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谢友弟 龚 强
铜陵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
睾丸扭转是以急性阴囊肿痛为主要表现的泌尿外科急症之一,临床易延误诊治。必须及时处理,如诊断不清或者处理不当会增加睾丸坏死需行睾丸切除的风险[1]。本文对我科4年内共收治的16例睾丸扭转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反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本病的诊断意义和早期手术探查的重要性,并分析易导致误诊的常见原因。
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睾丸扭转病例共16例,年龄12个月至23岁(平均15.4岁)。其中左侧睾丸扭转13例,右侧睾丸扭转3例,16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1.5h~13d。仅1例发病前有睾丸外伤史,14例以阴囊疼痛主诉就诊,2例以下腹部疼痛主诉就诊。16例中,有12例首诊即行CDFI检查:10例提示睾丸血供明显减少,诊断睾丸扭转;2例提示睾丸血供正常,首诊诊断急性附睾睾丸炎,抗感染治疗无好转复查彩超提示睾丸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复诊诊断睾丸扭转;4例首诊时未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而误诊为急性附睾睾丸炎或者急腹症。
16例患者于我科完善CDFI检查拟诊睾丸扭转后,14例行手术探查,1例拒绝手术治疗,1例自行恢复,自行恢复者复查彩超提示睾丸血供恢复正常。14例行手术探查病例中,睾丸扭转角度为180°至540°,其中9例扭转时间未超过6h,术中发现睾丸、附睾色泽局部发黑,经复位及热敷后血供恢复良好,行睾丸复位固定术和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术;3例扭转时间超过10h,睾丸、附睾色泽广泛发黑,复位及热敷后部分或仅局部少量血供恢复,应家属要求予保留睾丸;2例复位及热敷后无明显血供恢复而行睾丸切除和对侧睾丸固定术。16例患者中,除2例行睾丸切除术者外,其余14例均随访至少半年以上,其中扭转时间6h以内的9例行睾丸复位固定术患者中8例复查睾丸大小发育正常,1例睾丸轻度萎缩;扭转时间超过10h的3例行睾丸复位固定术以及拒绝手术的患者睾丸萎缩明显,自行恢复的1例患者随访睾丸大小基本正常。
睾丸扭转在青少年中多见,以急性阴囊肿痛为主要表现,约占阴囊急症的三分之一左右。一组国外研究资料统计25岁以下发病率约为2.9/100 000[2],左侧发病率高于右侧,可能与左侧精索较长有关。好发于夜间,可能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升高或睡眠中睡姿改变压迫阴囊有关[3-5]。本组16例左侧睾丸扭转13例,右侧3例,也同样是夜间发病多见。睾丸扭转病因主要为先天性解剖异常,如睾丸系膜过长、睾丸与附睾连接不完全、精索过长等因素导致睾丸和附睾的活动度增大是本病的内在病因[6]。
本组16例中初诊误诊6例,误诊率为37.5%。一方面,很多疾病与睾丸扭转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如急性附睾睾丸炎、睾丸附件扭转、睾丸肿瘤以及鞘膜积液等;另一方面,睾丸扭转自身的临床表现也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阴囊部剧烈疼痛,也有患者表现为腰痛、下腹痛和腹股沟区疼痛或者几种表现共存,但如果首发症状不是睾丸急性疼痛常常会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本组16患者中就有2例因主要表现为下腹痛而未行仔细生殖器体检以及CDFI检查,首诊诊断为急腹症而未得到及时诊治。因此,对于伴随腹痛症状的所有男性患者,首诊医生均应考虑睾丸扭转的可能性,注意询问病史及生殖器体格检查,必要时行睾丸彩超检查以排除睾丸扭转可能。睾丸扭转体检一般显示患侧睾丸明显肿胀,位置抬高并呈横位,睾丸抬举试验(Prehn征)阳性。而睾丸的CDFI检查对睾丸扭转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特点为无创性、快速简便和可重复性,且特异性高达97.9%[7]。本组16例病例中初诊时12例行阴囊彩超检查,其中10例显示患侧睾丸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未见血流信号得以确诊,彩超检查准确率达83%。2例初诊时彩超显示睾丸血流信号正常而诊断为急性睾丸附睾炎,经抗感染治疗后不见症状好转,再经复查彩超显示患侧睾丸血流明显减少而确诊。本组1例自行恢复者考虑可能为轻度不全性睾丸扭转。彩超在不全性扭转早期可出现假阴性结果,有研究显示在睾丸扭转早期,动脉血流信号减弱不明显,甚至出现增强信号,易导致误诊[8]。因此,诊断睾丸扭转不能过度依赖彩超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至关重要,对彩超结果阴性但高度怀疑有睾丸扭转者,仍应及早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在诊断不确定时需动态复查彩超,方可将此疾病的误诊概率降到最低。
目前的观点认为,6h以内的轻度睾丸扭转、阴囊肿胀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试行手法复位,但手法复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可能加重睾丸扭转的程度,因此对于高度怀疑睾丸扭转的患者,及时的阴囊探查手术对于睾丸功能的挽救尤为重要。因为解除睾丸扭转的时间对于睾丸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因此在确诊或者高度怀疑的情况下,及时手术探查可以增加保留睾丸功能的概率,即使术中发现是睾丸炎,也可以达到减压引流缓解症状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单侧睾丸扭转的患者常常合并对侧睾丸的解剖异常,发生对侧睾丸扭转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在行患者睾丸妥善固定的同时,应当对对侧睾丸进行预防性固定[9]。
参考文献
1 Saxena AK, Castellani C, Ruttenstock EM,et al.Testicular torsion: a 15-year single-centr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analysis.Acta Paediatr2012; 101(7):e282-e286
2 Lee SM, Huh JS, Baek M,et al.A nationwid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testicular torsion in Korea.J Korean Med Sci2014; 29(12): 1684-1687
3 张文刚, 孙方浒, 洪涛, 等.睾丸扭转72例的治疗结局及转归.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3; 27(5): 60-62
4 Boettcher M, Bergholz R, Krebs TF,et al.Clinical predictors of testicular torsion in children.Urology 2012;79(3): 670-674
5 朱智荣, 阎家骏, 潘建刚, 等.睾丸扭转术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6; 30(9):21-25
6 方丹波, 蔡松良, 沈柏华, 等.睾丸扭转的诊治体会: 附52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 25(8): 565
7 吴刚, 范闽延, 袁建军, 等.精索形态声像图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价值.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8; 5(6): 457-459
8 李颖嘉, 文戈, 龚渭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1): 55-57
9 陆雪强, 李汝昌, 陈刚, 等.一侧睾丸扭转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必要性的研究.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8; 22(2): 53-5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