划,加快中下游标准船型的研发推广,通过宏观调控,稳步推进船舶的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积极支持安徽省船舶运力发展,重点支持发展干支直达、江海直达、江海联运,加快形成集装箱、铁矿石、煤炭、滚装汽车、石油及液体化工专业运输体系,提高专业化运输船舶比重。
四是优化运力组织。为安徽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煤电油运、大宗物资、农副产品、生活必需品以及沿江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可靠的水路运输保障。
五是加强行业管理。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的布局,优化长航局系统海事、航道、公安的机构分布和站点设置。提高航运政务服务的效能,健全长航系统集中审批新机制,推行政务一体化,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港航企业和行政相对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以规划建设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港口为依托,以集装箱运输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水路、公路、铁路等多式联运的优势,积极对接临江产业带和综合物流园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积极支持和引导第三方物流发展。
二是支持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快长江航运从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长江航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提高金融、资本、科技、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
三是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整合长江航运信息资源,在“十二五”期将投资建设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推进包括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信息系统”在内的“皖江航运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长江航运综合信息平台与安徽地方港航海事信息平台的对接,促进安徽段主要港口、航道、运输船舶和安全监控的数字化管理与控制,提高港口和航道的综合利用效率。
四是加强行业引导。及时发布长江航运发展态势分析、航运景气指数、航运价格指数等信息,加强市场分析,为港航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政策导向和决策依据。
一是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严格执行“十个一律”、“十个严格”等监管措施,重点加强对“四客一危”船舶、运砂船舶和集装箱船舶的监管,切实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健全防治船舶污染体系,提高污染应急处置能力。开展船舶污染应急设备库建设,皖江重点水域、重点港口一次性溢油控制清除能力达到200吨,一般水域达到 100吨,大力提升皖江水域的化学品污染清除能力。
二是完善支持保障系统。推进长江安徽段VTS船舶交通管理工程建设,2010年完成马鞍山VTS船舶交通管理工程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并开工建设铜陵、安庆 VTS交通管理工程;同时,完善长江安徽段 AIS系统,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长江安徽段水上交通管理能力。
合理布局长江安徽段国家救助力量,推进芜湖国家级救助综合基地建设,建设池州贵港、铜陵五松、芜湖荻港、马鞍山港区等救助点,配备一批40m级、30m级、20m级的巡航救助船。
完善干线船岸通信系统(VHF等);充分发挥长江水上交通安全广播电台的作用,及时做好安全信息发布和安全预警工作。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提高长江引航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服务于安徽的对外开放。
三是逐步推进航路改革。2010年 10月 1日起正式实施长江芜湖高安圩至安庆钱江嘴段的航路改革,从而使长江安徽安庆以下江段全面建成“水上高速公路”。
四是净化治安环境。严厉打击水运物流犯罪、扰乱水运工程建设等多发性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航运治安秩序。
五是加强船员培养培训。进一步深化船员流动学校运行机制,以船员需求为导向,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打造“八百里皖江一帆风顺”品牌。
皖江城市带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必将构建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必将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江黄金水道与皖江经济带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必将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宝贵机遇下,为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