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张金萍 赵伟英 陈三妹

(绍兴文理学院 医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2007年教育部提出了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根据“质量工程”精神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特点,基于绍兴文理学院的实际情况,围绕护理学专业办“活”、办“强”的专业建设思路,以护理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跨系(部)组合组建了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其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1 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概况

围绕护理学专业特色,实现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效融合,于2008年组建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由20名教师组成,平均年龄39岁;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12人.在学缘结构中,护理学专业8人,临床医学专业12人.有明显学科、课程、教学、科研人才互补特点,具备持续发展动力的团队要素.2009年被列为绍兴文理学院第一批优秀教学团队.

2 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在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始终坚持科研教学相济,在推进学科建设的同时提升团队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没有扎实的学科建设成果和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提高教师教学发展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基于这种认识,在建设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的过程中,团队始终坚持以教学引领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程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实践证明,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丰硕成果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层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科发展.近三年来,护理学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护理学专业为校重点专业,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2人,获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人,校教学优秀奖12人次(均为团队成员),校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课堂教学“示范课教师”4人,校级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对象1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校拔尖人才第三层次3人,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对象1人;团队成员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连续3学年均在B级及以上,其中8人考核为A级,占医学院A级总数的72.73%.已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也是教学内容的规定者.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无论是对学生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教师自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关系等.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保证教学内容的“宽、厚、精、新”.“宽”是指知识面要宽广;“厚”是指基础理论要深厚;“精”是指教学内容要精选;“新”是指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融入教学,把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1].坚持通过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建设不断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素养.首先,根据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的数量,遴选课程负责人,要求在教育理念、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学获奖等方面成绩显著,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3名教授作为课程负责人且深受学生好评,发挥教授的带头作用.其次,引进与培养中青年教学和学术骨干.团队成员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课程6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省级重点教材1部,校级重点教材1部,主编教材4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直接关系着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造就一批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教学和学术骨干.

4 以省级教学名师为核心,引领团队青年教师成长

团队负责人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浙江省护理学及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团队的引领、示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省级精品课程示范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观摩课、新教师培训课,言传身教,发挥了教学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他们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在名师的指导与示范作用下,青年骨干教师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培训、观摩、试讲、参加说课和教学基本功比赛以及组织专家听课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青年教师新开课和开新课进行严格管理,坚持试讲过关制度;组织并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坛新秀”和“示范课教师”的评选活动,使教学团队成为培养青年教师的舞台.获省级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优秀奖1人,校级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校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学优秀4人次,校级课堂教学“示范课教师”2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对象1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校拔尖人才第三层次3人,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对象1人.先后选派10名青年教师到芬兰、英国进修学习与开展合作研究.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了能量.

5 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教学的统一化、单一化、灌输化、教条化、流程化转为新课程教学的选择性、多元性、互动性、民主性、创新性[2],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问题需要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能适应新的教学,团队通过组织团队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创造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

近三年来,团队成员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学院开展的护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了领军人、排头兵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积极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四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和“全程贯穿”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人文素养逐步成为特色,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团队成员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厅、市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4项,校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12项,课程学习团队项目4项;获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1部,校级重点教材1部;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2篇.

6 教书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团队成员积极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把科研活动获得的专业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为本科教学内容的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科研思维和方法融入教学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进了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团队成员倾力于学生的成才,更注重全方位育人.2010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刘丽兰救老人的优秀事迹受到多家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获得了“最美护士”称号,在街头为受伤的老人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展现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人文素养,接受了社会的考验,也使学院护理学专业教学接受了社会的检验,赢得了社会的认可.积极开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开创了学校护理学专业国际交流生培养的先例,共培养芬兰交换学生4人.

依托学科和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1项,指导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1项,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项,校、院级学生科研项目45项.指导的学生获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天堰杯”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一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二名,综合一、二、三等奖各1项,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7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7篇.

7 建立“引领、规范、激励、创新”的运行机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引领、规范、激励、创新”的教学团队管理机制,保证了团队高效有序地运行,有利于团队的良性发展.专家引领,外部由国内护理教育专家、临床护理专家和行业管理专家组成的护理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来学院指导有关专业发展建设工作;内部发挥省教学名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制度规范,实行“校—院—团队—课程组”四级管理制度,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宏观调控、学院的协调指导、团队负责人的全面负责以及课程组负责人的组织落实上.分层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积极性,采取团队集体激励和个性化激励相结合,促进团队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踏实创新,实行“四名工程”——名专业、名课程、名教材、名师,以“四名工程”建设为核心,精心培育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建设一批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和重点教材.

一个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组织架构和有效运行机制的教学团队,为教师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设了合作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道黎,张戎,王珏,等.林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27-30.

[2]王宪平.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haoxing University and centered around the ideas of developing a flexible and powerful nursing profession, a cross-department combination-optimized nurs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team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reform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the enhancing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teachers within the team, by means of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by the team ‘to lead, specify, stimulate, and innovate’, grounded up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ke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aking the provincial teaching masters as the core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s a breakthrough.

Keywords:nursing profession; teaching team; team building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