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丽华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四川成都 611731)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研究综述
刘丽华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四川成都 611731)
中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里的日常工作越来越多的被学生志愿者们所承担,在这过程中,研究者们对这种现象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认识。通过阅读分析2002年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的相关文献论述,对学生志愿者这个特殊的图书馆服务团队,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进行描述;对管理体系内现存的各种制度和实践认知成果进行了归纳。
高校图书馆 志愿者 学生志愿者 管理制度
我国高校图书馆界开展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志愿者分为两种:一种是专家志愿者,主要活动旨在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开阔视野;另外就是学校学生组建的志愿者,主要为图书馆读者提供各种服务。本文主要论述的对象是后者,即大学生志愿者。1995年,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就已经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1]。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引入高等学校图书馆,已经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文献上看,在这十多年中,同中国志愿者的大环境一样,08年以后,部分高校的志愿者团队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促进这方面的研究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
通过中国知网,我们检索出相关文献近两百篇,完全匹配的有一百余篇。其中最早关于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论述在2002年,宁艳艳的“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设想”中就提出了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一系列问题,简要叙述了组织原则、岗前培训、考核办法等,并对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图书馆志愿者活动能够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拓展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2]。从2010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研究文献年发表量(CNKI收录)从个位数增长到了十位数,笔者根据题名信息和摘要提取主题,比较了近三年相关研究主题分布见表1。
表1 近三年研究主题分布
从上面可以看出,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管理体系和服务内容上,很多都是关于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管理、考评等方面的具体实施办法的探索。并且,从文献上,至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最早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宁艳艳,河北师范大学职技校区图书馆)组织之一。
将志愿者工作引入图书馆,非常契合图书馆的公益精神。文献表明,大家对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积极意义都予以了肯定:此举倡导奉献精神,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紧张状态,提高大学生获取与利用文献信息的技能,沟通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激励馆员的创新热情等。所有这些,都是图书馆乐此不疲的引入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原因。同时,各种相应的管理办法,服务制度,激励机制,考评体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个体的研究,包括其心理素质,专业技能,志愿精神等。
由于学生志愿团队一般是团委或者学生会组织,采取从上至下的层层行政性的推动,学校大型的活动莫不如此。过去,图书馆如有需要,只需要向他们提出要人要求和人数,就获得志愿者的派遣,进行操作层面上的简单培训便上岗,志愿者的来去和考核都与图书馆无关。这其实和志愿精神不太吻合,不是“我要参加”而是“服从安排”。[3]基于这个认识,不少研究者认为应提升此过程中图书馆管理的主动性,将团委学生会主导转变成图书馆自己主导。
当然,哪些工作由团委主导,哪些工作由图书馆主导,甚至还有志愿者自己的协会,是否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组织?徐祥谦、尚红琳等人就指出了三者都在其中担任了角色,主张还是在团委领导下,学生志愿者建档、注册、认证、表彰、推优等,都应按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图书馆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和考核建议,剩下的则由志愿者协会自己开展活动。[4,5]
陈艺、范莎莎、殷丽、兰晓霞等作者都主张图书馆自己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或将志愿者管理的业务交给图书馆既有的某个部门,由图书馆全面负责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奖励等事务。殷丽建议成立图书馆志愿者协会,由图书馆直接领导,相关老师参与负责,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6]兰晓霞建议由图书馆信息咨询部负责志愿者管理,内容包括接受志愿者报名、面试;及时掌握图书馆各部门的岗位需求,招募志愿者;建立和更新志愿者信息和服务档案,记录服务效果;做好志愿者活动的宣传、总结、考评;积极为志愿者提供信息资源,搭建服务平台等。[7]
李晋瑞,吕芳主张由图书馆办公室和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负责, 成立专门的图书馆志愿服务队来参与图书馆管理。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后, 采取图书馆部室主任负责制, 负责岗前培训、学期考评等工作。[8]
