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 坤,易浩杰
(1.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湖南湘潭 411100;2.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
苎麻上浆工艺的研究
王 坤1,2,易浩杰1
(1.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湖南湘潭 411100;2.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
选用氧化玉米淀粉、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三种混合浆料作为苎麻上浆的浆料,通过改变浆液的温度、浓度、浆纱速度,设计不同上浆工艺,并通过运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来探讨温度、浆纱速度、浓度对苎麻上浆质量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浓度对纱线的增强率、减伸率、回潮、上浆率的影响最大,温度对纱线3mm以上的毛羽指数影响最大,浆纱速度对回潮率的影响最大。最佳工艺参数为浓度10%,温度95℃,浆纱速度27m/min。
苎麻 上浆 浆料 温度 浓度 浆纱速度
苎麻纤维大分子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羟基(-OH ),吸湿透汽,苎麻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因而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吸湿放湿性好,服用舒适[1]。同时苎麻纤维含有叮咛、嘧啶、嘌吟等元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因此苎麻纤维具有良好的穿着服用性能,苎麻织物具有粗犷、挺括、典雅、轻盈、凉爽、透气、抗菌、保健等优点,其优越性与独特风格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2]。它与棉、丝、毛或化纤进行混纺、交织,可以弥补上述四大纤维的缺陷,达到最佳织物功效。因此,苎麻织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尤其受到讲究舒适的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并逐渐形成流行趋势[3]。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应选用与苎麻纤维分子结构相似的粘着剂作为主浆料,这类粘着剂主要有淀粉(包括变性淀粉)、PVA(聚乙烯醇)、CMC(羧甲基纤维素)、PMA(聚丙烯酸醋)、PAM(聚丙烯酞胺)及丙烯酸类共聚浆料等[4]。
淀粉浆粘度高、浸透性差,形成的浆膜较粗硬,不耐磨,用纯淀粉浆不易帖伏苎麻纤维长而粗硬的毛羽,因此苎麻纱上浆不宜全部采用纯淀粉浆[5]。虽然变性淀粉的上浆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其浆膜强度和弹性仍不能满足织造要求。生产中一般习惯选用PVA和淀粉(或氧化淀粉)作主粘着剂[6],但浆纱分纱时浆膜易撕裂,浆膜不均匀,织造中落浆严重[7]。若采用纯化学浆,如PVA十PAM浆,浆纱的强力、弹性及毛羽的被覆情况均较好,但成本较高。采用成膜性好、强力、弹性高的PVA作为主浆料,降低强力不匀率,加适量成本较低的氧化玉米淀粉,再加少量能形成柔软浆膜,且弹性、伸长好的PAM,采用低温混合上浆,中等粘度,有利于浆纱操作和保证浆纱质量,但各种粘着剂的配比比较随意,一般是凭感觉,浆纱质量不稳定[8]。
目前,聚丙烯酸类浆料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应用。聚丙烯酸类浆料种类很多,有些品种对苎麻纤维粘附力很强,浆膜坚韧耐磨,浆液不易结皮起泡,性能稳定,退浆也容易[9],所以,一些厂家己尝试以聚丙烯酸类浆料作为主浆料进行苎麻纱线上浆[10]。
本课题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制定合理的浆料配方和上浆工艺,并通过改变浆液的温度、浓度、浆纱速度来探究这些参数对浆纱质量的影响。使纱线毛羽伏帖,保持纱线弹性,增加纱线耐磨性能。进而提高织造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织造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
1.1 实验原料
50米长的纱线八组,聚丙烯酸酯、聚乙烯醇、变性玉米淀粉混合浆料,质量比为1∶1∶1。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YG061FQ/PC型电子单纱强力机
YG172型纱线毛羽测试仪
GA391型浆纱机
1.3 实验方案
表1 实验方案
1.4 工艺流程
根据各组分浓度计算并称取其相应重量,先称取PVA133.3g,放入3000mL水中,边加热边搅拌至80℃以上,待其缓缓溶解。然后称取聚丙烯酸酯133.3g,称取氧化玉米淀粉133.3g并加水搅拌均匀。然后各种成分混合定积至5000mL,放入水浴锅继续加热至95℃以上,恒温煮浆一小时,供熟浆。浆槽温度为93℃左右、浆纱速度20m/min。
2.1 浆纱速度对毛羽指数的影响
图1 浆纱速度对3mm以上毛羽指数的影响