江汉大学图书馆则实行三层管理方式: 首先学生志愿者3-5人自成一个小组, 并选出组长, 加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志愿者小组到具体工作岗位有专门指导老师作工作安排和业务管理指导。由馆办公室负责志愿者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9]
夏美华提出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志愿者自我管理与图书馆管理结合的机制:自我推荐、自我培训、自我考评、自我激励。[10]
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对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描述,只是各自的侧重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是:注册制度、招募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这些制度以线性方式组成了整个管理体系过程上的重点环节。
2.1 关于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
引入联网的注册制度有利于志愿者的宏观立体管理。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在其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志愿经历是学校和社会对他们进行评定的参考指标。图书馆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少。陈艺以为应以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为核心, 构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体系。目前, 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布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为标准的志愿者注册制度,已在全国普遍实施, 开始向每位志愿者颁发志愿者手册,并对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时数进行认定。它代表着被服务者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一种认可,是对志愿者荣誉的确认。[3]但是,图书馆志愿者团队并没有进行类似的过程。温州医学院图书馆尝试进行这种注册认可,以此提升志愿者的热情,并解决志愿者临时不固定的问题,使学生在图书馆的志愿活动真正变成志愿的性质。但是并没有说清楚图书馆的注册认可是否与团中央颁布的管理办法对接。而其它大多数实行的只是在本校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或者就是图书馆成立一个管委会进行人员登记。
2.2 关于志愿者招募制度
基本上,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一套招募办法和流程。兰晓霞在其文中开出了详细的招募条件:(1)全体在校学生,身心健康,品行端正;(2)热爱图书馆,热爱公益事业,自愿参加图书馆志愿服务;(3) 做事认真负责,态度积极端正,有强烈的责任心,乐于奉献;(4) 具有正常学习以外的适合图书馆服务的业余时间,服从图书馆安排,按时到图书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7]
沈红兵所在图书馆的招募条件是:(1)学习成绩好, 工作能力强, 热心公益事业。不占用教学时间和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 每周有一定时间参加志愿者工作。(2)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 志愿者工作时间需要有连贯性和稳定性(一般工作周期最好为一个学期),每周工作时间相对固定。(3)服从指导老师工作安排, 勤于学习文献典藏、书库管理知识。
有的则还是将此项任务交由学生会或者团委去解决,由图书馆开出招募条件和人数,剩下的工作由学校其它相关部门去完成。几乎所有涉及志愿者管理制度的文献都有论述招募环节的。广州青年职业学院的蒋家红专门就招募的时机,招募的渠道,招募的规模、招募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志愿者招募工作是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起点,成功、有效的志愿者招募不仅有利于志愿者的后续培训与管理,也有利于保持志愿者与图书馆的黏合度与忠诚性,减少志愿者的流失,从而更好地推进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同时提出:招募工作的最大难题是吸引力问题,所以如何明确详细的阐明志愿者的权利义务是必要的环节。[11]
图书馆在引入服务志愿者之前, 向全校师生及图书馆员明确志愿者的基本权利, 主要包括:1)对志愿者组织的合法性有知情权;2)有选择与个人知识技能和兴趣相符的服务岗位的权利;3)有获得服务指导和培训机会的权利;4)提供服务时获得的安全保障和享受意外伤害保险权利;5)对组织提出建议、批评与监督权利等等。[12]同时志愿者也要在图书馆的指导下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
2.3 关于志愿者培训制度
对于培训,几乎所有作者都认为培训主要是由图书馆的老师或者技术人员来完成。这是从图书馆业务角度出发的,因为志愿者将要从事的是他们之前基本没有体验过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所以,图书馆成立全面负责的学校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奖励等事务的办公室。[13]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后, 采取图书馆部室主任负责制, 负责岗前培训、学期考评等工作。[8]
图书馆相关人员还总结出了不少有特色的培训方式。比如将志愿者分为三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就类似军队三种层次的兵:新兵,老兵,特种兵,根据他们处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安排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指导老师。[14]
很多研究者不约而同的提到网络学习交流培训平台。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不可分割的生活内容,因此,通过网络学习是作为培训流程中重要的一环。在网络世界,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一个相对轻松的平台,在这里,不仅仅是培训,还是大家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的平台。有很多固定下来的规定和流程,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反复的访问和学习。
超过一半以上的高校图书馆对志愿者的培训尚停留在入门阶段,即刚到馆工作时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之后便不再有任何的不同的培训内容或者更深的培训课程。因为由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兼职的培训师大多并不具备专业的素养,新手一次培训后多采取老手传帮带的形式进行接下来的任何工作。培训一般组织两次:一次课堂讲解,一次实地实习。[9]
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了发挥志愿者的才干,于2012年增设学生培训大使志愿者岗位,由志愿者直接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培训讲座,志愿者原有的工作内容得以丰富和拓展。[15]这种创新无疑具有现身说法的激励作用,同时也打破了培训人员基本上是工作人员的局限。为志愿者的培训拓展了思路。
2.4 关于志愿者考核制度
考核是对人所做事务的记录和评价。每个图书馆制定的考评制度时都会考虑这样一个原则:如何公平的考核。公平公正的考核不仅仅是对志愿者所做工作的一种认定,能够找到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考核,能够给予努力认真的志愿者精神鼓励,使缺乏责任意识的志愿者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志愿者制度的执行效率和志愿者个人的各项素质的目的。
北京图书馆倡导以小时为导向,从量化方面考虑,同时综合考虑志愿者包括出勤、服务态度、工作热情、工作技能等,建立恰当可行的志愿服务考评体系。[1]
有些推荐星级考评制度。星级档次可参考服务时间等量化指标分为多个档次, 使志愿者随着服务时间的进展获得更高的荣誉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志愿者, 学期结束后发给优秀志愿者证书和适当奖励。[8]
沈阳化工大学的邵贤等提出从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服务的程度、服务的次数、服务的时间长短。[16]这里提出了一个非量化的范围:服务活动的程度。这是个主观评价指标。即志愿者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其能力大小。不过他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
2.5 关于志愿者激励制度
完善的激励制度是志愿者行动长久有效的保证。
2.5.1 精神与物质结合的奖励制度。
目前存在的通行的一些措施比如:赠送电子阅览室免费上机卡;增加图书借阅量、延长借阅周期;免费办理联合高校通用借书证;图书馆举办的讲座及其他活动可优先参与;对工作表现优秀者将授予图书馆“优秀志愿者”称号;图书馆予以表扬, 颁发感谢奖状, 赠送纪念品或者直接给予奖励;完成一定时数的志愿服务工作, 由图书馆开具志愿者服务绩效证明书, 提请所在学院作为学生评优表彰、推优入党、学期鉴定、就业指导、免试推研的重要参考条件或者给予奖励。[6]兰晓霞所在郑州轻工业学院由岗位指导教师对志愿者按制度进行考核后,工作时间达到60 小时以上的,经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组织评议,授予“学院优秀志愿者”称号,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7]
对于物质奖励,有人认为对志愿者的回报不是市场条件下的那种等价交换, 可以有多种形式:给予少量的经济补偿其实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另外,不少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充分肯定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成绩,将所取得的成绩作为申请奖学金、助学贷款、升学、评优、入党、就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全校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志愿者的工作,给予志愿者以关爱。7
2.5.2 学分制的争议
融入学分制,可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表现与学生党员的发展、学生干部的遴选、奖学金的评定。程荣芳建议将志愿者服务工作与学分制挂钩[17]。陈钟彬认为可以与入党、升学就业推荐以及奖、贷、助学金等方面的综合评定相挂钩。[18]
肖可以将目前存在的高校图书馆激励措施划分为三个类型:精神激励、权益激励、物质激励。将权益激励从精神激励中独立出来,即是对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认可方面的措施,比如推荐就业和获得选修学分。强调了权益激励的重要性。[19]
对激励制度的研究和阐述非常多,更印证了高校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的松散与流动性强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对志愿者的激励应以精神上的肯定为主。因为这和志愿精神才能一致,学分制激励和过多的物质激励会混淆志愿者和学工的区别,并且背离了最初引入此项活动的初衷。
总的来说,由于融入学分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有国外学生志愿记录要作为升学和毕业的依据,所以,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倾向选择与学分制挂钩。
3.1 大学生志愿者岗位设置方面
大学生志愿者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既为图书馆提供了服务, 又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了实践和应用的机会, 这是最完美的结合。陈颖颖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可以主要从读者引导、图书整理、信息宣传和技术维护4 个方面考虑。[20]岗位设置同时在招募、培训、激励过程中进行配套保障,都要配合岗位设置的数量、内容和需要进行。
殷丽认为首先应协调理顺馆员和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志愿者主要进行馆内向导、图书借还、巡库、上架整理、卫生、展览会学术活动的参与等工作。馆员则主要进行对志愿者队伍的督导、培训、考核和更深层次的文献服务。[6]
笔者认为岗位设置的多少,深浅,不同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的需求特点比较突出,已经突破了打扫卫生、上架、馆内向导等几种简单工作,这也反应了岗位设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趋势。
3.2 学生志愿者信息化平台管理
志愿者信息化平台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志愿者服务的网站、论坛或交流群等,建立基于网络的志愿者管理系统,对志愿者的信息及相关活动进行管理。信息平台的作用在于可以实现学生志愿者网上宣传、招募、报名、培训、考评等流程,同时扩大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影响,通过论坛交流等形式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反馈信息。[21]
王爱玲认为当前图书馆志愿者网站主要趋势在于构造一个逻辑的集成图书馆志愿者信息服务机制, 以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实现这些志愿者网站系统间无缝交换和共享分布的、多样化的志愿者信息资源与服务, 从而形成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志愿者服务网站。[22]