图1中当其他因素不变时,随浆纱速度的增大,纱线表面3mm以上的毛羽指数,先下降然后上升,因为刚开始随着浆纱速度的增大,压浆时间变短,纱线被覆盖变好,上浆率上升,所以毛羽降低率增大,但是随着浆纱速度继续增大时,纱线的浸浆时间变短,所以上浆率会稍微下降,纱线表面的有害毛羽增加,毛羽降低率也会下降。
2.2 温度对毛羽指数的影响
图2 浆液温度对3mm以上毛羽指数的影响
图2中当其它因素不变时,随着浆液温度的增加,纱线表面3mm以上的毛羽指数降低,随着浆液浓度的增加,上浆率增加,覆盖在纱线表面的浆液增加,所以纱线表面的毛羽减少。
2.3 浓度对毛羽指数的影响
图3 浆液浓度对3mm以上毛羽指数的影响
图3中当其他因素不变时,随着浆液浓度的增加,纱线表面3mm以上的毛羽指数降低,随着浆液浓度的增加,上浆率增加,覆盖在纱线表面的浆液增加,所以纱线表面的毛羽减少。
2.4 浆纱速度对上浆率、回潮率的影响
图4 浆纱速度对上浆率、回潮率的影响
在图4中当其他因素不变时,随着浆纱速度的增加回潮率也随之上升,而上浆率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这是因为随着浆纱速度的增大,纱线经过烘房时间变短,纱线上完浆后的湿重增加,所以纱线的回潮率增大。浆纱速度快,一方面,压浆辊加压效果减小,浆液液膜增厚,覆盖多。另一方面,纱线通过挤压区的时间缩短,浸透少。结果上浆率高。但是随着浆纱速度继续增大时,纱线的浸浆时间变短,所以上浆率会稍微下降。
2.5 温度对增强率、减伸率的影响
图5 温度对上浆率、回潮率的影响
从图5中可知,当其他因素一定时,随着温度的降低,纱线的增强率、减伸率也随之下降。这是因为当温度降低时浆槽中浆液的粘度增加,导致纱线表面的浆液较多,浆膜较厚,浸透到纱线内部的浆液较少,纱线内纤维间的胶合性下降,所以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力变小,纱线的增强率也就降低;纱线表面形成浆膜较少使得纱线的弹性降低,断裂伸长变小。
2.6 浓度对增强率、减伸率的影响
图6 浓度对纱线的增强率、减伸率的影响
由图6可知,当其他因素不变时,随着浆液浓度的增加,纱线的增强率和减伸率也随之上升。这是因为当浆液的浓度增加时,导致纱线在上浆时被浆液浸透少,被覆盖增多,纱线表面沾的浆液增多,纱线表面形成较厚浆膜,较厚的浆膜使得纱线的弹性降低,纱线在拉伸断裂时的伸长减少,所以纱线的减伸率增大。同时较厚的浆膜使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力增大,纱线的增强率也就增大。
2.7 正交实验表的极值、极差分析
表2 浓度与浆纱质量指标极值、极差汇总
表3 温度与浆纱质量指标极值、极差汇总
表4 浆纱速度与浆纱质量指标极值、极差汇总
通过表2-表4的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浓度对纱线的增强率、减伸率、回潮、上浆率的影响最大,温度对纱线3mm以上的毛羽指数影响最大,浆纱速度对回潮率的影响最大。当浓度取10%时,纱线几乎所有的性能都是最佳,所以浓度应选择10%,当温度选择95℃时,纱线除了回潮率其他性能都为最佳,而温度对回潮率的影响程度最小,所以温度应选择95℃,但重点考虑纱线表面3mm以上的毛羽指数和上浆率时,浆纱速度应选择27m/min,当考虑纱线增强率、减伸率时,浆纱速度应选择20m/min,当重点考虑纱线回潮率时浆纱速度选择36m/min。纱线的5个指标中上浆率,毛羽降低率最为重要,考虑这两个指标时浆纱速度选择27m/min最佳。所以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浓度10%,温度95℃,浆纱速度为27m/min。
(1)含固率为10%,温度95℃,浆纱速度20m/min时,增强率、减伸率最大;
(2)含固率为10%,温度95℃,浆纱速度27m/min时,上浆率最高,且毛羽降低情况最好;
(3)含固率为10%,温度85℃,浆纱速度36m/min时,纱线的回潮率最大;
(4)最佳工艺参数为浓度10%,温度95℃,浆纱速度27m/min。
[1] 刘学峰. 苎麻上浆工艺的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 2007.
[2] 彭允诚. 苎麻织物生产工艺实践[J]. 苎麻纺织科技,1995, 5(6): 31-33.
[3] 张斌. 替代PVA接枝变性淀粉浆料的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05.
[4] 张朝辉, 侯大寅. 混合浆液配方的优化设计[J]. 纺织学报, 2003(4): 79-81.
[5] 陈俊贤. 聚丙烯酸酯改性浆料合成及其在苎麻单纱上的应用性能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 2003.
[6] 和保钢, 范恒永. 苎麻织物上浆实践[J]. 棉纺织技术, 2004(8): 53-54.
[7] 倪汉才, 周华. 纯苎麻哔叽织造工艺研究[J]. 棉纺织技术,1993(1): 29-31.
[8] 张谢蓉.减少苎麻纱线毛羽的研究[J]. 麻纺织技术,1997(1): 20-24.
[9] 吴新, 吴红. 苎麻细特纱织物浆纱工艺探讨[J]. 广西纺织科技, 2000(4): 18-19.
[10]许德生. 苎麻纱浆纱探讨[J]. 纺织学报, 1996(4): 59-61.
2016-08-09
湖南工程学院青年科研项目(XJ1510)。
王坤(1982-),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及新技术的应用。
TS105
A
1008-5580(2016)04-0065-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