这种信息平台对于管理就像一个机器对于生产的作用,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管理制度的延伸,进入志愿者、非志愿者、潜在志愿者们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在信息化社会,无疑是必要的技术工具。
4.1 在整个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体系上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决定于大环境的发展水平。多头领导是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现状,包括团委、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协会,谁是主导取决于各个学校自己的志愿者组织发展状态,图书馆不过是志愿者活动的一个校内场景。但由于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所以有不少图书馆在这方面被推到了前台,唱起了主角。
因此,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考核等环节普遍由图书馆自己负责。而制度实施的环节中,学校图书馆仍离不开其它部门的配合,尤其是激励环节,与学分制,奖学金,升学就业推荐挂钩的激励制度必然需要学校的政策。
4.2 对于具体各项制度细则和实施办法
高校图书馆这方面的研究非常细致入微,只是大多停留在制度分析表面,对具体实施效果的实例佐证较少。对目前各项措施的优缺点分析较多,宏观管理体系和经费保障方面研究较少。
4.3 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比如在服务学习与育人理念的催化下开设相关课程,在图书馆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或者实训中心;[23]重视研究志愿者的心理,重视分析志愿者的各项素质,以此制定相适应的管理制度;[24]另外还有学生志愿者团队的自组织管理方法;与勤工俭学制度的整合等等。
[1] 北京图书馆馆长办公室.北京图书馆为读者办实事举措两则[J].国家图书馆学刊,1995( Z1) : 26
[2] 宁艳艳.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设想[J].河北科技图苑,2002(6):25-26.
[3] 陈艺.开展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新思路[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120-121.
[4] 徐祥谦. 建立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6):46.
[5] 尚红琳.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4):56-57
[6] 殷丽.建立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J].图书馆论坛,2010(34):269.
[7] 兰晓霞.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组织管理实践——以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志愿者工作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11):14-16.
[8] 李晋瑞,吕芳.书香传递志愿情——浅谈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管理模式[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42-43.
[9] 沈红兵.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组织管理实践——以江汉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组织管理为例[J].图书馆,2010(6):99-100.
[10]夏美华.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9-10.
[11]蒋家红.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招募初探[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6):74-75.
[12]颜先卓.高校图书馆引入义工初探[J].图书馆杂志,2010(6):46-47.
[13]范莎莎.推动大学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良性发展之途径[J].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12-13.
[14]程荣芳.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培训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8):81-90.
[15]唐增增,张俊,吴天吉.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12):70-73.
[16]邵贤,张忠杰,包铁柱.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实践——以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5):214-215.
[17]程荣芳.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4):39-41.
[18]陈钟彬.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3(5):11.
[19]肖可以,杨锦荣.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6):84.
[20]陈颖颖,于成杰.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岗位设置研究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6):26.
[21]李翠香. 谈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艺术与实践[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55.
[22]王爱玲.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网站设计与维护[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0):81.
[23]胡凌霞.服务学习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3中):189.
[24]吴雪映. 对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再认识[J]. 图书馆杂志,2011(8):37-38.
2015-11-18
作者:刘丽华(1976-),女,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技术等。
G251
A
1008-5580(2017)01-0265-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